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故事其实是从当年的东吴校园开始的第七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情眷眷,唯将不息斗争,

兼人劳作,鞠躬尽瘁,偿汝遗愿”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东岗有一条幽静的小路,每年一到清明节,路边一株株丁香树上,会开出一簇簇白色的十字形小花,那是“丁香花”。年,为了纪念长眠于雨花台的爱人——丁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怀深情地在小路边种下了一株丁香树。此后雨花台的工作人员陆续种下几十株丁香树,这条路因此得名“丁香路”。

老人名叫乐于泓,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过豫苏皖边区*委宣传部长,十八军宣传部长。解放后,乐于泓担任过西藏工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和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等职。

不过,更多的人只知道他另一个名字——阿乐。

阿乐出生在儒宦之家书香门第。年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之时,乐于泓正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并在这里结识了由外国牧师收养长大的弃女-白丁香。

“我们是老乡呵!”一天,东吴大学校园内的小径上,丁香被一位高大英俊的男同学挡住了道。

“老乡?谁是你老乡?”丁香抬头的望着他。

“是,我祖籍苏州太仓的,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南京。我们认识一下……”他把手伸过来,又说:“我叫乐于泓,大家都叫我阿乐。”

“你就是阿乐呀?!”丁香眨巴着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她常听人说,有个叫阿乐的*员,正直而勇敢,还能拉一手好二胡。

“我就是,你好啊,丁香。”

白丁香,原名丁贞,她原是一名弃婴,被苏州基督教监理会牧师白美丽小姐收养,因为襁褓中留有“丁贞”字样的字条,白小姐替她改名为白丁香。丁香天生丽质,聪慧过人,白小姐请专人给她讲授英语、圣经、钢琴等课目。年,丁香到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和代数,遇见了青年乐于泓(阿乐)。当时正值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阿乐和丁香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共同讨论时事,参加罢课声援工人罢工。年丁香加入了中国共产*,次年,阿乐也入*。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由于阿乐家境出现困难,被迫辍学,后到上海。这时的阿乐,每逢深夜,终将一曲曲古人的“丁香”辞赋,谱成悠长而动听的乐曲,然后通过他的二胡,借着寂静的夜光,传给他的恋人听。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亲爱的人,其实我更爱李商隐的这首诗。吟着此诗,丁香的心早已飞向了黄浦江边。”丁香在给阿乐的信中说。

年,经过组织批准,阿乐和丁香在上海秘密结婚。婚后的生活,虽然困窘,但对相爱日深的两人而言,仿佛春天般美丽。丁香弹得一手的好钢琴,阿乐的胡琴也拉得非常出色,二人琴瑟相合。在他们租住的阁楼窗口,时常传出《圣母颂》的琴声,这是互报平安的信号。共同的理想和志趣将二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新婚才五个月,年的9月,上海*组织派丁香去北平参加一个秘密会议,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2月3日国民*就将她押解到雨花台秘密枪决,当时她怀有三个月的身孕。

那是一个寒冬的子夜,噩耗传来,悲痛欲绝的阿乐在家中彻夜未眠,拉了一夜的二胡《随想曲》悼念爱妻。次日,他不顾暴露身份赶往南京,身披蓑衣伫立在雨花台丁香就义处祭奠悼念,立下了“情眷眷,唯将不息斗争,兼人劳作,鞠躬尽瘁,偿汝遗愿”的誓言。

从此以后,对爱人的思念一直紧紧围绕在阿乐身边。抗战期间,他在新四军四师主编《拂晓报》。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阿乐总是独自一人在村头或者小河边拉二胡,用那悲戚的琴声诉说他对丁香的思念。年10月,彭雪枫将军为阿乐写下平生少见的一首自由体诗:一个单薄的朋友,十年前失去他的爱人……如今啊,何所寄托,寄托在琴声里头……

这一想,就是18年,期间阿乐一直单身。

年,阿乐任十八军的宣传部长,在部队进军西藏途中,一次动员大会上,十八军政治部通讯报道科的时钟曼闯入了阿乐的视野:这个19岁的“小鬼”眉宇之间能看出丁香的影子。

性格开朗的时钟曼此时已是排级干部,读过高中的她,正值花样年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她理想中的爱人,应该是温文儒雅,满腹经纶,和铮铮铁骨的军人形象相差甚远,甚至在心中暗下决心:不在部队找对象。
  

不过时钟曼始终记得,年10月25日,她去大会做会议记录,阿乐看到自己愣住了。当天晚上,阿乐在宿舍拉起了二胡,十八军的张军长知道他的心思后,就让一位参谋去做媒了。当时阿乐已经42岁了,比时钟曼足足大了23岁。这个年龄距离,让时钟曼有点犹豫,让她没想到的是,阿乐是这么和她说的:“你和丁香长得有点像,我确实挺喜欢你,但是我比你大那么多,不想把我的幸福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

听说了阿乐和丁香的故事,时钟曼被深深打动。冲着阿乐对逝去的妻子如此深情,她觉得这个男人有责任心,值得托付终身。

年5月,二人终于结成伴侣。但阿乐并没有片刻淡忘丁香,不管是在西藏,在安徽还是后来的东北,他的家中,始终摆放着一盆五彩的雨花石和一枝丁香花。

▼时钟曼介绍

丈夫对丁香的那份情感,时钟曼看在眼里,也非常理解。每年的12月3日,丁香的殉难日,她都会为阿乐备瓶好酒,取出二胡,让他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思念,只要有机会,夫妇二人都会到雨花台来悼念。他们还为第一个女儿取名为乐丁香。

年,在丁香牺牲五十周年的纪念日里,阿乐带着乐丁香来到雨花台,看望她的“丁香妈妈”。在丁香就义的那条小路上,亲手种下了两棵丁香树。此后,每一年的清明节,阿乐都会穿戴整齐,在丁香路上走一走。有工作人员清楚地记得,年,这位已经81岁的老人,最后一次来到此地,睹物思人的他,失声悲啼。此后几年,因为身体每况愈下,阿乐心中一直牵挂着要来凭吊爱人却未能成行,雨花台的工作人员都会收集一瓶飘落在地的丁香花瓣,给老人寄去。

年清明前夕,虽然在去世前几天,阿乐就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再去看一眼丁香路,最终还是未能如愿,在丁香花盛开的季节病逝。

阿乐病逝后的第二年的清明,时钟曼和孩子们,捧着丈夫的骨灰,在绵绵春雨中来到雨花台的丁香花下,将骨灰伴着丈夫的心愿,伴随着美丽的丁香花瓣,埋进了这块令阿乐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土地。

多少年过去了,这段感人的故事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中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收集丁香花的习惯,也没有因为乐于泓老人的去世而停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陵园纪念馆的史料科的年轻同事们,就义务承担起了收集白色丁香花的“任务”。现在当年的第一批收集者们有的已经成为中年人、有的已经不在原来的岗位上,但新来的同事又接替了这个“任务”,一茬又一茬,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人。

遗憾的是,由于后来失去了同时钟曼的联系,这些收集的白丁香再也无法寄出。

但是在有一年的清明节,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却在一本留言簿上发现了署名为“乐丁香”的留言——这正是乐于泓与时钟曼的女儿,悄悄地回来看自己的父亲和赋予她名字的白丁香烈士。

▼阿乐白丁香

丁香花的叶子是苦的,花却是香的。作为女人,丁香是幸福的。这位年轻的准妈妈,带着未出世的孩子,为革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单凭这一点,已经让人动容。而她那短短几个月的婚姻,丈夫阿乐付出了一生的情怀,想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这份情,这份真挚,在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现代,愈加显得珍贵。

希望丁香花,在另一个世界依然美丽绽放。而在丁香幸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时钟曼对阿乐的爱,那是一份充满理解和包容的爱。不管他的心在哪里,能默默陪伴在爱人身边,这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的故事:

这个选题是件很意外的事:

在南京的长江北岸,有个地方叫竹镇,十一期间游客也很少,但环境很美。在竹镇,有个革命烈士陵园,门口有个小山坡,隐约看见有个老大爷只身坐在上面望着我们,很好奇,就进了陵园,发现一个人都没有,跟大爷随便聊了几句。临走的时候,大爷拿了一大袋桃子出来送给了我们。说了一句: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来革命烈士陵园的了。就此告别,回南京后,我们去了趟雨花台。

最后,今天没有“原文阅读”,因为十一假期已经结束了,总觉得这个假期的时间过的好快,该感谢朋友们和家人的陪伴,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该努力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