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人体阳气下降潜藏,一口羊肉,清香可口,能温暖整个冬天。羊肉作为“冬令补虚佳品”,可以为我们带来滋补和防寒的双重作用。
冬天吃羊肉,滋补御寒
中医认为,羊肉味甘、性温,具有补体虚、御寒冷、益肾气、助元阳、养精血及开胃、通乳、止带等功能,主治肾虚腰疼、阳痿精衰、形瘦怕冷、病后虚寒、产后大虚或腹痛、产后出血、产后无乳或带下等。
《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就是说,羊肉可以温暖脾胃、补肾气、益气血、强身健体,尤其适合体质虚寒、阳气不足引起冬季怕冷、手脚凉、腹中冷痛、易生冻疮者食用。
此外,羊浑身是宝。根据中医典籍记载:羊心能补心助眼;羊肝是明目的良药;羊肾能补肾气、益精髓,治耳聋、遗精、肾亏阳痿诸症;羊胃补肺气;羊血可止血祛痰;羊脊髓利血脉,益精气,泽皮毛。
羊肉怎么吃温补不上火?
羊肉虽好吃,但大家都知道,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能有效减少吃羊肉上火的几率。
01少放辛辣调料
羊肉是一种温热食物,所以在烹饪的时候最好少放一些燥热的调味料。如果使用大料等辛温调料去膻,会无形之中将肉类的热性提升,容易助燥生热、引起上火。
如果感觉膻味难以接受,建议用带皮生姜去腥膻。因为姜皮性凉,可以抵消一部分热性。吃羊肉最好用清炖、水煮的方法,不要加多余调料,保留食物原有的风味。
02合理搭配防上火
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所以吃羊肉宜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祛火的作用。建议可以羊肉配着甘蔗、豆腐、白萝卜吃最好。
羊肉性偏温燥,有些人吃完会出现喉咙痛的情况。对此,广东地区就会选择甘蔗与羊肉一起炖煮,除了可以达到祛腥提鲜的味道效果外,关键在于可以利用甘蔗生津去燥、止渴去烦的功效,缓解羊肉的燥性,从而达到补而不燥、补而不腻的效果。
吃羊肉时搭配豆腐,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豆腐中的石膏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羊肉和萝卜同吃,萝卜性凉,可消积滞、化痰热。
或者可以在饭后吃点柚子、橙子或梨等寒凉水果。柚子属于寒性水果,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橙子和梨都属于凉性水果,前者能开胃健脾,后者有生津、润燥的作用。
也可以把绿豆莲子汤作为饭后甜品,也能起到清热防上火的作用。
03适量食用
吃羊肉的时候要控制量,少量的吃一些羊肉就不会容易引起上火了,建议每天食用不超过g。
羊肉的搭配禁忌
食用羊肉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羊肉勿与醋同食
羊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等功效。醋中含有醋酸、乳酸、琥珀酸等多种有机酸,其性酸温,有消肿活血、杀菌等作用,与寒性食物配合效果较好,与羊肉这类温热食品相配则不宜。
2羊肉忌与茶同食
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3肝炎病人少吃羊肉
这是因为羊肉甘温大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肝炎患者大量摄入羊肉后,不能全部有效地分解、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等,会加重肝脏负担。
4羊肉别与南瓜同食
《本草纲目》记载:“(南瓜)不可同羊肉食,令人气壅。”这是因为南瓜味甘气温,易令人气胀,故不宜与羊肉同食。而且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一起食用也容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不宜多放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