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
——《神农本草经》
桑黄,又称为桑臣、桑耳、一种寄生于木质基材的药用真菌,传奇而珍贵,早在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定义为“上药”,在古代甚至流传着“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桑黄),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现代医学研究统计,桑黄的药理学功能有20多种,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黄酮、三萜和酚类物质等。近年来,由于桑黄的抗癌领域中的效果显著,越来越多的科研团队投入到桑黄的药用价值研究与应用中。
桑黄的药用记载源自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的“桑耳”,所谓:“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所提到的“黑者”像是木耳,但所称疗效亦符合桑黄所具有抗发炎、止血、治妇女病的功效。
桑黄名称最早出自唐初甄权所著《药性论》,记载其功效为:“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痃癖,兼疗伏血、下赤血”。
桑黄亦见于唐朝所颁布全世界最早的官方编修药典《新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也记载桑黄疗效。《本草纲目》把桑黄置于“菜部”,且说明菌硬质者为“臣”、“黄”,软质者“鸡”、“娥”或“莪”、“鹅”。
桑黄的药用价值
1、抗癌作用:诱导癌细胞自行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减少化疗或放疗对正常细胞的损坏副作用,以及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
2、防癌作用:预防癌细胞生成,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避免癌症复发;
3、抗氧化、抗发炎、提升免疫力;
4、护肝作用: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5、降低和调整血糖浓度,有效预防及改善糖尿病;
6、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7、抗过敏,对过敏性鼻炎及久治不愈的湿疹疗效良好;
8、防止骨质疏松;
9、镇痛作用,如缓解经痛;
10、抑制尿酸,缓解痛风;
11、安神、舒眠;
12、防失智症。
从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桑黄无疑是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已知美国、日本、韩国等每年的消费产值在5亿美元左右。在20世纪80年代,韩国就已拟定国家计划开始进行关于桑黄灵芝的开发研究,年成功将桑黄灵芝开发成抗肿瘤药物。年,日本将桑黄提取物制成抗癌新药,年桑黄被正式许可作为医药品使用。年美国从日本引进桑黄灵芝制剂作为膳食补充剂在本土销售。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的桑黄产品多以子实体、桑黄茶等初级产品为主,也有桑黄提取物浸膏、桑黄口服液、复方胶囊等产品,但受政策限制数量极少。桑黄作为被官方认可的食品、保健品甚至药品在日韩等国均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桑黄申请成为新食品原料是桑黄开发保健食品的基础。随着桑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产量逐年提升,桑黄的食药用价值得到认可,若无法进入市场是十分可惜的事。目前,全国工商企业在营业范围里载明从事桑黄研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有余家。如何破局,让桑黄走进大健康领域发挥优势,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