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花深处,那已渐消失的北京 [复制链接]

1#

「碎念清欢」

以美为信仰,遥寄清欢,温暖你的流年

为了营造美好的阅读感受,请您手动播放音乐。

曾一度着迷于《北京一夜》这首歌,那近似凄凉的声音里回旋着午夜梦回的失落与伤感,还略带着中年男人的无奈与寥落,我想象着,那高大城门背后古老沉重的故事,在回眸的一瞬,将千年的相思血泪化成灰……

后来读了《百花深处的呓语》,才恍然大悟这其中典故。作者写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第一次读到“百花深处”就是晏几道的这首词,当时已经觉得美了。多年后,听到《北京一夜》,听到了百花深处胡同的故事。万历年间曾有一对年轻夫妇,在新街口南买下二十亩地,种菜为生。此后又种植牡丹、芍药、荷藕、秋菊、冬梅,暗香伴雪,别具风光。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赏花,将此地唤作“百花深处”。夫妇身后,园子荒芜,遗迹也无处可寻,花园几经变迁,终成了胡同,名字却一直流传下来。

不由得想起《陶庵梦忆》里的那篇《金乳生草花》。说有个叫金乳生的人,在自己房前筑土墙,堆假山,修起了一个花园,草木百余本,浓淡疏密有情致。“春以罂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春老以芍药为主,而西番莲、土萱、紫兰、山矾佐之。夏以洛阳花、建兰为主,而蜀葵、乌斯菊、望江南、茉莉、杜若、珍珠兰佐之。秋以菊为主,而剪秋纱、秋葵、僧鞋菊、万寿芙蓉、老少年、秋海棠、雁来红、矮鸡冠佐之。冬以水仙为主,而长春佐之。其木本如紫白丁香、绿萼、玉碟、蜡梅、西府、滇茶、日丹、白梨花,种之墙头屋角,以遮烈日。”金乳生本体弱多病,却爱花成痴,不畏艰苦地照料花草,事必躬亲,焦头烂额却乐在其中。读来,仿佛经由张宗子之手重现了昔日“百花深处”风雅悦目的盛况美景。属于我的北京,就是这样的北京,是这“百花深处待良人,晚风酣醉”的北京,是那个依稀尚可被叫做“北平”的、温润质朴的、完整的北京。

这里承载着我的情感,它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它是那个自西周时就拥有历史的古都,是明代时被朱棣放弃了富饶的金陵城,称帝夺权重新建都的城池;它曾经也沙尘漫天,有广阔蛮荒的北方血液与粗犷的铁汉豪情;它也有胡琴咿呀、板鼓噌楞、珠翠琳琅的一面,她只纤纤玉指、折扇轻握,便可亦诗亦画,教人浮想联翩。有时,它更像一个视野宽广、冷静睿智的军事家,经历无数铁蹄践踏与战争沧桑仍有笑傲河山,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魄。它内里美景数不胜数,琼岛春荫、居庸叠翠,海棠花溪,尽管有些早已无迹可寻。它那些胡同的犄角旮旯里永远堆满了成摞的花盆和蜂窝煤,永远有一群跳皮筋儿、拔根儿、玩弹球儿、丢沙包儿、拍洋画儿的孩子,和坐在藤椅上气定神闲地喝着茶、戴着眼镜看着报纸的老人,京腔、“京骂”的京片子比比皆是,不绝于耳,永远能听到穿梭往来的手艺人“磨剪子戗菜刀”、“弹棉花打被套”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清晨遛鸟归来的大爷跟着半导体里的西皮黄腔吊嗓子声,混杂着身着墨绿工装的邮递员的自行车清脆铃声,构成了一派生活化十足的市井交响曲……

它又是那样四季分明,红墙白塔下春水泛舟,秋日金黄满地,晴翠满空,冬日赏灯戏雪,围炉夜话,还有那炭火烧的老北京铜锅涮羊肉和摆上一桌子菜码的喷香炸酱面……曾经,它的贵族血统与草根儿气质高度协调地统一在一起,水乳交融,它的风土人情稳妥贴合着气节时令的变化,密不可分,充满郑重的威仪,给人以无比坚强的依靠和直抵灵魂的慰藉。

一座城市,在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样貌。一位客居于此的朋友曾对我说,汪峰的《北京北京》正是他眼中的它: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他烛骨般的心跳/

北京北京/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

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在庆山曾经的若干作品里,北京似乎如同这首歌里唱的一样,在嘶哑近乎咆哮的呐喊声中可以感受到深深绝望与无奈,带着令人恐惧的巨大喧嚣、寂寞与沉沦,一座座高楼快速崛起的背后,漂泊着无所皈依的流浪与孤独。她为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幻海,幻觉和幻象的海洋,连同奔腾汹涌的欲望、希望、幻灭、统统在这里沸腾翻滚,在多少人的心中,它是纸醉金迷、华丽虚荣的物质天堂,然而,又在多少人的眼中,它是坚固的囚笼,禁锢着更遥远的梦想与想放飞的心灵。他们内心深藏着各自关于家乡最柔软湿润的记忆,在这里流汗流泪,尝遍了打拼与生存的艰辛,匆匆相聚、交错、又转瞬离开。他们同样也为城市的前行留下了奋力难忘的一笔。

“OnenightinBeijing,我留下许多情,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无论是繁华、高贵、随和、淳朴,还是失落、无助、迷茫、压抑,无论是真情实感,还是虚情假意,它都是一个城市万花筒里多棱镜中折射出的真实面貌,这些碎片的影像,共同拼凑成了一个城市正在书写的历史。早在十年前,北青报的记者蒋昕捷就曾经说过:“快速行进的城市,有时候也需要一些人情味儿。那种感觉,可能就像午夜走进小区里,可以顺路就买到一包烟、一袋牛奶一样。只是,这一切的安全感、归属感或是幸福感,都与那座惊世骇俗的庞然大物,毫无关联。”

为了营造美好的阅读感受,请您手动播放音乐。

对于我们来说,更为确切地说是对于我们一代人,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太多。欢乐纯真的童年,叛逆执拗的青春,艰辛苦辣的成年,我们的笑与泪,点点滴滴,都浸润在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停留过的博物馆、公园,甚至是踏过的每一级石阶、路过的每一个屋檐瓦片下面。这些丰盛的记忆,又与老北京最核心的“皇家文化“、“士人文化”、“平民文化”杂陈在一起,斑驳在了每一处历史的遗迹之中,沉淀到每一条老街、胡同里。

现今,几经改造,童年的大院也被以拆除殆尽的方式,把与记忆血肉相连的部分彻底割除,各种标新立异的地标式建筑拔地而起。前门大栅栏被推倒复建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透着标准化的商业味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老街”。道路拓宽,老树被伐,林荫路接连消失。和西安、南京一样、可以放眼玄武湖或是骑个自行车的明城墙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几个孤单门楼在环路的车流旁、尾气中挣扎着遗世独立。城市规划还在继续,人为去打破隔阂,极尽可能地消除空间的距离,缔造着天涯咫尺的神话。城市范围还在持续扩张,三地逐渐趋于一体化。并发而来势不可挡的还有各种新奇的城市设施所形成的千篇一律的“城市主题公园”,曾经蕴含在民族气质最深处的那些领先世界一千年的对美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一味地盲从中迷失了方向。或许,不久的将来,物理意义上曾经的“京城”、“北平”,也终将不复存在。清华大学某位知名教授也谈到,建筑是投射社会心态和文化品位的镜子,如果浮躁的社会心态能趋于理性,就有希望发展出有修养、有文化品位的建筑。

在霓虹闪烁、灯火辉煌的现代文明中,举目眺望,四处都是茫茫无边的海洋,我们紧紧环抱着记忆的孤岛,本能地认为这里就是我们的“根”,就是“家”,因为妈妈在这里,它是故乡,有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挥之不去、“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乡愁,即便它再面貌全非、满目疮痍,我们也依旧无处逃遁。“OnenightinBeijing,你可别喝太多酒,走在地安门外,没有人不动真情……”倘若还有空穿上旗袍去逛一逛地安门和后海,守着残砖败瓦和一轮明月,穿过摇滚买醉的酒吧,去秉烛找寻一个古老文明残存的蛛丝马迹,在被纵横发达的道路、呼啸疾驰的汽车以及漫天雾霾的重重围困之下,无时无刻不被一种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迷失感所笼罩,真的,也很难,很难再度与之重逢,相认。

问好友,该怎样把这座城市的景观风物推荐给来京旅行的朋友,他说:曾经的皇家园林,早就因为熙攘的人群而毫无原有的味道,憧憬中的胡同也只剩下不伦不类,就算寻访到残存的“破败”,怕也再无地道的风物人情。一座国际都市摇晃着成长起来的时候,曾经那些不国际的印迹就在随意之间被快速抹去。或许以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眼光去看城市及民族的发展都太过艰难,毕竟相比之下,无论个体还是群体都很渺小。居住者和旅行者大概永远不会拥有一致的视角。居住者的北京是先在眼里后在心里,旅行者的北京是先在心里后在眼里。至于心中所想与亲眼所见的距离,于居住者是情怀,于旅行者是印象。所幸的是,我们仍旧可以十分确定还有一种原汁原味的存在——也可能被改良过,但无大碍——那就是“吃”。

是啊,在这个地方菜系餐馆林立的都市里,或许只有在糖耳朵、艾窝窝和焦圈豆汁儿上才能够找到唯一真实存在的、这“舌尖儿上的北京”。

的确,曾经风云集散之地,曾经是文人名优之家,那破落残缺的琉璃瓦,那早已掉了漆的朱红木门,那胡同深处的叫卖声,那旧砖墙上的青苔,那燕京的繁华旧景背后无疾而终的爱情,那暖酒愁肠的年少轻狂……跟着现实与回忆交错的歌声,我们有幸得以回到那段峥嵘的岁月。据说,《北京一夜》是酒醉后迸发出的灵感,创作者和演绎者们在弦乐丝竹中寻找到的、呈现出的却是一个民族伤心的魂。远方的游子被它迷醉,背起行囊来寻找百花深处的北京,又有多少人是怀揣着希望而来,打包了失望而归呢……

那位写下“百花深处”一文的作者在结尾深情说道:数百年后百花深处还在,只是我们再也看不见“缝着绣花鞋的老妇人”和“把酒高歌的狼族”,也听不见千年等待城门打开的呼唤。这首歌,勾起了多少人对那个北京的哀思,我便是其中之一,想迷失在百花深处做一场红颜白发的旧梦,听一听胡同的吆喝,闻一闻城里的墨香。只能跟着这歌声里的京腔京韵做一场梦罢了。现在的北京太过轻佻。它是触目惊心充斥着“拆”字的一片废墟。当年为建地铁拆倒北京的古城墙时,许多北京市民纷纷把拆下的城砖抱回家中保存,留作纪念。随着城墙的倒掉,我仿佛听到历史裂掉的声音。林徽因曾说:“有一天,他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后悔了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前尘旧梦、物是人非。

图为本文及“碎念清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