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六年级上册第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41411.html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在处理这个单元教材的过程,自然把这个要素作为备课的主要思路。

在朗读中,你走进了情境,由此想开去

《草原》这一课是篇经典散文,但凡读过的不管时隔多少年,总能背上两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细细地咀嚼了草原这段景色描写,细细地去感受可以想开去的地方。读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反复读,反复听,在“可爱”一词上深深地想开去。我想着老舍先生用这个“可爱”来形容天,该是种怎样的心境?不断琢磨,不断思索,站在作者角度,再换位自己的角度,什么样的草原之景才会感觉是“可爱”的,而且是比别处的“更可爱”?作者一定去过很多地方,为什么觉得草原的天会更可爱?从文字里,我来到了草原之上:空气纯净得让你感觉到仿佛身心已然全部融化在这辽旷的天地之中,你化作了天地的一粒尘埃;天空无一丝云痕,碧蓝如洗,像一面巨大的擦得发亮的明镜,映照着翠色欲流的草地,那种旷远静谧纯净绿意,把你深深感动并融为一体;你张开双臂,闭上双眼,漠视了呼吸的存在,掏空一切,空灵浸润。而此景,别无语言可以了表,唯有自然地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的“可爱”足以表白。

这种“可爱”,更甚是一种情谊,情源于草原,情缘于蒙汉之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景之可爱,人之可爱,言之可爱,情之可爱。在细细地反复读的实践中,这种联想开去的阅读方法,着实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激发。如果,能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在语言环境中去一次次感受作者,一次次亲近文本的情意,便能一次次提升阅读的能力。

在朗读中,你走进了画面,由此想开去

《丁香结》是一篇唯美的散文,读这种文体,你的心自然更柔软,语气自然更柔和,世间万物带给你的感觉自然更柔美,也自然很享受美美地读。当读到“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我反复想着,想着这样的画面:迷迷蒙蒙的细雨飘飘洒洒,轻轻簌簌的,满树银花下一把油纸伞从你眼前移过,伞下着旗袍的曼妙身姿恰如其分衬托着烟雨蒙蒙中丁香的妩媚。你也会自然地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细雨连绵,潇湘馆内一道纤细的倩影倚着窗台,手拿那本《西厢记》侧首微低,眉目中露出淡淡的哀伤,一株白丁香透过窗台探进身来,细细雨丝渗进这莹白的花尖,一曲《枉凝眉》不禁让人更觉愁怨间生。“丁香空结雨中愁。”如此应景。在阅读之时,你走进文字自然地联想到那人,那景,那情,不由感叹“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在朗读中,你走进了诗人,由此想开去

以上的两种阅读联想,都是在情理之中的预想。教学《古诗三首》,由文字联想到画面,是备课时的常态思路。但窃喜的是,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我们同时感受到了别样的联想。这是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饮酒时,见西湖突变的晴雨天气而作下的一首诗。同样的,把诗句还原成画面,在描述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联想,使得画面更丰满,使文字更生动。如何从诗中再引发深度的联想,案头上一本《林语堂讲苏东坡》给了课堂即兴的转变。孩子们对苏东坡多少有点了解,在鉴赏文字的精妙之时,自然而深层地融入了诗人的平生:从“翻”字,可以感受到乌云来袭如此突兀,没有预兆,来势汹汹,诗人应该是有所指向,暗示朝廷的黑暗势力也是让诗人措手不及,一次次的打压一次次的贬谪就是这时天气突变的写照;“乱”字也是相当传神,一场暴雨铺天盖地狂奔而来,那个场面让人躲闪不及,“乱”字不就是暗喻朝廷之乱吗?那种气焰嚣张,那种刀光剑影,世道竟是如此之“乱”;然而“忽”字,一切来得快也去得快,再大的乌云翻墨,再强的跳珠乱入,都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幻影,一切都还是会呈现“水如天”的局面,诗人的心境如此之大,折射其坚毅、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令人敬佩啊!孩子们在品读鉴赏妙字之时,联想起时势、背景、人性无不为之叫好。

苏轼不仅具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他更具有高尚的为官情操,课堂中即兴联想起他的另一首词作《浣溪沙》,巧妙地把《深度阅读》中这首诗整合一起学习。诗中写他在任徐州太守时曾亲自前往石潭求雨,求得雨之后又亲自去谢雨,此首正是途中所作五首之一。诗人的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谦和温文都令后人敬仰啊。从一首诗联想到一个个画面,再由画面回归文字,在品读文字鉴赏语言的过程中,联想到诗人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字的品读,对诗人情感的体悟;从一首诗再联想到一首或一组诗,以诗结诗,亦是实践和升华着“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借此推荐阅读《苏东坡传》,进一步把诗与人充分融合。

我想: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即想到自己的生活,想到一本书,一个人,一朵花,一种情。阅读的时候能这样不断想开去,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又是阅读行为的再生长,更是在阅读中与自我的真诚对话……

希望,孩子们能在阅读中想开去,想开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