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导言:互联网医疗“三巨头”股价腰斩,实则是市场狂热后的一种理性回归。
李平
文
从高峰到谷底,互联网医疗只用了6个月时间。
年12月,京东健康成功赴港上市,短短10个交易日之后,公司股价较发行价上涨近2倍,市值一度突破亿港元。一时之间,互联网医疗概念开始在A股、港股两地受宠。今年2月,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股价均创出历史新高,“互联网医疗三巨头”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正当投资者对这一号称万亿容量的黄金赛道充满憧憬时,三巨头股价已然出现了集体腰斩行情。7月27日,京东健康股价跌至65.25港元,已经跌破其上市发行价(70.58港元)。
最近,消息利空又给互联网板块带来最新一击。
8月20日,人民时评刊文称,在互联网上严守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用药安全。受此影响,互联网医疗板块遭重挫。截至当日收盘,平安好医生跌14.39%,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而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也分别下跌了14.37%和13.30%。
如果从年初高点算起,截至8月20日京东健康股价跌幅已经超过70%,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跌幅则超过60%。
长期以来,互联网医疗处于相对监管真空与政策模糊状态,行业发展主要依靠业内企业自发探索。直到年,国务院出台文件才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行业进入到良性发展阶段。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政策对行业发展给出了更为明确的支持态度,用户认可度也迅速提高,进一步加速了整个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然而,互联网医疗风光的背后,盈利压力、医药电商板块独大等问题依旧突出,暴涨的股价也难掩行业的盈利困境。三巨头的股价腰斩,实则是市场狂热后的一种理性回归。
1
政策驱动与三巨头崛起
自互联网医疗行业诞生以来,政策因素一直是驱动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三巨头对医疗领域的布局与扩张也与之密不可分。
年属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元年。在此之前,互联网先后进入到纸媒、通讯、零售、金融、教育领域,不断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因此,万亿容量的大健康市场被视为彼时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
不过,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医疗行业早期发展一直受制于政策的相对真空与监管的反复。业内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早期企业选择主攻医疗信息化领域,并未涉及到诊疗、药品销售等核心领域。
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将“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作为主要任务,并提出“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
阿里巴巴率先闻风而动。年1月,阿里巴巴斥资1.71亿美元控股中信21世纪股份有限公司(.HK),而后更名“阿里健康”。此后,马云提出著名的双H战略——HappinessHealth,将大健康作为阿里巴巴未来的两大产业之一。
年,当泰州市领导找到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探讨打造“医药城”项目时,刘强东派出的第一支调研队伍得出的结论是:“政策没有,风险太大”,“没法做”。
不过,刘强东并没有理会这一调研结论,反而推动大健康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线进行运营。如同自营物流业务一样,刘强东的战略眼光在互联网健康领域同样得到验证。
年5月,《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并首次探讨放开网售处方药。7个月之后,京东拿到药监局下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A证)。至此,具备电商基因和自营物流优势的京东,在医药电商领域开始了逆袭之旅,销售额先后超越四大传统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及益丰药房)。
一直对大健康产业情有独钟的平安集团同样不甘落后。年8月,平安整合平安健康险有关互联网业务并成立平安好医生,着手打造国内各类医疗健康综合服务的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年4月,“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并开启健康商城业务。
年4月底,《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规定允许依托医医院,并且提出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七个方向;年7月,关于互联网诊疗、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的三份管理办法和规范出台,国家卫健委明确了利用互联网开展诊疗的范围是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但必须依托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配套政策落地之后,行业进入到良性发展阶段,三巨头也迎来快速发展期。年5月,平安好医生成功在港股融资11亿美元,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
为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从京东集团拆分并启动融资,年12月,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招股书显示,-年,京东健康营收分别为55.53亿、81.69亿、.42亿、.83亿,四年内收入增长近4倍。
年和年,阿里健康分别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公司(现更名为阿里健康大药房)和蓝帽子保健食品业务,以此进军医药电商领域。年,阿里健康GMV达到亿元,在三巨头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
由于基因的不同,相比京东的直营模式,阿里健康更倾向于打造一个B2C+O2O的医药健康产品销售平台。截至年末,阿里健康年度活跃消费用户已经超过2.5亿人,在三巨头中同样位居第一位。
2
单腿走路与盈利难题
除政策因素之外,医疗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则是互联网医疗快速爆发的底层逻辑。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匹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各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