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是一座美丽的草原钢城,我们国庆大西北自驾之旅的第一站,要不是来到鹿城,我都快要忘记,当年火遍全国的小肥羊正是发源于此地。五当召蒙古风情既然来到了小肥羊的故乡,那就去探一探它最初的模样——包头市乌兰道9号是全球小肥羊连锁店的创始店,始于年,如今在原址建起了一座豪气的“小肥羊大厦”,明明很现代化,莫名又有点儿萌。傍晚五点出头的店面,正好日头西晒,显得明净又敞亮,菜单跟其他连锁店并无不同,但想到这里是小肥羊的发家之地,多少总带着点儿期待。服务员开始摆出新鲜的小料,香菜、蒜泥、红油、麻酱都闪闪发光。店里的小哥告诉我,他们的麻酱本身就是调过味的,不建议放腐乳和韭菜花,我稍许加小葱和香菜,舀一勺红油辣子,再撒点白芝麻,感觉美味极了。然而比精心调配的小料更加美味的竟然是原汤!招牌锅底,点了鸳鸯,不论红白,都漂浮着红枣、枸杞、花椒和小茴香,往底下还能捞出当归、八角、丁香、干姜和高良姜,汤底带着微苦的药材味道,跟着是草药的甘甜,苦与甜的交织,恰如滋补元气和香辣正气,透出更加悠长深邃的滋味。真的,涮出来的羊肉,天然去腥膻,根本不用蘸小料,原味就鲜美无敌!锡林郭勒大草原六个月大的羔羊肉,冰冻薄切,一片片,薄薄的,肥瘦夹花,一烫就缩成小白花,吸足了原汤的浓味,不追求热气羊肉的鲜嫩劲儿,更多精致、清爽、标准化的羊肉质感。包头流行喝雪鹿,从8度喝到10度,与涮羊肉好搭。配菜选了店内推荐,每一样都早早地扔进锅里吸汤。冻豆腐,自带北方细致的纹路,捞出来,凉一凉,不蘸酱,一口送进嘴巴挤扁,每条缝隙都释出汤汁,太美好。炸响铃,薄薄的豆腐衣炸成金黄色,包卷起来,涮上三五秒,在汤里渐渐软化、摊开,松松的一层皮,外表还脆,内里多汁。北方的土豆,粉粉的,煮透了,筷子一夹就断裂,是美味的薯条呀。萝卜、白菜、油麦菜,红白汤各半,尽情地抛洒,涮出来都好。照理说两个人吃这些已经足够,但实在是舍不得这锅汤,也不想浪费多余的麻酱,于是破例加菜,鱼豆腐和娃娃菜,尽挑吸味儿的来。太阳西沉,服务员来升遮光的帘子,我问她:“你们总店和其他分店有什么不一样?”“要说味道,那都一样,但我们店可是其他所有分店的榜样!”道理我也懂,小肥羊的羊肉、汤底、调料早已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流水线配送,但是奇怪,我就是觉得这里的特好吃,好像羊肉特别嫩、麻酱特别香、汤底特别滋补,就连蔬菜都发甜!也许是这里的水好,也许是当天的阳光好,也许是总店的气场好……火锅烧得热气腾腾的,小肥羊的标志旧到磨损,我们在深秋的北方,感概这些年中国火锅的变迁:小肥羊当年多风光火啊,中华火锅第一股,连锁开到美国、日本,现在呢,网红火锅一波波兴起,好像平时再怎么聚餐都不会选到小肥羊……回头看,这头羊,仍旧是笑呵呵的,歪着脑袋,望着大家,偶尔吃一趟,竟然还是纯朴的模样。埋单还送了优惠券,全国通用,我决定回上海找一家小肥羊,点一模一样的菜,平行比较一下!包头是我们大西北之旅的第一站,这只是我们行程中的第一顿,更多精彩中华风味,吃心持续探索中……实时旅行动态会发微博与大家交流,更多美食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