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方案结合水位条件和上位规划,明确可开发区域。规划方向为保护和利用,在生态保育区、景观区、保护区的规划中从范围、现状、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建设。
01
项目概况
项目规划范围为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内滩涂地,包含阿勒锦岛、阳明滩岛和金河湾湿地植物园,总面积11.17平方公里。阿勒锦岛,地处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城区段核心位置,面积4.19平方公里。位于哈尔滨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哈尔滨市滨洲桥与滨北桥之间的松花江上,松浦大桥穿岛而过。阳明滩岛,位于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北岸,阳明滩大桥桥下,面积约3.48平方公里。金河湾湿地,位于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北岸,西三环、西四环公路桥北岸结点,该湿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
三岛关联示意图
02
规划构思
(一)阿勒锦岛对于阿勒锦岛的规划设计主要是结合上位规划,在生态保育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场地高程条件,遵循高地高用,低地低用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打造集休闲运动、都市休闲和生态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主要功能区分别为入口服务区、演艺广场区、水上娱乐区、科普教育区、休闲活动区、树屋体验区、湿地体验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交通主要配以外环-环岛慢行路和集功能性和趣味性的生态人行路以及深入景点内部的观景木栈道系统,有效组织连接各个功能片区和节点。该系统结合岛内的湿地、林冠线、松花江岸线等景观,构成了错落有致,变化丰富的交通沿线景观,在满足交通可达性的基础上,提升了道路的参与性和观赏性;顺应了阿勒锦岛的自然地形和坡度,保留了场地的自然肌理和格局,有效保护了场地的生态环境。活动包括新型住宿体验、多元水上运动、创意空中活动、丰富冰雪活动、相关文化展示、人文景观欣赏、湿地科普教育以及节庆活动策划。阿勒锦岛构思分析图(二)阳明滩岛阳明滩岛平均高程在五年洪水淹没线以下,对于该岛的规划设计主要是保留其原生态的景观环境,进行以生态景观展示为主的设计。基于水位分析及高程分析、结合岛内现状动植物分布、水系走向,将阳明滩岛分为七大区块,中部及东部划为湿地保育区及恢复重建区,北部为宣教展示区、亲水活动区、管理服务区,南部滨水部分规划为观光游览区,西部高程较高且水位线较高划为生态休闲区。阳明滩岛交通规划主要原则为环形主路沿岛外沿分布,支路穿插各个景点,最大程度保护园区自然生态环境。园区主路宽八米,包括6米硬质铺装以及2米塑胶步道,可同时容纳电瓶车、自行车等生态交通设施以及游人进行运动需求。园区支路宽4米,观景木栈道宽两米。共设三个码头,一个为交通性码头、两个为娱乐性码头。园区行人主入口设在阳明滩大桥下。岛内活动包括极限运动挑战、参与式文化体验、骑射场地、湿地资源展示。阳明滩岛构思分析图(三)金河湾湿地植物园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已经建设完成,本次规划设计任务的主旨在于在现有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的活动策划。金河湾岛从功能上主要分为七大区块,分别为入口管理区、生态保育区、湿地景观区、科普展示区、植物园区、休闲活动区以及亲水体验区。功能分区不仅将各区域位置进行了合理划分,同时为金河湾公园从湿地保育、科普游览、互动休闲等几方面系统分隔开,为生态环境养护、游人日常游览以及进行休闲活动提供支撑。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内规划了完整的内部交通系统,游人经主入口进入后可步行游览或景区提供生态环保交通工具,方便快捷到达各景区。园区主要环路宽度6米,入口处局部加宽,实施了硬化铺装;支路宽2米,合理的分布在园区内,串联各个景点;游人步道采用生态性铺装材料,在不同的区域或不同的景观环境建设不同种类的游人步道。园区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和一个次要出入口,均与城市主干道相连,位置合理、便于游人疏散。策划活动包括植物观赏体验、鸟类摄影及放生、沙滩娱乐项目、水上运动、节庆篝火晚会以及社会公益活动。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岛构思分析图
03
创新与特色
(一)规划策略(1)结合水位条件和上位规划,明确可开发区域。在《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总体规划》中,这三个岛均处于生态景观区,规划方向为保护和利用,在生态保育区、景观区、保护区的规划中从范围、现状、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建设。(2)采用小体量散布式开发建设,避免集中式的开发配置模式。分散式布局能够更好的吸引游客游览整个湿地风光,同时分散式的开发布局能够更好的发挥湿地的海绵功效。(3)兼具生态保护与利用,打造生态与湿地经济。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中间服务的资源优势通过最终服务体现价值,使效益最大化。(4)以装配式和可移动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为主。根据房屋所处环境不同及需求自由组装和拆卸以适应环境。(5)将生态元素转化为可视化、体验式的科普展览。根据项目所在位置,确定展览的模式以对湿地的徒步游赏和在展览空间中观看图解展示为主,这其中图解展示需要与临时建筑结合运用。(6)以活动的营运项目来丰富整体的开发内容与经营绩效。哈尔滨地理位置特殊,四季气候分明,又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本项目地处松花江哈尔滨段核心地段,可利用自身文化和气候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四季节庆活动。
多学科技术融合示意图
(二)生态修复专项(1)保护与修复原则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尊重自然、最小干预原则: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要重视其作为河滩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既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又可保护恢复湿地生物的生境,使湿地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湿地的恢复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即使是必要的人工干预措施也应是适度的。只有科学的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度恢复,才能真正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与恢复:保护修复工作应从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兼顾全局,使尽量多的生物种群按其生态位、代谢类型和特性种性充分占领各种空间,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服务功能。此次规划中的恢复重点放在恢复重建区,根据其生态目标和建设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高效性原则: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治并重。在制定湿地恢复计划时,应详细调查规划区内水系现状和植被现状,同时,湿地工程项目实施时应首要考虑其可行性,即恢复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人类活动与湿地和谐共处:通过对四个岛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得到湿地知识现场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加爱护湿地、自发保护湿地,实现人与湿地的和谐相处。阿勒锦岛规划效果图(2)水质保护与修复依据生态水工程学原理,疏通湿地与松花江之间的水文联系,构建湿地公园与周边畅通、完善的水文联系。由于水系网络不畅通,陆生植被繁殖较快,湿地内部分区域已经呈现出加速草甸化的趋势,开阔水面不断被侵占。因此,为了配合营造不同的生物生境,对现有的湿地进行一定的清淤和开阔水域拓展。水生态安全工程:目前,三岛的湿地水源主要来源于松花江水引入和自然降水,基本能够满足湿地需水量。加强与水利、河道管理处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通过监理水生态安全工程,科学调度生态水位,保障湿地水源的稳定。培育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具有调节坡面径流、调节地下径流、枯水期的水源调节、水土保持、滞洪和蓄洪、改善和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等生态功能。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利用现有主要树种旱柳,搭配白桦、水曲柳、暴马丁香等植被,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控制污染源:控制水源污染由点源、面源两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干扰。在污水产生较多的人类活动区域,埋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将由旅游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产生的污水统一收集并进行初步过滤,从而进入湿地内,再由湿地的自然净化作用分级净化。水质保护与恢复措施:利用湿地植被对湿地内水质展开恢复工作。水生植物不仅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而且具有抑制藻类生长;吸收、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和TP;增加系统的溶解氧;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载体;净化、调节水体等功能。通过培植净化能力强、耐污性能好沉水、浮叶、挺水物种,形成水体中全方位的立体植物群落。
阳明滩岛规划效果图
(3)水岸保护与修复水岸是水陆交汇的岸线,是由水生环境到陆生环境的过度,是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的生境,因此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带。水岸的保护,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护岸的设计主要考虑到行洪、保土及渗透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兼顾景观功能。松花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径流进入河道引起,洪泛区通常承担绝大部分的洪水,只有较小部分洪水在主河道中流动。因此,应在洪泛区设置渗透性很强的生态护岸,使得暴雨径流进入河道时,洪水能够充分蔓延至洪泛区,以减少主河道行洪的压力。根据三岛附近的水流、河势、地形以及地质条件,并考虑与生态景观相结合,保护措施中滨水江岸岸坡的基本结构形式均由固脚挡墙(脚槽)、模拟河床或混凝土网格植草皮护岸、临水步行道及土坡植草皮组成。依据受流水冲力的不同,将湿地河岸分为四级,分别为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沙滩护岸)、浆砌块石护岸、多自然型护岸,级别越高,所需护岸对抗冲刷能力要求越高。
金河湾湿地植物园规划效果图
(4)栖息地保护与恢复以湿地内鸟类及鱼类的具体分布为基础,在继续开展鸟类及鱼类栖息地保护的基础上,种植有利于鸟类、鱼类栖息、觅食等活动的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多样性,为鸟类及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阿勒锦岛渔文化展馆效果图项目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编制时间年1月至年10月编制人员王清恋徐亚彩赵志庆于音赵研妍张璐边卓俞晓牮秦耕赵婧谢超周晋夏子康彭建辉张博程张丽燕李子为张博李毓书齐爽臧传枫王姝琪
获奖情况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