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盯县委“生态立县”战略部署,围绕“休闲之都、水岸之城”的目标定位,以公益诉讼检察为抓手,启动马啣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行动,立案10件、发出检察建议10份,推动马啣山生态环境整治。构建马啣山生态保护司法屏障,探索“生态修复优先+淘汰落后产业+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普银公路沿线建成福定“清风林”、打造形成58公里4万亩绿色长廊,带动当地群众年均增收元以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助力马啣山流域生态绿色旅游走廊建设,促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融合、生态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打造了“临洮样本”,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谋划部署到位,确保专项行动有序开展
精心谋划、全面部署。马啣山地处临洮县东北部,涉及五个乡镇,是陇右黄土塬的水源涵养地、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更是临洮及周边小气候形成的天然生态安全屏障和东部重点水源涵养地。临洮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中发现马啣山流域封山禁牧区、退耕还林区内保护措施不到位,违法偷牧、放牧多头牦牛、多只羊,采石采砂破坏原生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水质受到污染。针对发现的线索问题,院*组专题研究谋划,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全面部署。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定西市生态环境局临洮分局局长、分管副检察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县直单位、乡镇为成员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在临洮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全县马啣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启动会,制定印发实施方案,明确生态保护责任,确定整治范围,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委重视、推动落实。临洮县委领导多次部署安排,县委书记石琳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安排、督促移交案件线索。县委常委、政法书记出席启动会,对开展此次专项行动提出“三点要求”,推动专项监督全面开展。加强督导,精准施策。定西市院*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带队开展调研督导,深入办案一线,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个案督导、疑难解答、实地踏查等方式,帮助临洮县院找问题、理思路、研对策、明方向。
二、办案力度到位,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以办案为抓手,推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始终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以办案监督问题整改,以办案促进工作落实,以办案推动专项活动持续向纵深开展。针对马啣山东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界桩、护栏缺少,保护措施不到位,存在农户大量偷牧放牧牛羊,致使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封山禁牧区、退耕还林区、幼林地及林业草原管护设施部分铁丝网损坏等问题,立案8件,依法向县水务局、县畜牧中心、县林草局、县自然资源局和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8份。督促问题整改,依法查处违禁放牧案件2件,依法拆除违建圈舍11处,协调劝说养殖户出售牦牛头,羊只,引导农户改变养殖方式,转变致富新路子。强化督办措施,推动重点案件及时有效办理。市院检察长多次到马啣山流域进行督办,与相关乡镇负责人座谈交流专项整治开展情况。针对违法放牧禁而不止的问题,实行院领导“一线工作法”,县院检察长多次会同主管副县长深入马啣山流域地区,现场召开推进会,总结分析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对深入推动专项及重点案件办理作出新部署、明确新举措,增强新动力,提出新要求,督促各单位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有关规定。坚持标本兼治,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于办案全过程。针对甘肃路桥第三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S线银山(兰定界)至普济寺段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在马啣山东部水源地保护区内违规采砂约7万立方米,破坏马啣山原生植被的问题,依法向县交通局、县自然资源局发出检察建议2份,督促行政执法单位严格履职,依法扣除施工企业万元保证金,督促按照恢复生态承诺书制定植被恢复方案,对采砂石料的现场进行恢复治理。依法对查处的7户违法放牧养殖户行政处罚补植复绿费用1.19万元,用于生态修复和维修管护设施,进一步有力震慑了违法放牧行为。县林草局牵头在马啣山环境保护区内大面积绿化造林,生态修复亩,栽植云杉、暴马丁香等余万株,建立油用牡丹基地1.2万亩,共计投资余万元,强化了日常监督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的效果。
三、工作举措到位,确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
突出工作重点,强化专项整治。坚持“领导抓、抓领导”的办法。根据县委主要领导安排,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马啣山封山禁牧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组建成立由1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森林公安等部门抽调8人的工作小组,固定车辆2辆,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现场蹲点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摸排和清理整治马啣山临洮县范围内污染水源水质的问题。根据当地养殖户较多、每户具体情况存在差异的实际,采取“深入内部”的方式,由村干部带领走访每村每户,详细了解每家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准确摸清放养牛羊数量,现场督促放养户进行集中出售或者异地设施圈养,历时3个月,发出督办通知书52份,持续推动马啣山封山禁牧专项整治。把握诉前程序,提升检察建议刚性。严格执行案件报备审批程序,严把案件线索审核关、证据调查关和执行监督关。注重办案质量和效果,充分运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固定收集证据,进一步提高诉前检察建议的质量和针对性。专门组织召开检察建议公开送达会议,向8个县直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公开宣告送达了诉前检察建议,邀请人民监督员、公益观察员现场监督,并抄送同级*委、县委、人大,切实提高诉前检察建议刚性。持续跟进监督,确保整改质效。秉持‘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的理念,组织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对整改情况进行效果评估,重点核查漏查漏报、清理整治不到位、整治后出现反弹等问题,将跟踪监督检察建议发出后行政机关的整改措施和效果作为提升办案质效的有力举措。
四、协作配合到位,确保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加强执法司法联动,形成保护公益合力。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加强与行政部门的协调联动,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案件协查等方面的协作配合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对接厘清问题责任,统一思想认识,凝聚马啣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效果。检察建议发出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合成立临洮县马啣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名,主任1名),形成在编人员对马啣山生态环境治理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退耕还林还草长效机制,创新生态保护制度。加强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体系作用,积极开展封山禁牧法规政策宣传,在太石、辛店、上营、峡口4个乡镇的马啣山普银路沿线,设置大型封山禁牧宣传牌4块,双面反光宣传牌20块,走访养殖大户多次,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教育、及时制止等措施,广泛宣传封山禁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了马啣山生态保护红线不可触碰的共识。摒弃以生态为代价的旧路子,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发挥*员干部带头作用,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淘汰原生态放牧等落后产业,推广舍饲养畜技术,指导养殖户调整养殖业结构,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和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共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名为生态护林员,在各自巡查区域内全天上山巡查、修复损坏围栏,确保放养牛羊不进入造林区域,每人每年元,实现工资性的稳定收入,探索生态保护与脱贫“双赢”的路子,构建自治与管护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让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就地实现劳务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生态+”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的创业和旅游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新家园,用生态旅游拉动绿色消费,走出一条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供稿:刘小龙责编:冯婧编辑:赵燕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