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孩子温故知新,巩固所学知识,今天给大家分享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地毯式”过关自查表!家长们可以打印出来帮助孩子巩固提高。(建议老师分享到班级群,让家长打印出来,给孩子预习!)
请拉到文章末尾
免费领取完整电子版
部分截图展示
第一单元
要识记、过关的内容
熟练程度
(易错处)
单元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春天”这一主题进行编排,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古诗二首》关于春天的诗篇,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找春天》中,春天和小朋友捉迷藏,欢快的场景跃然纸上;《开满鲜花的小路》由动人的童话牵引,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开满美丽的鲜花小路的童话王国;《邓小平爷爷植树》点燃了我们植树绿化的激情。本组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古诗(shī)二首》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村居》
村(cūn)居
(清)高鼎(dǐnɡ)
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
拂堤(fú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知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一般人提到他,就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
.读准音
长:chánɡ(长处)—zhǎnɡ(长大)
“长”是多音字,为什么在这里读zhǎnɡ而不读chánɡ?因为春天的小草刚开始生长,很小,所以不能读chánɡ。
3.看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醉:迷醉,陶醉。
③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④散学:放学。
⑤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⑥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4.知大意
前两句诗写春天所见之景。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后两句诗写春天所见之人。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咏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
万条垂(chuí)下绿丝绦(sī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jiǎn)刀。
.知作者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少年就以文章出名。人称“诗狂”。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代表作《回乡偶书》更是妙趣横生,传诵至今。《咏柳》是贺知章写的一首咏物诗。咏柳即歌咏柳树。
.看注释
①咏:歌颂、赞美
②碧玉: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
③丝绦:用丝编成的带子。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
④妆:装饰,打扮。
⑤树:满树。一:满,全。
⑥裁:裁剪。
⑦似:如同,好像。
3.知大意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过的绿色丝带。
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意思是,这些装扮了一树的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它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三、句子积累
比喻句: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易错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五、会认写
诗村童碧妆绿丝剪
.结构
左右结构:诗村妆绿
上下结构:童碧丝剪
.组词
诗(古诗)村(村居)童(儿童)碧(碧绿)
妆(化妆)绿(绿色)丝(丝带)剪(剪刀)
3.书写
六、课后习题
.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参考答案:
★《村居》画面:春天来了,春姑娘悄悄唤醒万物。你看,小草探出绿油油的小脑袋,黄莺唱起动听的歌声。河边的柳树抽出无数颗嫩绿的新芽,春风轻轻拂过,如同小姑娘的长辫子翩翩起舞。小朋友们早早地放学归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拿着风筝,兴高采烈地奔向空旷的草地,放起风筝。不一会儿,一只只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蓝蓝的天空,小朋友们跑着,笑着,喊着,开心极了!多么美丽而热闹的春天啊!
★《咏柳》画面:春天,悄悄地到来了。那棵在小溪边睡了一个冬天的柳树妹妹,这时终于苏醒了。她舒展了一下绿色腰肢,便精心地打扮起自己。她用春风姐姐送给她的梳子慢慢地梳理自己那一根根长长的发丝,再小心翼翼地别上一个个淡绿色的发卡。发卡是那么精致,每一根发卡的位置都恰到好处。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姐姐就甩着美丽的秀发,跳起婀娜的舞姿。她是在感谢春风姐姐,用一把灵巧的小剪刀,为柳树妹妹剪出一个个如此精致美丽的小发卡。
.读一读,填一填。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读一读,记一记
河堤堤岸杨柳柳条
吹拂春风拂面化妆梳妆打扮
六、拓展阅读
漫读《村居》(音频)(点开链接)
.《找春天》
一、课文特点
《找春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
二、会认写
冲寻姑娘吐柳荡桃杏
.结构
左右结构:冲姑娘吐柳桃
上下结构:寻荡杏
.组词
冲(冲动)(冲出)寻(寻找)(寻回)
姑(姑娘)(姑姑)娘(姑娘)(娘家)
吐(吐出)(吐着)柳(柳叶)(柳树)
杏(杏树)(杏花)桃(桃子)(桃花)
荡(荡秋千)(飘荡)
3.书写
三、易读错的字
冲(chōng)出棉袄(ǎo)遮(zhē)掩
嫩(nèn)芽解(jiě)冻触(chù)到
四、词语搭配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
(奔向)田野(寻找)春天
(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
五、近义词
奔—跑探—伸触—碰仔细—细心
寻找—寻觅害羞—羞涩解冻—融化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六、多音字
冲:chōnɡ(冲锋枪)chònɡ(冲着)
藏:cánɡ(捉迷藏)zànɡ(藏族)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七、形近字
冲(冲动)桃(桃树)姑(姑娘)
种(种植)跳(跳动)咕(咕咕)
八、积累句子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九、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
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这样的:春天像小姑娘,她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嫩绿的眉毛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熟练地弹奏着动人的音乐,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第一句话中,“探”字把“小草”写活了,“眉毛”写出了春天的生机。朗读时把小草当成一个调皮的孩子,用上扬的语调把春天灵动的气息读出来。
②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第二句话中,“看”“听”“闻”“触”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述春天来临时的景象。重读“看”“听”“闻”“触”。带着兴奋、喜悦的语气来读,读出对春天浓浓的喜爱之情。
3.选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参考答案:
小鸟站在电线上唱歌,那是春天跳动的音符吧?
桃花朵朵在枝头绽放,那是春天的粉色发卡吧?
归来的大雁在天空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那是春天的文字吧?
十、描写春天的词语积累
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春回大地、和风细雨、春色满园、花红柳绿、风和日丽
3《开满鲜花的小路》
一、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鼹鼠先生本想向松鼠太太请教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什么,可是却不小心将它们漏在了路上。春天,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花籽。花籽,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它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与美好。
二、会认写
鲜邮递员原叔局堆礼
.结构
左右结构:鲜、邮、堆、礼、叔
上下结构:员
半包围结构:递、原、局
.扩词
鲜(鲜花)(新鲜)邮(邮寄)(邮票)
堆(土堆)(堆积)礼(礼节)(敬礼)
叔(叔叔)(叔父)员(团圆)(演员)
递(传递)(递进)原(原来)(原因)
局(局部)(局限)
3.书写
四、多音字
奇:qí(奇怪)jī(奇数)
种:zhǒng(种子)zhòng(栽种)
“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啊”在句前,表示赞叹,惊异,读“à”。
“真美啊”“蹦啊跳啊”中的“啊”用在词尾或句尾,读轻声。
五、词语积累
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绚丽多彩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万紫千红
多姿多彩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六、句子积累
疑问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
感叹句:多美啊!
七、课文理解
★体会鼹鼠先生的心情变化
.当鼹鼠先生听说长颈鹿大叔给他寄来了一个包裹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高兴)
.当鼹鼠先生打开包裹,看见一堆小颗粒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奇怪)
3.当鼹鼠先生接过松鼠太太手中空空如也的包裹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懊丧)
八、课后习题
.读一读,注意划线的部分,仿照例句说一说。
例句: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仿句:
房子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路。
山坡长着一大片嫩绿的小草。
校园里有一群快乐的小学生。
.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
参考答案:
文中“美好的礼物”指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
生活中“美好的礼物”指够给他人带去快乐,能够温暖人心的礼物。如:为环卫工人送水,参加植树养树活动,贫困山区的孩子在寒冬收到热心人捐送的棉衣,为劳累的妈妈端来一杯水等。
4.《邓小平爷爷植树》
一、课文内容
本文介绍了年的植树节,8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以及柏树茁壮成长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表现了邓小平爷爷做事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作者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二、会认写
邓植格引注满休息
.结构
左右结构:邓、植、格、引、注、满、休
上下结构:息
.组词
邓(邓氏)(邓家)植(植树)(植物)
格(格外)(表格)引(吸引)(引用)
注(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