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就听说过茅兰沟这个地方,但并没有引起我特别注意。直到个人要出版一部著作,拟使用一幅表现小兴安岭山泉的摄影作品,看到嘉荫摄影家刘海斌拍摄的秋日山泉,被其夸张的色彩、汩汩的动感所吸引。遂打电话与他聊天,才知道是他在茅兰沟拍摄。于是,记住了茅兰沟这个摄影胜地。
8月12日,我们驱车离开逊克前往嘉荫,路过茅兰沟,自然不愿放弃这个一饱览其风姿的机会。
与所有的名山胜景公园不一样,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一进大门,便是连续的无尽止的下山台阶,又陡又急,两边是浓荫蔽日的森林,我当时想到一个词但没敢说出来:像下地狱。一直向下走,不知向下走了几百级台阶。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设计,是故弄玄虚?到底要走向哪里?山底是个什么样的神秘世界?好在,阶梯两边的大树,不时贴着标签,让游人与原始森林的大树相近相识。哦!这里的榆树像松树一样笔直高大,叶子是椭圆形的;暴马丁香,树干表皮像军装迷彩服一样绿一块,红一块,灰一块,那是大自然的画笔涂抹;又看到一棵高大的树木,很直很高,叫水曲柳。旁边还有一棵大树叫色木槭……
终于走到谷底平缓之处。很多大石头横七竖八地躺卧在溪涧之中,溪水则在石缝之间奔泄、喧哗。近几日无雨,溪水不是特别多,但流水的声音却不小。这是因为有的地方石头太密,溪水便争相涌向一二个宽敞的石头空隙,于是流水湍急,声音变大。有的是因为坡度变陡,落差变大,又有连续的石头阻拦,因而流水声音连绵不绝。说流水潺潺也好,流水汩汩也罢,反正不亲耳倾听这有如弹琴、有如唱歌的溪涧流淌的天籁之声,是用何等美妙的形容词也描摹不出的。
茅兰沟的石头最奇怪是大多都长满了青苔。依我观察揣摩,一是因为这个峡谷太窄太高,其次是峡谷的树木太壮太密,两者均长期将阳光遮住,所以总是湿湿的石头便生了青苔,绿绿的,被拍了图片也显得很假。而其实是千真万确的。溪水旁,溪水中,还长满了高高低低的芦苇,何因我解释不出,只觉得此溪涧更多了一份大自然之美。
这里的石头也分两种,一种是稍小些,圆形,被溪水浸泡;也有的不很圆,但被溪水常年冲刷被磨去了棱角。还有一种体积巨大,带有棱角,感觉是溪水两边的悬崖峭壁被千年风雨侵蚀风化,跌落下来落到溪水里。
科学的解释是,茅兰峡谷是构造崩坍形峡谷。其岩石属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正长花岗岩。这一酸性岩构成了茅兰沟的岩石基础。沿茅兰沟发育的一条构造破碎带,新构造运动时期,茅兰沟构造带强烈活动,造成岩石严重破碎,经地表水的长期冲蚀,沟两侧的岩石大量崩塌,形成一条长10多公里,宽15米左右,谷深50多米的崩塌遗迹形峡谷。
沿溪而走,看到上游有几块天然的大石块横卧在溪水中间,极像恐龙脊背的化石,只是比那大几倍。溪水从脊骨的关节间穿过,悄无声息。看宣传板,叫“泷脊龙”,挺形象。
“泷脊龙”上游,溪底是个很大的石头平台,溪水薄薄地在上边悄无声息地漫流,但前边突然断层,并有一个凹陷,于是溪水便在那里收窄跌落,形成一个小的瀑布,水流湍急,浪花四溅,轰隆作响,惹人注目。让人一下子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果树瀑布浩大,是因他有那样的天赋,那样的造化;而眼前的瀑布却不因自身其小而自弃,照样奔泻照样欢腾照样高歌不止。人生啊,何尝不是如此。大有大的壮阔,小有小的娟秀,世界才构成多姿多彩。
由此向上,两岸峡谷突然收窄,也就四五米宽的样子,蓝天被挤成窄窄的一条,叫“一线天”最为贴切。而且左边的峭壁向右倾斜几乎成35°角,想要把游人压扁的感觉,走过其间,有点胆战心惊,怕随时有石头从上边掉下来。由于与悬崖峭壁近在咫尺,我才突然注意到林立的峭壁断面依然长满树木,即使裸露的石壁也色彩丰富,有的地方黄色、有的地方灰色、有的地方绿色、有的地方白色,可谓色彩缤纷,有如西画点彩派。
公园的设计者也算煞费苦心,为茅兰沟的景点起来许多好听的名字:“幽情谷”“翠丝崖”“福禄石”“藏狼洞”“剑劈崖”等,但游人被风景所吸引,也就顾不上对照宣传板上的景点名称了。
过“仙女池”与“野鸽峰”后,游人须攀登上百级陡峭的台阶转入另一个景点。站在最后一个台阶回望走过的峡谷,两边石壁垂直为90°,下边是溪水,刚才走过的栈桥是架在石壁半腰上,若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险”字。上得百级台阶,还是窄窄的峡谷,以及潺潺溪涧水。我又看见一个小的瀑布连下几个台阶,跌进下边一个清澈的潭水里。瀑布落水激荡起雪白的浪花四处飞溅,“哗啦啦”的流水声,十分响亮。我大脑意识流样刺激嘴巴,大喊一声:“三步潭”!结果向前走了几步,一看宣传板上果然写着“三阶瀑”,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也!与我同行的两位年轻的摄影师,撅起屁股趴在旁边的大石头上,忘情地拍摄起来。
茅兰沟最经典的风景在“黑龙潭”。在这里,峡谷突然开阔,四面环山,林木葱茏。前边两山的结合处,是两个石板平台,涧水从平台流下来,宽宽的,形成非常整齐的第一阶瀑布,像梳子梳出少女额头的“刘海”一样。由于多日不雨,涧水不猛,所以涧水没有覆盖第二阶高大宽阔的岩石,而是从一侧凹陷的空隙倾泻下来,约有十几米高,说是飞泉更为准确。泉水积蓄在山脚的清潭之中,形成山、瀑、泉、潭为一体的独特风景。此时,夕照暖光投射过来,山峦向光一面,橘黄如油画,背光一面则勾勒出山壁之阳刚。树影、阳光一起投到地上,则斑驳婆娑,有如抽象绘画。
若说茅兰沟峡谷是十里画廊,“黑龙潭”为其画上最优美一笔;若说茅兰沟峡谷是音乐,“黑龙潭”则为其弹出最高一个音符;若说茅兰沟峡谷是情景剧,“黑龙潭”则是让观众最难忘的高潮一幕。
而为茅兰沟峡谷画句号的地方,是“望鸽亭”。从“黑龙潭”边的“步步高”登上百级台阶,即临此亭。亭柱有联:“香巢偏向奇峰筑,秀水只沿深壑流。”凭栏俯瞰,可见千峰万峦,森林茂密,所走过的十里峡谷,均掩映在一片苍绿之中,只脚下还能看到一线溪水。小兴安岭啊,就这样的神秘!
回归的小路上,始终有一只眼睛亮晶晶,尾巴长长的小桦鼠尾随我们,一点儿也不怕人。与我们一起同行了好远,才跑入树林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