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仁山文学的意象从这里诞生关于长篇小 [复制链接]

1#

点击购买

文学的意象从这里诞生

——关于长篇小说《雄安雄安》

关仁山

关仁山

一九六三年生于唐山丰南,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一九八四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雄安雄安》《淀上》《日头》《麦河》《唐山大地震》《天高地厚》《金谷银山》等,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红旱船》《九月还乡》等,长篇纪实文学《感天动地》《太行沃土》等,出版十卷本《关仁山文集》,创作达千余万字。

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韩、日等文字,并被改编拍摄,有电视剧《天高地厚》《御姐归来》等,另有若干话剧、舞台剧作品。

五年来,创作四卷本长篇小说《雄安雄安》,从采访到写作,整个过程是感动的,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自古,建城有个规律,择高地、近水源。雄安新区选在了白洋淀,属于近水源,水润大地。一方城、五组团等规划结构,既有传统传承也有现代文明因素。美丽的白洋淀上,人民生活充满了情趣,同时也面临转型——淀上将要诞生一座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创新之城。我笔下的故事与白洋淀有关,也与创新有关,文学的意象从这里诞生了。

白洋淀有雁翎队的红色历史,有燕赵文化,有奇特的风俗和人民生生不息的奋斗故事,为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展开的小说创作奠定了丰富的基础。我在白洋淀纯水村王家寨体验生活,小说围绕着白洋淀几个家族人物命运来展开历史、今天和未来。这耐人寻味也令人鼓舞。历史上,这里留下了荆轲刺秦的燕赵悲歌;今天,在国家发生巨变的新时代,这里创造的是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壮歌。

雄安新区成立以后,这方土地随之发生了巨变。从新区的设立、规划到建设,我们看到这里人民身上传承的燕赵传统——文化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同时,也有人的新生。雄安新区这一带英雄辈出,这源于这方土地的根性——侠义、德孝、奋斗。雄安人民和全国人民在这五年的建设中,经历白洋淀治水、规划,千年秀林、高铁站、云计算中心、容东片区建设等,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令人瞩目,同时也奏响了雄浑激越的燕赵壮歌,折射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宏大现实。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让人产生新的感受。长篇小说里,王决心、荞麦等雄安普通人,从浑浊、迷茫到觉醒、奋斗,通过艰难的蜕变完成了燕赵文化的重建和人的新生。伟大变局里,雄安不是孤立的,将成为未来人类科技创新的标杆和高地。中国科技和中国速度令人瞩目,奏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

新时代主旋律创作也因此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想借此创作找到新的视角和生机,特别是文学新人形象的塑造,让我兴奋和着迷。

雄安雄安

第一卷

(莲水卷)

关仁山

第一章

生活永远不会欺骗你,只是你误解了生活。

——题记

雄安新区成立了。

这消息旋风般地刮进了白洋淀。站在高处看白洋淀,满眼铺开芦苇、鱼影和碧水,真的不知道目光应该落在什么地方,最后不知不觉落在了王家寨村。这村庄被称为“淀中翡翠”,随着年代更迭,王家寨变了人情冷暖,不变的则是白洋淀的芦苇和绿水。每到黄昏,晚霞在白洋淀水面上滚滚跳跳,水下游动的鱼群就会浮到水面上来,这时渔民几乎全部收网了。郁郁葱葱的芦苇将碧绿的淀水遮盖得看不见水,岸边被水浪冲击的苇叶、流瓶和死鱼堆出灰白色的泡沫。仔细察看,靠淀边水的颜色灰白,离岸越远水的颜色越深。但是,更多的还是白洋淀宽阔的水面,水面和芦苇林的上空,飞舞着各种鸟,丹顶鹤、大天鹅、金丝燕、苍鹭、红嘴鸥、雀鹰、大苇莺、黄腰柳莺、鸿雁、灰雁和各种水鸟。鸟儿起起落落,各种颜色的翅膀拍打着水面。有的鸟轻柔舒展地落在芦苇上,落在盛开的荷花上。生于湖水中的苇塘苇海,苍莽无边,绿浪滚滚,散发着潮湿而神秘的气息。

浓密的芦花随风而逝了。

起风的时候,芦花飘得越发密实,沐浴在月光下的芦花和淀水是奇妙的,仿佛洋溢着某种温馨。值得注意的是,在苇林里有生灵野生野长、自由自在,比如田螺、河蚌、泥鳅、长虫和水獭。

掩映在芦苇荡里的荷花岛上有一座大乐书院,村里的这座书院简朴而奇特,古书的味道永远不会随风而逝。

有一年秋天,正定县临济寺的住持杨牧仁还俗了,来到王家寨做了大乐书院院长。他对白洋淀的文化和风俗极为着迷,亲自整理出版了村里百岁老人铃铛的传记《中国套盒》。杨牧仁三岁那年,躲避日寇扫荡,从太行山到白洋淀,分到的乳娘就是铃铛老人。这一批孩子得到雁翎队的保护,反扫荡结束以后又被送回了阜平城南庄。

书院里的藏书房紧邻音乐堂。音乐堂除了演奏白洋淀古乐,还有流传了几百年的西河大鼓鼓词《荷花孝》。王家寨出过一位唱西河大鼓的艺人,专唱孝道曲目。

夜里的淀水亮亮闪闪,从远处飘来歌声,是王家寨人正忘情地唱西河大鼓《荷花孝》。歌声里有奇怪的影子晃来晃去。白洋淀穿行着一个个鸭排,白色的鸭子密密麻麻。养鸭户家里收购鸭绒。养鸭户也养肉鸭,宰杀后送到北京的烤鸭店。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今天,养鸭户走过了由池塘散养到规模化暖棚养殖的历程。这里的双黄鸭蛋,远近闻名。苇荡里麻雀一跳一跳,叽叽喳喳,说着自己的语言。鸟窝里面有小鸟叽叽地叫着。村口有一块高岗,那些枯枝苇叶混合在一起,烂为丰腴的泥土。站在围田上看王家寨,水村的轮廓和倒影变得和谐。

天下所有地方,都是有气味的。山有山的气味,平原有平原的气味,白洋淀有白洋淀的气味。那王家寨的气味是什么呢?除了炖鱼的香味,还有一股草的味道。这股草的味道与芦苇味道不同。到底是什么气味呢?这是白洋淀炖鱼和苇叶煎饼的混合味道,煎饼裹了一层苇叶,蘸着鱼汤吃。这气味很特别,可以让人粗糙的内心变得细腻起来。游客来了,都爱吃王家寨的炖鱼、鱼丸子和苇叶煎饼。

村头的那一棵千年老梨树,每年的四月天,梨花盛开,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幽香也是敛着放,沁人心脾。一群蜜蜂在花间盘旋。老人们背靠着沧桑倔强的老梨树,久久地向水面凝望着,一直眺望到太阳完全消失的时候。没有阳光,淀里也不是马上就黑下来,依然能够看见微风吹皱水面,波光粼粼。

王家寨是如今白洋淀唯一的纯水村,像翡翠闪闪发光。王家寨有两个,一个是老王家寨,一个是王家寨民俗村。晨曦一点点亮了,两个王家寨都醒了,青蛙的呱呱声往往早于鸡鸣。无论是王家寨人,还是外来游客,都在寻找王家寨的真魂,真魂在哪儿呢?

王家寨有年头,也有来头。北宋时期,这里建起了一溜儿水寨,驻军防辽。原本的军事要地,渐渐形成村庄,算来已有千儿八百年了。村子里流传着杨六郎抗击辽兵的故事,演绎得神乎其神。之后多少年过去了,芦苇割了一茬又一茬,人换了一代又一代,王家寨还在白洋淀上戳着,还是那个纯水村。王家寨村东一个叫“城子封”的地方,发现了绳纹陶、绳纹砖、绳纹瓦。考古学家推测,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在这里活动了,西汉时,王家寨就有人居住了。枯水时,有四个高高的土丘露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两个陶瓮,里边有人体遗骸。后来的日子,黄河改道,铺开了这一片茫茫水淀——白洋淀。

王家寨的人们与水朝夕相处,开门见水,因此人人好水性,小孩子自从学会走路,就已会游泳。从前,村民世代靠打鱼、编苇、跑船为生。王家寨是目前白洋淀内唯一不通旱路的“水上人家”,核心村老街巷保存较完好,具有典型的白洋淀水乡特色。在这里生活的世代农户,日复一日地在淀里淀外操心忙碌,无论风云怎样变幻,人和船都离不开。村庄里深藏不露的福与祸,都瞒不过千年老梨树的眼睛,鸟雀和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围着它。狗子在夜间狂欢,早晨和白天却喜欢昏睡。进入信息时代的王家寨,不但没有更加热闹,反而更加沉寂,人与人之间往来少了,心与心之间变得冷漠封闭。

王家寨是长寿村,村里百岁以上的老人家有两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有二十多个,活到八十岁都不算事。老王家寨的住房,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样儿,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样儿。新中国成立前,地处泽国水乡,历史上水患频发。泥垒的王家寨的房舍,黄泥打墙,苇草苫顶,低矮潮湿,残垣断臂,街道杂乱不堪。白洋淀地势低洼,像一座孤岛被水包围着。水灾来了,低矮的土坯房容易被水泡塌,人们为了逃生跳到船上,水涨船高,来不及逃生的只好爬到树顶上。但是,王家寨却是一个大水冲不去的村庄,历代水患都没能将它摧毁。当然,除了水患,白洋淀还有过多次干淀枯水灾害。眼下虽说没有干淀,确是有水质污染的烦恼。在炎热的季节里,如果没有要紧的事,王家寨的老人宁愿蹲在墙根下、猫在老屋里吹电扇。干燥的王家寨,没有水的滋润,死一般沉寂,少见的人影,也被晒得打蔫儿。码头的老船嘎嘎裂响,几个围着船沿儿捕捉蜻蜓的孩子,蹦蹦跳跳,显出几分活气。日头发现了干裂的鱼骨,也发现了自己豪横的力量,于是就尽情施展酷热的魔力。鱼虾在死去,芦苇在哀号,想尽一切办法撩起人们心里的焦虑和胆怯。

新中国成立以后,过上安稳日子的王家寨人,陆续在村里建设或是翻盖了一幢幢村舍。当地百姓集千百年的生存智慧,建设的青砖瓦舍,房顶是平的,便于防水、晒粮、放苇、盛夏乘凉,可谓一房多用。王家寨盖房有一首《打夯歌》,泥瓦匠会唱,渔民也会唱,唱起来让人心血沸腾。王家寨老百姓吃饭的时候,为助酒兴,有时划拳,有时就唱《打夯歌》。

老百姓还有个顺口溜:“八千砖,两间房,盖房当天就上梁。五天之内盘好炕,二十天就住新房。”老百姓盖房用檩、柁、椽子当房梁骨架,上面铺好苇箔、苇苫,然后用土与白灰和成麦糠泥,再磨平,干了以后十分牢固,防雨防晒。一般多是前后檐低,房檐装上泄水口,外号叫“两出水”。室内墙壁抹石灰掺麻刀,以白色为主,有的人家也刷上喜欢的颜色,有粉色,也有天蓝,还有花色。屋里面积狭小,养猪无圈,鸡鸭无舍;条件好的人家,则是一抹青砖,灰色瓦顶,房檐四角,雕有龙的形象。整个村庄是椭圆形,从空中看去房屋像一张大伞。

新房子抵御水灾的能力大大加强了。王家寨的主要街道,东西走向的有肖神庙街、学校街、棋盘北街、东大街、五道庙街,南北走向的有文化街、何家胡同、菩萨庙街、南里街、新街、陈家胡同等等。王家寨的村街极有特点,皆为小巷,上不来汽车,狭窄、弯曲,像芦苇荡里细长的水道。小街道又不像主街道那么直,转弯抹角,转来转去,无论从哪个方向走,最后见到的都是淀水。

村街潮湿而晦暗,地面上散落着树叶和鱼骨。以前贫困的日子有人吃鱼刺,女人便在街头骂街,但是这样的风暴很快就以眼泪与和解结束。无论是房舍,还是街道,什么都像旧了似的,一点一点露出了真迹。前后街,房子挨得太近,只要打开窗户,就鸡犬相望,听见对方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旧貌必定要换上新颜。改革开放以后,王家寨人渐渐富裕起来。

改革开放了,王家寨呈现出建房高潮。室内跨度大了,院子也宽敞了。王家寨的新居,举架庄重,砖瓦厚实。每家大门,九尺高的门庭正对着小街,进院正门几乎都有一个影壁。影壁是青砖垒成,中间用水泥抹成一个涂着红油漆的“福”字。绕过影壁就见正房,正房两侧,还建有东西厢房。王家寨人建房朝着多样化、高档次发展了,结构新颖,面积扩大。王家寨的新居确实比旧房气派、威严。外墙贴着一层瓷砖,混砖结构垒墙,混凝土预制楼板,地板砖铺地,铝合金、塑钢门窗、锅炉房、厨房、太阳能淋浴室,一应俱全。

有的人家并不是有钱,只是一辈子打鱼卖鱼,白洋淀里风来雨去,就从没讲究过,眼看着别人盖完新房,眼热了,不甘心,也就抻了腰筋,砸锅卖铁,甚至借钱也凑热闹盖了新房。四千口人的王家寨,夜晚灯光亮了,密密麻麻,灯光折射到水里别有一番人间烟火味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几次干淀灾荒,王家寨人勇敢地走出白洋淀到了渤海湾出海打鱼,他们惊呼,海确实比白洋淀大啊!还有不少渔民去了北京新发地,做起了鱼贩子。第一拨去新发地的人发了财,别人跟着去了,挣了钱,梦在故乡,回家忙乎着盖新房。新房盖成了,摆了酒宴,请亲戚朋友吃席。有了好房子,其实是为了迎娶好姑娘。老人对未成年小伙子说:“好好干啊,长大了给你娶个圈头儿的媳妇来!”小伙子就嘿嘿笑了。

圈头村出美女是白洋淀出了名的。

王家寨与圈头村有了微妙的关系。几代人数下来,王家寨的男人娶来不少圈头村的女人。但无论女人怎样漂亮,女人是不能登船的,好像女人是祸水,上了船就会熄灭船舱炉火,打鱼时会出现七灾八难。酷热的夏天来临,女人倒可以跳进水里洗澡。早先是偷偷摸摸的,如今可以跟男人一起游泳,这是白洋淀的浪漫之一。坏男人像水怪一样潜入水里偷袭女人,从背后撩上一把水,或是在水底掐一把,女人的脸红了,惊叫一声,转身却没了人影,冤无头债无主。人在水中随心所欲,如鱼漫游。对于王家寨的男人来说,贫穷还能忍受,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女人。没有女人就没有家,没有完整的家,男人哪里有力量?

让人新奇的是,王家寨居然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一架钢琴。朱家是康熙年间从广西柳州迁过来的做棺材的世家。清朝征战,伤员送到王家寨等几个渔村养伤,有的伤兵死了,需要上等棺材厚葬。白洋淀人会做船,做不好棺材,康熙皇帝到白洋淀围猎的时候,便差人到柳州请来朱家人到白洋淀做棺材。朱家做的棺材名声在外,行船有灾祸,淀里淹死了人,都从朱家买棺材。民国年间,朱家人经常去上海做棺材,给上海滩大户人家修钢琴,这大户人家将一架破旧的钢琴赠给了朱家人。朱家木匠归来,运回了这架钢琴,经过一番整修,竟然还学了做钢琴的手艺。尽管钢琴音阶不是很准,朱家人在钢琴上弹奏着悠扬的乐曲。有时候,朱家孩子胡乱弹奏出的曲调枯燥而做作,中间有些杂乱,给人以迟钝和恍惚的感觉。可能是想去除棺材的晦气,每天早晨的琴声是雷打不动的。毕竟钢琴唯王家寨独有,渔民听见朱家清雅缠绵的钢琴声,心情就格外舒朗。温润的琴音飘荡在白洋淀上空,贴着水面传遍四周村落。四里以外寨南村的乡亲说,连他们都能听到美妙的钢琴声。有人记得朱家女人会唱一首洋歌,会弹一首洋曲。那就是夏衍《复活》里的插曲:“啊!我的喀秋莎,你还记得往事吗?捉迷藏在丁香花下,我跌倒泥坑你把我拉……”

在早晨的钢琴声里,村庄有雾霭浮动,缥缥缈缈如梦似幻,有人是陶醉的样子,甚至陷入某种联想。但是,没有人明着夸奖朱家弹钢琴的女人。

打鱼老人眼见儿子被琴声迷惑,眼神里是挑剔和责怨。他骂了一句:“你小子想死啊?赶紧开船!”

小伙子嘟囔说:“多好听啊!”

老渔民嘟囔说:“人家卖的是棺材,听进去就出不来啦!”

小伙子吓得一哆嗦,回过神来乖乖开船走了。水里涌起一排排浪花,机器船的嗒嗒声在耳畔盘旋。在渔民心里,机器的嗒嗒声,远比钢琴声好听。

王家寨人都会织苇席。老渔民白天打鱼,不管多累多乏,晚上回到家里坐在女人身旁织一阵苇席——仿佛是一个习惯和仪式。这种动作带来的喜气是短暂的,天一亮,艰苦的劳动就开始了。

王家寨的交通工具,其实就是船了。船类分三舱、四舱、五舱、六舱和对艚。王家寨的船三舱和四舱居多,大多用于捕鱼。船是有码头的,人是有家的,划三舱四舱船的渔民,有家庭观念,是最没有野心、没有抱负的,只是延续着祖上的生活。艚,是白洋淀最大的船,以货运为主。河淀相连,王家寨水路交通便利,王家寨很早就是天津、保定运输线上的重要枢纽。水路航道有五条:正西方向三公里就到达大张庄,正南方向三里地是寨南村,正北方向是郭里口,东南方向是光淀,东北方向就是赵庄子、刘庄子。往来穿梭的白洋淀船民,看到芦苇在身边摇摇荡荡,听着芦草窸窸窣窣的声音,闻到空气里蹿来蹿去的腥气,仰脸痛痛快快吼上一嗓子。

如今各过各的日子,就没有这些传统了。

新王家寨叫“王家寨民俗村”,都是水乡风格的单独小院,布局精巧、院落宽敞,能吃能住;既有水淀特有的土炕锅灶,又有现代雅居。游客住下来,既可以织苇席、编篓子,又可以参与打鱼、放鱼鹰、划船、放河灯、点篝火的活动。民俗村分两部分,也就是两个岛,由一条蜿蜒起伏的木桥连接起来。从王家寨乘船到王家寨民俗村,划船大约十五分钟,乘气垫船也就几分钟。站在民俗村,隔着水面,远远地看见荷花大观园、元妃荷园、文化苑、渔人乐园。其中,文化苑岛上有康熙水围行宫、沛恩寺、嘎子村和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说到白洋淀,不能不说抗日时期的雁翎队。

这是纪念碑,是一个时代的标记。白洋淀和王家寨,许多东西似乎都可以更替取代,唯独雁翎队光芒永存,雁翎队队歌还在乡亲们嘴里传唱。保定与天津的水道,必经王家寨,雁翎队曾打掉日本鬼子的多艘包运船。雁翎队在王家寨水域训练,一手托着枪,双脚踩水,鬼子的汽艇来了,他们一个猛子钻进水里,头顶荷叶,嘴含苇秆呼吸。暂时隐蔽起来,队长一声令下,枪口从芦苇荡里探出,大抬杆里的枪砂就朝日伪军的包运船喷去,从此这大抬杆猎枪威震四方。王家寨不仅输送了队员,还是雁翎队的大后方。村口码头的鱼丸店,成为雁翎队的秘密情报站。

偌大的海一样的苇塘已是另一番景象,淀水在阳光下起伏流淌。真是个迷人的地方,当天空中有荷花状的云朵浮现,一群鱼鹰和乌鸦惊飞而起。老人们传说,当王家寨上空出现九朵荷花盛开的云彩,老梨树悬挂的古钟就会自鸣,整个白洋淀就会发生大事。

古王家寨是驿站码头,南来北往的,在这里安营扎寨,所以杂姓居多,王家和姚家算是大的家族了。在这沟壑起伏的水世界里,嵌着不忍卒目的情和景、爱与仇。有些故事是看得见的,有些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是琐碎小事,而王家寨的王家和姚家两个家族发生的事,使王家寨变成了一个大的深潭。那是一幕比一幕更令人心碎的场面,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哭。

随着建村,王家是最先上岛的,姚家、邢家、张家都是后来的。姚家发达了,要求把王家寨改为姚家寨,争执当中,王家又出了个状元王炳义,王家极盛荣耀,改名之事彻底作罢,也引来大地主姚家的妒忌。王家穷,曾经给姚家当过长工,蔫人出豹子,王家的穷小子怎能中了状元?王家还得到皇帝的恩赏,王炳义被皇帝赵匡胤看中,赠一口“乾德大钟”。姚家与王家的仇怨就此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

天空中一朵朵荷花绽放,乌鸦飞上老梨树,悬挂在上的“乾德大钟”自鸣。这些自然现象令王家寨人好奇,仿佛是变魔术。人们期盼着好事发生,可是,吉凶难料才是真实的生活——生活永远不会欺骗你,只是你误解了生活!

人们等待着,这种等待有一种提心吊胆的味道。

无论是恐惧,还是欣喜,等待总会有结果。白洋淀的芦苇,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一年又一年。

时光到了二〇一七年四月一日,这一天王家寨上空出现了九朵荷花状的云彩,那实在是极其美丽的天象。为什么是九朵?因为白洋淀有九条河流入淀,每一朵荷花对应一条河流。老梨树上的老钟也咣咣地自鸣,落在梨树枝杈上的乌鸦呼呼地飞起,扑撒下树枝上的白色花瓣。看似无形的浮云,笼罩着王家寨,照耀着人心,瞬间酿成一场沸腾。这一天,一个特大新闻横空出世,震惊中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由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组成的河北省管辖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王家寨沸腾了,人们在激动和兴奋中等待着,盼望着。

(…选读完…)

点击购买

设计:李杨|编校:赵依

审校:俞胜|核发:程绍武

——END——

读《中国作家》

品文学中国

订阅全年限时优惠

1

国内邮发代号

《中国作家·文学》2-

《中国作家·纪实》80-

《中国作家·影视》2-

2

广告发行出版电话

-

3

编辑部邮箱

zgzjwx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