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课上的很潇洒:六上2《丁香结》课堂教学
《丁香结》的文字比较典雅,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第一课时我带着学生逐段朗读并处理其中较为难理解的地方。如第一自然段的“尘土纷嚣”,第二自然段“白的潇洒,紫的朦胧”,第三自然段“伏案”、“直透毫端”、“浑浊笨拙”、“参差”等。
紧接着带着学生快速的梳理了一下文章的层次: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课文的思路是由赏花到悟花。
在1~3自然段赏花部分,我重点让学生找了作者写了哪几处的丁香花?然后再找出描写丁香花的句子,分析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丁香花?
第一个问题较为简单,多数学生都能答得出来,第二个问题稍微有点难度。我让学生反复的朗读描写丁香花的句子,学生恍然:从形状、颜色、气味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紧接着对这几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进行重点赏析。
第一个句子: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我让学生找出哪些是描写丁香花形状的,哪些是描写丁香花的颜色的?分析“半树银妆”时,我引导学生:你能想到哪一个词语?多数学生对“银装素裹”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冬天一场大雪之后,街道、房子等全部覆盖上积雪之后的样子。学生在想象当中,能够理解出半树银妆的样子。我说,作者在写丁香花的时候,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的。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要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样我们才能和作者心心相通。接下来重点分析“探”、“窥”两个字的好处。学生很清楚这里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我又引导学生想象,“探”和“窥”是怎样的一个动作?从而进一步想象他的调皮和可爱的形象。
第二个句子: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这一句话需要同学们还原生活场景。白色的花很洁白,所以在月光的照耀下就会显得更加的洁白,这里不用洁白而用潇洒这个词也是值得玩味的。按照字典的解释,潇洒指的是举止神态自然,不拘束。但是我们却不太容易理解作者这个词表达的意境,这也许就是作者独到的体悟吧。所以我也告诉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最真实的一种感受。不要写春天,就用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等这样的一些词语,这些词语是缺乏自身感受的。朱自清在写《春》的时候,把她当成是一个小姑娘,写细雨的时候想象成像花针、像牛毛,这是因为作者在观察的时候有自己真实的体悟的。
第三句: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有了上面的铺垫,很多学生在理解檐前积雪的时候就容易多了。当我问到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的时候,多数同学都能够答出丁香花。
这三段描写丁香花的文字都非常的优美,值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朗读、去品味。
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丁香花和我的关系,重点理解“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这句话。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