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丁香花,就会想到戴望舒的《雨巷》,那天阴雨朦胧,他远远的看见她拿着一枝丁香花从寂静的巷子走过。
这样的惊鸿一瞥让他从此魂牵梦绕,盼望着有一天能够与这位姑娘重逢。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只可惜故事的结局并不美丽,他爱她,她却并不爱他,于是这一枝丁香花更显幽怨和思念。
其实关于丁香的故事很多,只是这些故事大多美丽又伤感,比如顾太清和龚自珍的“丁香花公案”。
比如那首流行歌曲《丁香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可是丁香花,它原本也只是一朵花,那它是如何慢慢地在诗词画卷中,演变成一个愁肠百结的幽怨形象呢?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唐:杜甫《江头四咏·丁香》
译:丁香花性本柔弱,枝叶繁密重重叠叠,细细的叶子上有一层浮毛,疏疏落落的花儿素雅又艳丽。
这是杜甫笔下的丁香花,大概是盛唐时期能找到的较早的咏丁香花的诗,诗的后四句“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这首诗与张九龄笔下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类似,诗人以香草美人自居,暗喻自己品格的高尚。
这里的丁香花与我们现在的丁香花形象还差得很远。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杜甫,如果这不知名的丁香花他都赋诗,不写成都的名花海棠确实不太可能。
难道真如宋代诗人王禹偁在诗话中所猜测的一样,杜甫的母亲闺名与海棠有关,为了避讳所以不便明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唐:陆龟蒙《丁香》
译:我远离红尘生活在江波之上,十年以来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