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竹叶青这三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蛇?是茶?还是酒?
这些答案都是对的。竹叶青可以是蛇,可以是茶,也可以是酒。做蛇时,是碧绿如竹的十大毒蛇;做茶时,是色泽青翠碧绿的高山绿茶;做酒时,是酒体金黄微翠的十八大名酒。
竹叶青酒究竟有何魅力
说到竹叶青酒之名,且先听听它的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在竹叶青酒的故乡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很早以前就以酒扬名天下。这里的酒家每年会举行一场酒会,将酿出的新酒抬一坛排出名次。
当时的一家祖传老酒坊,酿出的酒不见起色,总是名落孙山。这一年的酒会如常开始,东家吩咐伙计将新酒抬去应景。
正午,天气极热。伙计找不到水喝,便将双眼落在了酒坛上。俩人顺手扯了林间数片竹叶,捻成竹叶杯,喝了起来......等酒喝饱、汗退散,俩人才意识到酒已喝大半。得知闯祸的二人,想用掺水蒙混过关。于是走了不远,在青竹林水涧中加满了水。
再说酒会上,眼看快要品鉴完了,伙计才姗姗来迟。酒会会长讪笑店家:“想必你是要是独占鳌头咯!”引来一阵大笑。眼见着这次又要名落孙山的老板,看着品酒的人舀完酒,心里直打鼓。
半晌之后,竟引得满堂赞不绝口!不明真相的老板把酒碗凑到嘴边不由呆住。凑近一看,这飘着绿叶的酒缸、碧绿青澄的酒色......才意识到内有乾坤。
以上正是竹叶青酒的有趣传说,它的历史渊源也颇为悠久。
作为我国历代生产的名酒,竹叶青酒早在公元三世纪就出现在文献中。西晋初年,张华的《轻薄篇》里,就写道:“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醒酉差。”纵观竹叶青酒的发展史,其成名于魏晋南北朝,驰骋于唐宋,叱咤于明清。唐代诗人杜甫为此著上“崖密松花熟,山杯竹叶青。”的诗句。明代小说《水浒传》里也多次提到竹叶青酒,如“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
古代竹叶青的酿造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最初都是在酒液中浸泡嫩竹叶以取淡绿清香的色味。直到现在绍兴酒中的竹叶青,还保留着这种方法。
我们现在饮用的竹叶青酒包含了12种道地中药材,成为真正的,少不了明末清初的中医大家傅山的手笔。
历史上形容傅山:“学不如书,书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可见对他的医学水平评价之高。
由于长期饮酒容易造成肝损伤,傅山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决定以竹叶、砂仁、当归、丁香、木香、檀香、零陵香、白菊花、陈皮、山奈、香排草、栀子在内的12味中药,经过特定比例,浸泡在陈年汾酒中,形成我们现在饮用的竹叶青酒。竹叶青酒利用中药力量消解酒毒,又不影响汾酒醇美品质。二者相得益彰,芳醇爽口。
竹叶青酒曾在历史上熠熠生辉,如今的竹叶青酒依旧以汾酒作为基酒,保留12种中药材配比,融合现代技术创新技术,利用低聚糖果降低糖分,针对性提取药材成色,形成这色泽金黄微翠、口感醇和舒爽的健康白酒。
然而竹叶青酒到底是谁?按国标叫露酒,按市场惯例叫保健酒,在保健酒领域可称之为草本类保健酒;如果不想叫保健酒,可以叫养生酒,也可以叫健康酒……
汾酒集团公司党委委员、董事,股份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竹叶青产业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波给出了竹叶青酒的全新定义:竹叶青是新时代的健康国酒,即独具中国传统健康文化价值的露酒产品。简而言之,竹叶青酒是健康国酒。杨波在会上用“国艺、国药、国酒、国誉、国宴”10个字系统阐述了竹叶青酒作为健康国酒定位的内涵。
国艺——竹叶青酒以陈年汾酒为基酒,遵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同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行业领先的研发和检测水平;
国药——竹叶青酒的配方从明代沿用至今,十二草本地道自然,传承国药智慧;
国酒——竹叶青酒具有抗氧化性、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体内菌群、保护肝脏等功效,是中国唯一始终坚持“纯植物草本”的健康名酒;
国誉——竹叶青在全国评酒会上,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名酒”,同时获得诸多国际荣誉;
国宴——年10月1日的开国第一宴上,竹叶青和汾酒一起被作为宴会用酒。
在“健康国酒”基础上,竹叶青酒品牌的全新诉求为:大国底气,健康前行。重新认识自己,某种程度上也是品牌的顶层设计,完成这个设计任务后,竹叶青酒在产品层面也在重做。
迈入新时代后,竹叶青酒锚定“大国底气,健康前行”的市场定位,遵循万物平衡、自然和谐的相同理念,紧紧把握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通过健康理念的升级,健康品质的升级和健康模式的升级,创造保健白酒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