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打开课文秘密的“钥匙”
人民路小学王美娟
朗读能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陶冶孩子的思想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丁香结》这篇课文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懂。在孩子的心里,花都是美好的、可爱的,作者写花一般是为了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可是这篇课文中的丁香花偏偏代表的是一种愁怨。如果采取原来教这类课文的方法一讲读,恐怕学生似懂非懂,所得有限。于是,我对课文不作任何解释,让学生放声朗读,一遍没读明白,就读第二遍、第三遍....孩子们越读越起劲,有的甚至站起来高声朗读,看得出他们真的读懂了这篇文章的内涵,才读得那么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半节课过去了,在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的时候,同学们踊跃发言:作者目睹眼前的丁香花开得繁茂,不禁想起了自己斗室外的三株白丁香,而后又想起古人写的与丁香有关的愁怨诗句,最后发出了“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话是说生活中有丁香的芬芳,也有遍地丛生的荆棘。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作者潇潇洒洒的处世态度。人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生命中有和风细雨的春天,当然也有风雪交加的严冬。战胜每一个困难,对自己的人生都是一种历练,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朗读,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需要老师再去掰开了揉碎了讲解吗?孩子们能有这样的收获,全得益于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我们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的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的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我们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与肯定。学生们在我们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很高。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中流淌。
作者简介
教师简介:
王美娟,本科学历,鄢陵县人民路小学语文老师
教育理念:
让每个孩子快乐的成长,让每个孩子接受到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