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乡遇宏村,行走在粉墙黛瓦的旖旎里徽州印象
TUhjnbcbe - 2020/12/14 16:01:00

让你寻找家乡的味蕾

题记:

只有在徽州,才能领略到青石板的古巷,才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各种画风的木雕,错落的窗棂,宏伟的石雕群、巍然屹立的牌坊、摇摆不定的墙头草,还有斑驳的白墙,或者业已剥落,或者风尘四起,或者年岁久远的痕迹......即使阔别多年,依然历历在目。高高的马头墙与春天的蔷薇花衬托在一起,很雅致,与夏天的香荷衬托在一起,很清丽,与秋天的木芙蓉衬托在一起,很娇媚,与冬天的梅花衬托在一起,很古朴。于是,渐渐爱上徽州,它是我寻找古风记忆的最佳甬道。

这里,开着农家土菜小馆,卖着毛豆腐,喝着黄山毛尖,品着徽州黄菊,晒着火腿、晾着山芋、烘着腊鸭、薰着腊肉,还藏着民宿客栈、古阁别院。

这里,鸟鸣啾啾、炊烟袅袅、情韵悠悠,滋养而丰润,安然而无为。

这里,没有“藏龙卧虎”的故事,但因电影《藏龙卧虎》而渐为人知;没有“牛郞织女”的传说,但因风水“老牛卧村”而神秘莫测。

这里,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或因一幅画、一个影、一邂逅,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画里乡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枕雷岗山,面朝南湖。

始建于南宋时期,建村者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徽州腹地,多次任性穿越宏村雷岗山,慢慢儿地喜欢上了这个古老的村落。

请,给我一首歌的时间,喝口清醇的黄山毛尖,或一杯闪亮亮、香喷喷的黄山皇菊,抑或一杯醇香的太平猴魁——再听我,慢慢说来。

01、南湖之滨,画桥遗梦落牛肚

宏村的南湖,是整个村的精髓所在。在宏村牛形村落的风水学说里,它是村子里的牛肚。雷岗山为牛头、村口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水渠为牛肠、南湖为牛肚,村落民居为牛身,四桥为牛脚。

清亮的南湖,倒影着千百年的枫杨、银杏。

春天,它舒展着新叶,枫杨结着一串串蝴蝶般的花串。

夏天,叶儿翠绿,风儿送爽,枝条在蝉鸣的伴奏声中随风翩翩起舞。

秋天,枫杨叶、银杏叶次弟泛黄,在阳光下舞起一波接一波的金黄叶浪。

冬天,叶儿落了,只有暗哑的虬枝,苍劲地伸向或灰色或蓝色的苍穹,即使看起来了无生机,依然向世人诉说着顽强的生命力量。

走过了宏村的春夏秋冬,自认为已算是半个宏村人了。但当我揣测:过去的几百年村民是如何生活时,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

行走在这样一个如画如诗的村落里,默默地感受着这里独有的气息,暗暗琢磨着这里曾经的风风雨雨、花开花落,心想:生活在这里,一定是很惬意吧!我不禁浮想联翩。

春有绿叶,夏有荷花,秋有红果,冬有雨雪。

一位长剑青衫的剑客在画桥上走过,牵着白马,面容清矍,衫袂飘飘,看云,看天,看山峦,看村落,我的境象立马诗情画意起来。有人一定会告诉你,当年,李慕白,曾牵马从画桥走过。

画桥两岸,莲荷在春天里托碧波玉盘,在夏天里吐清香弥漫,在秋天里擎莲蓬丰盈,在冬天里,即便枯败到只剩下荷梗,残荷依然亭亭玉立,随风荡漾,妙趣横生,自成一景。

或许,这里是徽商茶马古道的驿站,时不时可见一队又一队的马帮从画桥走过,水倒映着山,山连接着水,人在桥中走,水在桥下流,桥在水中游。常站在南湖一侧,用眼睛捕捉着这些灵动,这些美丽,油然想起卞之林的诗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走进南湖书院,瞥见“会文阁”里的一对柱子上,正挂着这么一幅楹联,上联:“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下联:“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此时,极想吟诗一阙,却发现胸无点墨,只能发呆,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远处,有流云在飘,有轻雾在飞,有水波在荡。

雨天,是一幅水墨画,晴天,是一幅水彩画。无论是晴还是雨,总之,南湖,它总是一幅画。

它等你来描绘,来勾抹,来上色,静静地坐在岸边一隅,画水,画水中的山,画山下的水;画桥,画桥上的人,画人下的桥;画饱经风霜的枫杨,画遒劲有力的虬枝,画粉雕玉琢的大院,画岸上的人,画画画的人,画用镜头捕捉美丽的你,画在岸边痴坐千年的我。

02、九九归一跟我走,阡陌深巷似牛肠

从南湖往村里走,四通八达,就仿若进了迷宫,处处是历经年代久远的白墙,布满青苔,爬满绿滕,斑驳陆离;再抬头看,清一色的马头墙,在天空的映衬下,依云映日,层层迭迭,起起落落,彰显着昔日的辉煌。

有人说,宏村之美,在水。

我要说,宏村之巧,也在水。陷入宏村牛肠之九曲迷宫,不用急、不用慌、也不用问,只需细心观察每座房子边上的小水渠,看看水往哪个方向流。

水,不说话,九百多年了,它只是静静地哗哗流淌,引着你走到南湖。

那些年代,村里人在水渠里洗衣、洗菜,并定了规矩,早上八点以前为饮用水,八点之后,方可洗菜洗衣,而这些九曲十弯的水渠就是牛肠,牛肠旁的房屋就是牛身子,牛身子的主人或是当时的牛人。

行得几处大宅院,是宏村当年最显赫的人家。从“门当、户对,飞檐、斗拱,门头、窗棂,立柱、横梁”等建筑物件中,可以看到这家曾经是文官还是武官,曾经是土豪还是富商。每每看到这些深宅大院,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她也曾经拥有这样庭院深深的大院,也曾经在这样的马头墙下和青砖木雕旁,读四书五经、学琴棋书画、习纺纱刺绣。打听才知,这几处大宅院,未曾有人继承,归编宏村。这与母亲家族的故事,如出一辙,可这墙太高、门太紧、院太深。

“同是天涯沦落人”,一想到我苦命的母亲,我的心,蓦地就悲凉起来,竟无端地为这大院主人的命运,而悲天悯人。

行至一处汪氏大院时,客厅天井上方的木雕依然还在,似有黄泥的痕迹,某处木雕还掉了一块,不禁为之惋惜。然而,当我听完这残缺的来由之时,又不禁为之庆幸。话说文化大革命时,听闻这里即将成为大队部,村里的几个后生连夜商量,立即行动。趁当晚三更半夜、月黑风高之声,将大院所有木雕悄悄地糊上黄泥,在上面写上“毛主席万岁”的几个大字。听说,后来红卫兵当中,也有人怀疑“毛主席万岁”的大字底下隐藏着什么,或许是因为鉴于不敢破坏这几个字而落个“反革命罪”,一直就没有轻易下手。

历经十年浩劫,仍然保留着原滋原味,可以说是劫后余生,要谢就谢那几个后生吧。

直至这里开发成景区,黄泥方慢慢地去除。去除过程中,由于工匠经验不足,不小心碰磕了几块,虽美中不足,但或许正因为残缺而美轮美奂,犹如东方的“维纳斯”。

宏村的秘密,不,徽州的秘密,在于无论经历何种浩劫、动荡,甚至战火,这里大部分的村落和建筑都保护得特别好,甚至包括几百年的水口林。前人的修建,后人的保护,使这里迄立九百余年,这才是徽州人薪火相传的精髓所在,也是徽商精神在各处历久弥新的真实写照。

03、牛胃旺水,驻守在宏村月沼女神

村中心位置的一个水塘,直线的位置是宗氏祠堂,半月形的位置是一些民居和客栈。而月沼,被围在正中,听说是牛胃所在,旺水为财。可以想象,当年的风水先生,必定是放水牛出身。

月沼,看起来像半个月亮。或者,她就是住在宏村的嫦娥仙子。

某天,我从雷岗山下来,慢慢地在村中行走,走着走着,穿过了一条长巷,顿觉豁然开朗,一片耀眼的水光在我前方晃荡。随之,看到那拱形门上的凌霄花正姿意怒放,一朵朵橙色的花儿绽开在白墙青瓦之间,安然、静逸、艳丽,与碧绿的水色相映成趣。

蓦地就被这难得一见的景象给迷住了。

再往前几步,月沼呈现在眼前,只见粼粼波光中倒映着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和墙角的冬瓜灯笼的影子,随风起伏,如水中望月、镜中探花,可望而不可及。许多行人在这里,或驻足、或停留,或留影、或发呆、或痴望,或梦想着把月沼连同仙子,一把揽在怀中。

侧边有一排热闹的小摊档,正出售当地时令特产。

如果是冬天去的时候呢,挂满了火腿、香肠和腊鸡腊鸭,它们泛着微微的油光,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儿。当然还有红薯干,笋干和柿砣。有时候,还能巧遇老人家出售梅干菜和笋干或炸红薯片或毛豆腐(注:毛豆腐是徽州常见特色,随处可遇)。

摊子旁边是一座老屋,光看门头就觉得声威犹在,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啊!不由得伸头往里探看,这天井里长满了青苔和野草,像在无声地倾诉几百年来的寂寞与芳华。

04、乡关古树,牛角尖尖甘当守护尖兵

从月沼穿过一条街道,就是村口了,这里有两棵巨树,听说是牛的角。一棵银杏,一棵枫杨,距今至少五百年以上。

风水树是村里的吉祥树,听村里的老年人说,以前,村里人出嫁,新娘子要围着枫杨转一圈,村里老人离世,要抬着寿棺转个大圈,想来必有深意。但若我生在宏村,不论是生、是死,是娶、是嫁,是别、是归,是升、是降,是荣、是辱,一切且不论,最难舍的是村口,最眷恋的是乡关。

抬眼望去,树高莫测,枝叶茂密,许多老年人坐在树的围栏周围晒着太阳,中年人则在树的周围摆起摊档,卖些毛豆腐,清明饼(艾叶饼)等小吃,总之一片繁华。

一夜成名后,宏村渐富,一些村民为争村口这风水宝地,亲兄弟、叔伯之间难免吹胡子,瞪眼睛。有时候还能遇到一些尴尬的趣事儿,比如这个祖屋,是好几家人共有的资产,谁也不想让步,谁都不想离开,所以啊,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堂屋,这或许是当前最时尚的共享经济的鼻祖。

即便时常会发生这些无伤大雅的争斗,但这里的民风依旧淳朴,这里的老人家依然幸福。他们衣食无忧,天天在村口晒晒太阳,叙叙旧,笑迎八面游客,笑看四邻争斗。其实,老人家的心里都知道,没有客,哪有利?没有利,哪有争?有争的地方,必定是一个有活力的地方,有活力才能传承千年。走南闯北一辈子,老人家看多了、见广了,叶落归根了,也就与世无争了。

这里遇见的老年人,大抵都是有故事的。一个老奶奶,一天到晚在自家屋角下,卖着香喷喷的毛豆腐,听说,曾是徽商大户;一个老先生,在一大户人家卖书,听说,写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他还出版了好几本关于宏村历史的书。为了捧场,也因好奇,我买了一本,为作留念,还特意请他签名。

05、牛脚四桥,二十四桥明月夜

如果沿着南湖外围走,很快能走到河边。这里有四座桥,听说是牛的四只脚,载着这座村落里世世代代的子民,在明月清晖之夜,在月落乌啼之时,坐观天象,遥看浩瀚银河,见证斗转星移。

沿着河畔,一边是民居,一边是稻田。我喜欢沿着河畔,静静地走着,看河水悄悄地流淌,看摄影爱好者静静拍摄水中倒映着的马头墙,倒映着的山山水水,倒映着的苦乐年华。也喜欢看在宏村写生的姑娘小伙们,安安生生地坐上一整天,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领悟,写进了生命里。

特别一提,在宏村,写生的学生堪称一景:他们散布在宏村的各个角落,静坐一方小凳,挥洒手中丹青,也许只是一个角檐,也许只是一片青瓦、一排瓦当、一个翘角。又或许只是一座千疮百孔的老屋,在他们眼里,充满灵气、诗情和画意。

沿着河畔,一直走到村外,是田野、菜园和茶山,还有成片的水杉、成片的古树林。

春天,这里无数的油菜花和竹林里长满竹笋,野花(野芝麻、蒲儿根、鸢尾等)遍地。秋天,山野里的古树叶黄虬枝,充满着古意,踩着扑哧扑哧的落叶,回头望去,金黄遍地,莫非是“满山尽带黄金甲”,诗意的情境瞬间涌在心头。

06、牛头雷岗山,一路落叶无径

沿着村巷子一直往里走,就能走到雷岗山的山边上。在山里瞎逛可能会迷路,也可能会迷在雷岗山的古树群,或误闯宏村。

第一次走到雷岗山上,被漫天漱漱的落叶所讶异,它铺满了所有的山路,走在这片古树林里,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这些树林,与村庄的年龄接近,至少都有几百年。如同讶异于这个村落一样,讶异于这片古树林。

在树叶里打滚,尽情地嘻哈,从山上一直哧溜哧溜地往山下滑,甚是有趣。此时,炊烟四起,村民开始做饭啦,往下一看,只见一家家的门口或晒场上晒满了萝卜、芥菜、柿子和山芋干(红薯),让我们这群“孩子”垂涎三尺。我们下山了,任笑声依旧留在后山里飘荡。

沿着青石板和水道,又能走回月沼,再走回南湖,还可以在南湖书院逗留一圈。宏村并不是很大,来来回回饶上几圈,基本上摸清了路线。每次来宏村,必会在宏村住上一两个晚上,这里的客栈很便宜,小饭馆的饭菜也很实惠。当然,住客栈的话,尽量在非客栈的小饭馆吃饭,味道更醇美些。徽菜有几绝,一为臭桂鱼,二为毛豆腐,三为火腿,这里面,更喜欢吃香气绕梁的火腿。徽菜的特点是口味重,若你喜欢清淡口味,务先言明。

07、牛身粉墙黛瓦,庭院深深深几许

喜欢行走在这些青石铺就的古巷里,踩着岁月的痕迹,慢慢儿行走,慢慢儿体会前人的生活智慧,那一墙一院,一石一瓦,一砖一窗,无不凝聚着匠心。

只有慢慢儿地凝望,慢慢儿地抚摸,慢慢儿地聆听,才能触这个村里凝聚的气场。

喜欢仰头看看马头墙上的沿阶草,也喜欢看粉墙上的青苔,那些无声岁月留下的青黛,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痕迹。

有人问,徽派建筑为何会筑这么一层又一层高高的马头墙呢?是阻止《墙头马上》故事重演,还是防止“一枝红杏出墙来”。当地人会告诉你,古时候是为了防火。就算一户人家着火,也不会伤害到另一家,马头墙是一道高高的“防火墙”,又名“封火墙”。

又有人问,为何这么高深的院墙,没有开窗户呢?只见高墙深院,只得一个很小很小的窗户。仅仅靠不太宽广的前后天井来采光。

据说,那时候,十三四岁的少年,要么在外经商,要么在外读书,称之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代的徽州田少人多,古称“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和庄园”,实在难以开垦和确保收成。所以,很小时就在外学艺、考官或做生意。

他们回家时,大多是衣锦还乡或光宗耀祖。在古代,徽州人当官的特别多,一个乡村,可能文武品官或宰相,至今,有些村里仍有“一村十翰林”的石刻,诉说着前人的伟绩,所谓“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也。

那些男人们,小小年纪出外学艺、读书或经商,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妇人们,每个黄昏,依在门楣,死守着最后一缕阳光,等着心上人归来,她们很有钱,却很寂寞。于是,每天抛一枚铜钱,代表夫君外出一天,数着铜钱泣血,望穿秋水,望断天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青丝白雪,尘霜满面。

有诗云:几盼夫君望尘归,何奈身系贞洁碑。有些男人走了,一去不回,或纳妾无数,人,丢了,心也丢了,魂也没了,有些妇人为守住贞洁,穷尽一生。

老白在琵琶行中唱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上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想必这几句诗,道尽了古时宏村女人聚少离多之哀婉,也白描了当时宏村男人背井离乡之无奈。

有的男人们回来之后,大兴土木,害怕后院起火,庭院越建越深,窗户越开越小。有人说,庭院的设计像极了“回”字,可见这日夜思念的相思苦了。饿死事小,贞节事大,当年的程朱理学风气盛行,从一而终的毒箭贯穿了妇人一生。

如果有妇未恪守妇道,轻者罚为奴仆,重者驱出族,且永不得归宗。如果妇知夫君意外死亡消息,而又无子女的妇人,她们会采取各种方法让自己死去。贞节牌坊越立越多。“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正是那个时代留守妇人的写照。据闻,徽州某县有一处贞节牌坊,所录人数达六万五千余人,实在骇人听闻。

还有人问,为何这里的天井瓦越来越低?天井里的屋檐低是为了让雨水、雪水的倒流回收,一般在天井口的位置,会放置两个大缸,用来收集雨水,一来是消防用水,二来正合了某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意。

在徽州,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故事,每一个深院,都可能是一部奋斗史,一部血泪史,一部王者荣耀史,一部衣锦还乡史,一部深院泣妇史。

一直难以想像,中国经历了那么多的历史事件,而这个村落仍然保留着当年的样子。岁月无情,人去楼空,但那些的房子韵味却世世代代保留着、传承着,仿佛在召唤主人的回归,一切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后记:

忆起那年,陪同一个在异国生活的好友,行走在宏村的点点滴滴,我们在宏村住了三天三晚,把宏村的各街各巷走了个遍,那天,在朋友圈发布了一首小诗。起初,想起了杨元胜的《虚度时光》,我想,我也是那么那么地,热爱,在宏村,虚度的所有时光。

我在宏村虚度时光,比如看你比如看清丽的倒影,看你画画的样子你画画时,我把你纳进我的画框里比如,看馬头墙的屋顶,看爬山虎满墙看蒲儿根清丽地绽放

我想与你虚度时光,比如满街吃毛豆腐烧饼和艾果儿还有微墨酥满嘴飘香青石板的小巷充满着戴望舒的丁香仿佛看到那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的姑娘

我在宏村虚度时光,比如

南湖的枫杨,千百年伫立的守望比如,宅院深深地小窗,古时那深夜抛铜钱泣血的怨妇是怎样独守半生,为它难掩黄昏我想与你虚度时光,比如在鸢尾花开的时候,静静冥想,野地里的泽珍珠菜,散发着芬芳我们误闯茶园,错走菜园穿越雷岗,偷偷地傻笑我在宏村虚度时光,比如扯把绵菜(鼠曲草),做一饼绵草饼,只为怀念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今生的宏村深院,有妈妈的味道

那些无主的宅院,是又一个妈妈的故事,不由得心酸我在宏村虚度时光,比如没有比如

简介:林卡-蝶舞的曼妙,北上广深飘泊一族。江西出生,湖南长大,旅居黄山,客居广深。清淡寂静,素衣简食,喜解读花事,善虚度时光。做无意义之事,如种花追霞,深山采药,无人区看美景。热爱制花果酒,酵素,青团、花果酱。常耗费大量时光,用键盘、镜头记录分享世间种种美好的情怀,以此为乐,以此为记。图片供稿:林卡-蝶舞的曼妙

声明:本文乡乡味原创稿件转载/合作请在后台留言

寻找乡味∣一个有家乡味道地方

主编:靖哥副主编:江南

林卡—蝶舞的曼妙?

美编:杜若责编:杨小白

广告/推广:qianqiandemi(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遇宏村,行走在粉墙黛瓦的旖旎里徽州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