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查词典到读词典中国教育新闻网 [复制链接]

1#

“查”词典是使用词典的通常说法。“查”为“查阅”“查寻”“查考”之义,故对词典常有“有疑而查”“以备查考”“案头必备,以备查阅”之说。“查”词典突出了词典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固然是好事,但存一疑解一惑的使用习惯其实有诸多不妥。或是明其表而暗其里,只用到了词典的明处功用,而没有用到暗里的功用;或是少得而未多得,收获了小的少的益处,而没有得到更大更多的益处;或似是而非,看上去是用对了,实际上却是用错了。细细辨来以下五点不可不察。

一、词典中的词条不是一条条孤立存在的资料,而是知识系统中的一个有机成分。一部词典对它反映的领域来说是一个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系统。词典对内容的收录是慎之又慎的,在规模、宽严、深浅上都颇有讲究。一条资料为词典所收是入“典”,在知识的代表性上获得了一般书籍所没有的权威性。这种慎之又慎,就是严格甄别,左右平衡。比如人们通常会说到什么是词,什么不是词,什么是通用词,什么不是通用词,都是易说难做,而到了具体词典中则一切都变得可把握可操作了。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下文简称《现汉》)收了“白肉”“大肉”“精肉”“皮肉”“血肉”,而没有收“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鸭肉”,更不用说收“兔肉”“鹿肉”“禽肉”了,可见《现汉》对词语的收入与否是看重词语内部的凝固度,看重词义是否发生了引申化合等转化关系,而对见字明义的词一般是不收的。要识别某个学科中哪些术语是最重要的,也是可以通过词典收了哪些词,给了怎样的解释来观察到的。

二、词典语言并非如一般叙事文体,语白意浅,可以一目十行,而是有着精练严谨的语言表达,字少意多,词简识密,非多读细读不可尽得,唯有多读细读,方能在安静而沉浸的阅读中体会到词典传递的更多信息。如“生”字,意义丰富,构词能力极强,仅从它那“生长”义就构造出了许多粗看相同、实则有别的词语,如下面的词语可分为三组:“卵生”“胎生”“野生”“次生”;“伴生”“腐生”“共生”“横生”“簇生”“环生”;“对生”“互生”“轮生”等。《现汉》对这些词语的释义很值得玩味。它将“卵生”组词释为形容词中的属性词,如“形属性词。动物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作卵生。卵生动物胚胎发育全靠卵中的营养”;将“伴生”组词释为动词,如“动一种事物伴随着另一种事物一起存在(多指次要的伴随着主要的)”;将“对生”组词释为动词,如“动叶序的一种,茎的每个节上长两个叶子,彼此相对,如槭树、丁香等的叶子”。

后两组词之间又稍有不同,如“对生”组的第一句是“叶序的一种”,表明它属名词义。这在“叶序”词的释义也能得到证明:“名叶在茎上排列的形式,常见的有互生、对生、轮生、簇生等。”而“对生”“互生”“轮生”几词却标为动词,它们的释义突出的是“茎的每个节上长两个叶子,彼此相对”“茎的每个节上只长一个叶子,相邻的两个叶子长在相对的两侧”“茎的每个节上长三个或更多的叶子,环列在节的周围”的动词义。而在“伴生”“腐生”“共生”“横生”“簇生”“环生”几词的释义中则显示了“伴随……一起存在”“分解……摄取……”“生活在一起”“杂乱地生长”“聚集成团或成堆地生长”“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等动词用法。如此精微的语言表达只有在词典中才能见到。词典对语言准确、精练的讲究,达到几乎无以复加的程度。对如此用心写就的著作怎能不仔细阅读品味。

三、词典对词条的释义并非只是用文字来作单一的呈现,一部好的词典还有着设计精巧的多种标注形式,以最大限度地细致、详尽地呈现词语的意义、功能与用法。这些匠心独具的词典表达形式在应急式的“查询”中自是难以尽现的。如《现汉》注重对词语的比喻义的反映,根据比喻义的稳定和独立程度使用了多种表示方法,而对例句中的比喻义则用棱形符号“◇”来表示,如“动(许多马)跳跃着奔跑:一马当先,万马~◇思绪~丨黄河~呼啸而来”。“◇”符号的使用,使得规范性词典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反映,提前到了新用法新色彩的前期阶段,更充分地展现出词典对语言生活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