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散思维,体会语言意境邾城六小语文堂 [复制链接]

1#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这春末夏初的时节,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情,与课文的语言相结合,能拨动学生的情智之弦,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5月18日,邾城六小开展了低段和高段的“发散思维,体会语言意境”的堂堂清研讨活动。

邾城六小的管蓓老师是本届参加武汉市语文素养大赛的低段选手,近两周一直在区教研室特级教师朱幼菊、张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紧锣密鼓地磨课和议课。


  管蓓老师主讲一年级下册的《咕咚》,她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迁移旧知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发散思维,猜读本课中的“咕,咚,吓,拦”等生字;通过迁移对比《棉花姑娘》《小蜗牛》等课文,用看图片读,抓关键词读等多种方式,读顺读懂课文内容。并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体会语言意境。

教学中,管蓓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多样,有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情境表演读等,让学生在快乐的朗读中,增强了语言感悟能力。


  阳逻二小的陈健老师是本届武汉市素养大赛高段的选手,他主讲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宗璞的《丁香结》是一篇语言精美、意蕴丰富的散文。陈老师朗读戴望舒的《雨巷》来情境导入,他深情地朗读带着愁绪和哀怨,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想象,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陈健老师指导学生从读单元导语入手,观察图片了解丁香花的外形特点,形象直观地感知丁香花苞形似“结”,所以称“丁香结”。通过品读关键词和诗句,引出丁香结自古以来就有愁怨难解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品句子,想象画面,从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学到的知识想开去,体会语言意境,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课后,朱特和张燕老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她们指出,管蓓老师的教学设计经过多次打磨,需要修改的地方不多,但在把握课堂节奏,说话的语气、语调、表情等细节问题还需改进完善。陈健老师的声音醇厚有磁性,娓娓动听,在培养学生语感上还要加强引导。要指导学生发散思维,从所学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将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所学的内容迁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通过语言文字,触摸作者心灵。


  今天的研讨,我们收获颇丰。教学中借助观察图片,想象画面,结合所学内容,联系生活体验等发散思维的方式,有助于帮助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指引了我们语文堂堂清活动的方向。

这也启示我们,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堂堂清研讨活动,都需要我们细心研读教材,以读促思,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快乐阅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语言表现力。

撰稿:李海萍

摄影:余亚莉

审核:张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