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疫情对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判和对策建议
TUhjnbcbe - 2025/4/2 17:12:00

导读:

新经济是成都构筑战略竞争优势,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迅猛,给成都新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对于疫情期间催生出的新模式、新业态,成都应该如何应对?

摘要:

积极影响

个人:文娱、宅经济、无人经济、远程问诊加速发展。企业:远程办公、数字化工厂、5G+医疗催生出大量需求。大数据疫情分析、数字理政等政府治理模式应运而新。

措施建议

围绕「双百工程」和新经济梯度培育计划开展纾困专题金融服务。推动数字工厂建设和「员工共享」,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推进新药疫苗「成都造」研发进度,为全球防疫战疫贡献「成都方案」。发挥行业组织协调职能,探索集中批量购买,防止疫后原材料价格报复性上涨。加大未来医疗场景供给力度,推动智慧医疗产业与场景融合发展。培育疫情催生的新经济模式,积极探索信任电商、无接触经济等增长点。加速虹膜识别、精准定位等在城市应急治理方面的应用,推动新技术引领数字理政水平提升。

正文

新经济是成都构筑战略竞争优势,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源。据统计,年,新经济产业占成都GDP比重高达19.7%。然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下简称「疫情」)自1月爆发,截至2月8日12时,国内累计确诊病例例,成都累计确诊例,占四川省确诊病例31.1%。这将对成都新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同时,由于重大疫情倒逼下将策动个人消费习惯加速革新、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深度变革、政府治理模式应运而新,也将催生新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对成都新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对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影响

趋严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市场需求面临短暂骤减。新年1月以来成都市政府为严防疫情,限制人员流动和人员聚集,提出了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但同时也限制并大量缩减了经济社会活动,市场需求处于短期紧缩状态。

据预测,仅电影、旅游、零售行业的春节假日市场规模在疫情影响下就将减少1万亿元左右,下降幅度高达60%左右。以智能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文体旅游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商品或服务需求也将骤减。

消费紧缩引发产业链波动。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减少,经由供应链传导,整个产业链体系的生产将会受到明显冲击,各类企业将面临显著更大的经营压力。

由于需求减少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的生产或补库存的过程;其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订单也随之减少;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减少,导致针对企业端的服务类企业需求减少。在原有房租、工资、设备租金、贷款利息等费用不变情况下,由消费终端需求紧缩带来的产业链上企业经营压力,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造成严峻挑战。

恢复周期不一致引发市场震动。成都属地企业于2月3日起可灵活安排复工,但是产业链上不同性质、地区的企业复工周期不同。

首先,行业办公性质不同造成复工周期不同。其次,各地区复工时间不一致与交通管制将导致供应链断裂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陡增。最后,复工后由于跨区域交通通勤不畅带来的员工无法按时到岗与用工难等并存。加上预计缺乏新增订单等因素影响,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根据雨前顾问对家成都新经济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91.2%的企业因疫情调整返工时间;55.8%的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将减少10%以上;23.8%的企业业务停滞无法开展;18.6%的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的问题。据预计,疫情将于2月底进入尾声。

(二)疫情对成都六大新经济形态的影响

数字经济。这些企业集中分布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服务领域和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核心制造领域。数字服务领域需要警惕的是流动性风险,主要因为下游企业订单减少和劳务成本。硬件制造领域,受到较大冲击,主要影响来自三方面:用工难导致复产艰难;下游需求减少;原材和零部件供应不足或价格上涨。

智能经济。成都智能经济企业集中分布在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工业云等智能服务领域和硬科技智能产品领域。在智能服务领域,企业客户多为工厂,智能服务需求会随复产难而降低。在智能产品领域,疫情发生后,直接影响就是销售减少,然后是用工难、复工延期、供应链停摆,最后导致库存积压、资金紧张等问题。

绿色经济。成都绿色经济企业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等制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消费需求会延期,另外还有用工难、上游零部件价格波动、物流终止等问题。在轨道交通产业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防控需要,如何安全的复产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另外还有用工难、零部件供应不足等难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订单交付。

创意经济。成都的创意经济主要集中在游戏和文创两大行业。在游戏行业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受疫情影响,投资需求降低带来的融资困难,特别是游戏收入不确定性极高。但是另一方面,民众都宅在家里,游戏娱乐的需求增大。而文创旅游行业受疫情直接负面冲击最大,在疫情彻底结束前,人们不会有旅游需求,整个产业链将会处于停滞状态。

流量经济。流量经济企业集中在新零售行和现代物流行业。在新零售行业,由于消费者将线下的消费转移到线上,新零售企业的销售收入反而会增加。但是由于各地交通管制,在实际交付上会有一定难题。在现代物流行业,成都的现代物流企业主要业务为货物和大宗商品/物资运输,主要影响来自:交通管制、用工难,下游企业停产。最后,该类企业多为重资产模式,经营成本高于其他轻资产企业,短期内现金流压力会更为明显。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主要分为两个领域:生产性服务领域和生活性服务领域。在生产性服务领域,下游企业的复工延期和经营压力,直接会导致这类共享经济企业的业务停滞、订单减少、收入降低、收款艰难等问题。在生活性服务领域,受疫情影响,为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消费者的生活性服务需求骤减,会直接影响该领域共享经济企业的收入。

表1:疫情对成都「5+2」城区新经济的影响

重大疫情倒逼下

策动成都新经济新业态效应初显

(一)个人消费习惯加速革新

线上消费。疫情期间,原本线下购物需求进一步加速转移到线上。不同于非典时期的电子商务,京东和阿里巴巴当时仅限于传统网购商品,在新零售概念下,电商提供的还包括各种服务,比如送餐外卖、买菜等高频刚需业务。苏宁小店披露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苏鲜生线上蔬菜、水果的单日订单同比增长了%,苏宁小店菜场线上订单环比增长%。

宅经济。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大部分居民群众都会选择宅在家里,因此「宅消费」渗透率会加速提升。疫情背景下,游戏行业、短视频、直播行业、在线教育、在线阅读等创意经济行业的消费习惯将加速革新,相关消费电子产品也都将形成更多需求支撑,其中手游是按需内购付费,受益程度更大。手游《王者荣耀》在除夕夜当天流水达到20亿元,相较于年除夕攀升约50%,超越了年整个春节档。

无人经济。为了减少人员之间的接触,减少疫情传播可能,催生了一些特定场景的「无人化」服务,加速了无人经济的渗透率。在医院场景内,越凡科技、达闼科技等配送机器人、零售机器人、消毒清洁机器人、测温机器人等。在社区场景内,优地科技在深圳NEO大厦和北京华润置地,让服务机器人送报纸、快递和外卖。就服务机器人市场,中国电子学会研究预测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此次疫情将推动无人经济相关的,服务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现代物流等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的补充,互联网医疗企业在疫情期间发挥线上问诊和疫情信息公开的作用。一方面,互联网医疗无需面对面接触病人,从而避免交叉感染,减少线下预防、排查的压力;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能作为一个提供专业、真实信息的渠道,能缓解公众恐慌和焦虑。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等企业相继上线了免费义诊和实时疫情动态等服务。各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阿里健康于在线义诊活动累积访问用户数已破万;微医互免费义诊专区累计提供医疗咨询服务近92.24万人次;丁香园的疫情实时动态访问量已经达到13亿人次。

(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深度变革

远程办公。此次疫情期间,据智联招聘统计,企业复工后采取在公司办公方式的为42.3%。因此,华为WeLink、阿里钉钉、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等均推出了一定时长的免费举措,加速培养用户习惯。

与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目前远程办公普及率很低。截至年,美国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年,我国远程办公人口在万左右,未来远程办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此次疫情将加速远程视频办公的加速普及落地,这条主线将成为年5G应用主要落地方向。此外,远程办公的普及将带来云计算、远程办公软件、高清视频硬件、VR会议等需求。

数字化工厂。对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提速将减少密集劳动型岗位,解决复工期间用工难的问题。生产过程中,数字化工厂通过自动化设备、控制/监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生产计划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密集程度。

《德勤智能制造企业调研》指出,63%的受访企业表示重点部署数字化工厂,55%的企业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对成都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判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