暴马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当20年一场战胜自己的战役新华社客户 [复制链接]

1#

“我们希望抓住这次机会。”日前,当当出版物事业部总经理张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当当20年历程,最大的“错过”在于没有在合适的时机拥抱资本和市场,那么,这家在中国互联网第一次浪潮中拔得头筹的电商,在当下,似乎下定决心重回起点。

01

“买手”前半生

年,当当累计用户达3亿,活跃用户万。年的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加14.4%,经营利润4.7亿元。年,预期经营利润6.1亿。今年的双十一,当当在分众传媒上的大众传播口号:买书当然是当当,意图明显。图书依然是当当的主营业务,从其营收7成来自图书的数据亦可印证这一点。今年8月,当当网总裁俞渝正式发布“当当场景化变革,深度对接用户”的战略布局,坐实了当当回归垂直图书电商的定位。

重回“起点”的路,当当走了20年。

年前后,一批互联网公司出现并快速崛起,当当是其中之一。作为最早搭上互联网列车的图书电商,当当开启了国内线上卖书先河。彼时的中国,电子商务还在“烧钱”。尽管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这两大重要环节并不完善,但并不妨碍当当的崛起。

典型的消费场景发生在校园。“在当当上买书,种类全、价格便宜、货到付款,而且快递小哥比邮局邮筒灵活和善得多。”不少网友的青春回忆与当当有关。快递小哥载着大摞当当的“闲书”给学生们派发的场面,成为当年的壮观一景。

年,“非典”给了当当爆发性成长的契机。当年,当当业务不减反增,增额高达%,销售额突破万元,凭借图书业务,成为国内电商B2C领域的佼佼者。

年,张玲大学毕业进入当当做编辑助理,并没有赶上当当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战略抉择——年,亚马逊1.5亿收购当当未果,转而向卓越网伸出橄榄枝。自此,亚马逊带着“海洋性气候”进军中国市场。当时,淘宝才刚成立一年半,京东刚开始布局在线销售业务,羽翼未丰。

很快,当当继续深耕细分门类,开创了有别于传统实体书店的图书分类法。尤其是基于读者口碑和消费数据的畅销书排行榜,成为拉近读者与出版机构交流的重要通道。此外,当当将传统实体书店1年多账期的代销模式,缩减为季销,大大提升了图书行业的资金流转率。

年,当当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B2C第一股。上市当天,其股价从13.91美元翻番到29.91美元,市值高达23亿美元。这一年,当当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书店,年图书销售额超过亿元,占国内网上图书零售市场份额的50%,网购份额的40%。

然而,作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图书类电商,当当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的爆发式增长。年,当当开始步入艰难。年,国内各大电商就掀起了火热的价格战。年8月,京东宣称:“未来3年内大家电产品零利润”。紧接着,当当、苏宁、国美在线等电商统统加入,掀起了“8·15电商价格战”。按当当的说法,“与其他未上市的电商‘烧钱’扩大市场份额相比,被迫应对电商价格战,还要面对上市公司的盈利压力,试图扩张全品类也受阻。”

~年,当当先后“拒绝”百度和腾讯的投资邀约,电商格局生变:阿里巴巴和京东赴美上市。其中阿里巴巴创造了全球最大的IPO纪录。阿里和京东拿着二级市场的巨额融资,投入到中国市场的肉搏战中。面对股价下挫,年当当选择“止损”退市。

退市给了当当舒缓的余地。没有季报、对比分析师预测,当当挣脱重压进入盘整期。年,当当网私有化,两年还完从中国银行贷款的10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时以资本为冲锋弹药的电商大战中的“异类”。但私有化后的当当,选择继续在图书这一品类与对手“死磕”。尽管服装品类在当当整个大盘中增速还相当明显,但毫无疑问,当当已决定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图书上来。

近3年,当当的“盈利增长”目标进行得颇为顺利。据当当内部数据显示,当当年经营利润4.7亿,年预期经营利润6.1亿。截至目前,当当平台上的万种商品分类中,图书占万种。图书业务的销售额也占到整个公司的7成。

02

缔造合作新链接

很长一段时间,当当与图书业务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出版商,关系微妙。如何跟合作伙伴建立更为良性、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是当当眼下进行新业务链条梳理的重要任务。

业内某位资深出版人将出版商对电商的“感情”形容为“爱恨交加”。“帮我们把书卖起来,当然高兴;大压折扣,也极其痛苦。很多情况下,出版商没有利润。价格战不停,供货商备受折磨的同时,还要咬牙坚持。”“一到年底返点,账目几乎让出版商泪崩。”

事情并不能完全“归罪”于某个电商平台。拿近年市场规模迅猛增长的童书板块来说,作家资源争夺激烈,出版机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加之各方渠道毛利要求越来越高,订单数却在减少,出版社的利润每况愈下。但当当无疑充当了现有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作为渠道变革的主导方,出版业的供应商与当当形成了特殊的“成就”关系。“至少规模增长明显。”有圈内人士如此评价。当当有“强势”的一面,但渐渐坐稳图书电商第一把交椅后,当当确实扶持了一大批,包括蒲公英童书馆、步印童书、歪歪兔、双螺旋等在内对互联网消费嗅觉灵敏的出版机构。张玲从最初的编辑助理到独立负责品类再到负责当当所有图书,几乎见证了当当图书成长的全过程。她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刚开始打交道的某些出版社发行员,时至今日不少都升任到出版社领导岗位,大家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当然,当当买手团队的功力,主要体现在对畅销书“独具慧眼”的挖掘上。典型的例子是,年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市之初表现平平,但该书被当当的选品团队发现,结合当当社区和大数据的精准推送,推荐不到2周的时间就收获了上万条好评,当年销量接近万册,累计当当销量近万册。

实际上,经过多年数据沉淀,当当的图书排行榜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效应。即便当当开创性地设置了新品排行榜,但对于年出版20万种新书的图书市场,依然是“杯水车薪”。“当当的选品项目组由一个个买手团队构成,我们只挑选值得推荐的书。”当当在图书品种上至今依然是最全的平台,每个品种都有机会成为畅销书,但当当有自己的选品和荐书原则。

由于独特的选品机制——每一本书都经过从内容到装帧用纸的“人肉”审核,当当一度成为“最有文化味儿”的电商。年童书品类被当当列为重点培育板块。选品团队秉持着“不给自己孩子看的书,绝不推荐给小读者”的原则为读者荐书,成就了当当迄今为止,童书品类最大的购书平台地位。

近年实体店几近停止增长的社科、生活等类目,在当当反而连续3年以40%的增速增长。当然,这与当当买手团队的“主动策划”不无关系。近期的例子包括,针对日历书市场,当当与内容产出方合作,策划的“丁香医生”的项目3年销量预计突破50万册;《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作者大J小D,2年半时间写出余篇原创文章,吸引了诸多粉丝。她的“大J家庭早教三部曲”在当当不到2年销量突破50万册。再如《高效能养育》的作者暖暖妈,《婴幼儿睡眠全书》的作者小土大橙子,《从容养育》作者六妈罗罗,当当也乐于提供平台让这些新女性分享自己的育儿观。

当然,作为拥有3亿用户的当当,“人肉”审核只是选品环节的起始点,畅销书推荐和甄选大多是通过算法和大数据专业判断来进行。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当当似乎都能“提前准备”,莫言拿下诺贝尔奖后的几个月,只有当当有书。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奖时,当当已经独家售卖作者作品很长时间。这都是基于算法的结果。

显然,眼下基于算法来简单地进货、卖货已不是当当的工作重心。目前,当当碰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与出版行业,尤其是上游供应商一起提高生产力,用互联网思维合作。尽管当当积累了3亿用户数据,但跟这个古老行业的绝大多数参与者一样,离利用大数据真正触摸到终端用户,还有一段路。

03

场景化变革

当当的20年,在图书行业从业者看来,其“规则制定者”姿态明显。但近年,当当似乎意识到,要改变的并不只有供应商,还有他们自己。

“如果说19年前的当当在实体书店独领风骚的年代做全品种、货到付款、引领了电商风潮。但经历了PC、门户、微博到现在的智能终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