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第期宁海清肇师,那个梦开始的地
TUhjnbcbe - 2020/12/17 23:06: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 http://pf.39.net/bdfyy/

太阳极不情愿的落山了,夜幕徐徐拉开,那一颗颗争先恐后报到的明星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隐退了身影。随之一块块浓厚的乌云,倏然间覆盖了沉寂的夜空。阵阵凉风突然狂飙而来。多日因干旱毫无生机的大树猛地摇动起来,似乎能听到那一片片枯萎的落叶掷地之声,滂沱大雨从天而降。

久旱逢甘露!我仿佛听到了人们欢呼雀跃之声,稠密而硕大的雨柱有节奏地敲打在牖窗上,雨水在地面流淌发出哗哗的声响又像一曲动人优美的旋律!

我驻足窗前,外面早已是漆黑一片,风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只是偶尔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瞬息而逝的电光,随即伴随着一阵阵轰鸣的雷声。我仿佛看到楼前自家小菜园里那一畦畦的蔬菜以及楼后那几颗沙果树和李子树贪婪地吮吸甘露而发出的欢笑之声。

聆听着雨滴弹落的脆响,思绪却开始无端的泛滥起来。五十知天命!一些斑驳的记忆也随之飘荡起来,停靠在我的记忆深处,三十年的工作历程,奔奔波波的生活,坎坎坷坷的人生体验,像电影一样不断在眼前浮现——肇东师范母校,那个梦开始的地方,更是如昨日般清晰。那个熟悉的校园,那些博学而又亲切的老师以及朝昔相伴四年的同窗好友。感谢你们让我的青春之花绚烂多姿,让我永远怀念那个轻狂而又青涩的匆匆那年!

掉头一去时风吹青发,回首再来已是两鬓染霜。回忆是美丽的,四年的师范生活记录着我们永恒的印迹。星空之下的母校,是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共同的家园,记录着我们最美好而又泛着青涩幼稚的芳华,年轻的理想之梦在这里起航!

我重新打开那盏泛着轻柔茶色的台灯,启动了电脑,不由自主地敲动起键盘来……

那是一九八五年九月的深秋,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我们来到了那个梦开始的地方——肇东师范学校。

报到前一天下了一场大雨,等下了火车,随着熙熙攘攘人流走出了站台,托着那个老式打着豆腐形状的行李却愁眉不展,怎样才能去学校报到呢?正当我不知所措之际,从远处小跑过来四个比我稍大一些的男生,他们热情地向我打招呼,询问是不是八五级入肇东师范的新生,我这才知道他们是八三一班负责接站的师兄,我内心一阵感动,他们快速地帮我及另外一些下车同届同学把行李搬到停靠一边的一辆大卡车上。后来我才知道那两个高个子是安喜才和王文顺,而另外两个师兄是李志江和王岩。李志江是学校春草理科社的社长。入学以后我经常向理科社投一些稿件和一些有奖征答,我们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没过多久,我们就随接站车进入了校园,那时学校是东侧大门,在离大门不远处的甬道上布置了新生报到处,上面有一个长长的用宋体美术字书写的“热烈欢迎八五级新生入学”的横幅标语,那几个负责接站的师兄帮我们一个个新生搬下行李后,又领着我们来到报到处办理完一切入学事宜,又匆匆地去火车站接下几次列车。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热情而又周到的笑脸,我内心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发下誓言,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此时,天空密布的阴云早已散去,火红的太阳普照着这个对于我们每一个新生来说要生活学习四年的校园。红砖甬道四周是修剪整齐的榆树墙,里面花木葳蕤。时序九月,鲜花怒放!醒目艳丽的牵牛花爬满了松枝,火红的串红一束束挺立像排列整齐的欢迎仪仗队,步登高华丽多姿,它们绽放着一张张美丽活泼的笑脸,像在欢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八方学子。与此同时,校园广播站正在直播苏显忠和班黄凤昌的欢迎词。那一句句真挚的话语,那一声声亲切的祝福和希望让我们倍感亲切的同时,也不住地发出钦佩之情——母校真是人才济济,不愧是师范之范,人师之师!

亲不亲故乡人!八四级的同乡师兄于国军和王成国又帮忙找到了宿舍,当时宿舍在东大门南侧,一个宿舍有四十多人,他们帮我铺好了床,安放好用品,又把自己在学校一年来的感受向我做了介绍,拍着我的肩膀说适应就好了,校园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午饭时间到了,他们又把我领进食堂用他们自己的饭票给我买了一份可口的饭菜,这是我到肇师以来吃的第一顿饭,这也预示着我的师范生活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浓浓的乡情融化了我本来就有些孤独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心。看到他们那张张幸福阳光的笑脸,我自信自己会慢慢地适应这里的一切环境,梦想和希望必定会在这里孕育出美好的明天!

人生如一日,弹指便黄昏。我本勤学子,不可负流年!

师范的学习生活不同于高中,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认真学好每一门文化课的同时,必须掌握其他技能,为将来毕业从教打下过硬的基础。系统地学好普通话,练好“三笔字”,学会弹琴,识简谱直至五线谱,要学绘画画简笔画炼演讲与口才,班级讲台正上方统一布置——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墙壁的四周处除了几幅励志的书法条幅,就是那些幅“中等师范学校为农村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名人的文笔精华鞭策着我们每一个人,提醒我们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和光荣的!我也在三年之内自学完成了空间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三科大学数学必修课程——尽管毕业参加工作没有学以致用。

师范四年留在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入学不久,那节是“语基”课,一位穿着端庄发型直立,表情严肃的五十岁左右的男教师夹着书本和教案走进了课堂,他就是于瑞玉老师。他讲的课有板有眼,对于普通话的发音可以说是字正腔圆,板书写的工工整整,一丝不苟,没有一个字的笔画笔顺是随意书写的。他最常用的口头语儿就是当同学回答问题不畅之时,他总是鼓励说“反应要快”。在于老师所教的语基课堂上,我们在纠正过往读音不标准,书写不规范的同时,更多的是他那种为人师表的做派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潜移默化地熏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润物无声!深深地根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对于我们参加工作以后的课堂作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入校园,美丽的学习环境,食堂里可口的饭菜并没有消除大部分同学思乡想家的心情。我们那时的年龄基本是十七八岁,都很少单独离家在外。开学伊始,学校又实行了年级主任制。当时八五级有六个班:前四个是普师班,后两个是特师班。年级主任吕广才老师深入班级的时间非常有限的。这时,学校就从即将毕业的八二级学生中给我们八五级各班配置了一个辅导员,这样班的周庆显师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他有着中等身材,体型偏瘦,但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能写善讲,特别是书法可以说有很深的造诣,他每天晚自习会来到我们班级和同学们进行思想文化交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道出了班级同学存在的心结。第一个月的每个周末他都组织班级同学开联欢晚会,他很会唱歌跳舞,有时也会把班能歌善舞者邀请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联欢。慢慢地同学们都适应了异地学习和生活环境,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一个月的时间悄然而逝,国庆节过后,学校有组织地安排八二级学生到肇东各乡镇小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庆显师兄就要去实习了。短暂的相识又要分别了,同学们更是依依不舍,在即将分别的最后一个联欢会上,他却没有唱歌,而是说了一些语重心长鼓励我们的亲切话语,他又给我们全班同学买了一块大镜子,并在上面写下了“勿忘团结奋进,致力振兴吾班”的殷切寄语。

时光匆匆,我们顺利的度过了师范的第一年。庆显师兄也毕业了,后来经多方打听才知晓,他分到了家乡一所乡村小学从教了。

后来再见到他时,已是一九八八年的十月份了,我们也面临毕业前的实习,实习的方式是自主回家乡就近实习。由于我家距离他工作单位只有五里地,于是我就和同学亚荣一起去了他所在的学校实习了。等见到他的时候,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没有了当初的欢笑而变得沉默寡言,也许是三年农村从教的经历,也许是社会环境的严峻考验,他沧桑成熟了许多,他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从事班主任工作,我们两个人就在他的班级实习。农村简陋而落后的工作环境,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根敏锐的神经,低矮的土房教室,冬季取暖是用火炉烧柴禾取暖,有时候风向不对炉筒子堵了,满教室会倒呛生烟,而他乐观倾力地指导我们备课上课。

寒冷的初冬并没有阻遏时间的脚步!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工作顺利结束了,分别之日,他请了我两个人在就近的一个小酒馆为我们实习顺利结束送行,那天我们都喝了不少酒,他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知道他勇于面对现实了,他立志扎根乡村教育,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后心里却是压抑至极。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使劲拍了拍我的肩头,说了句“哪里的太阳不发光,哪里的黄土不埋人?”这两句话一直到现在还响在耳畔,我直到毕业也参加工作了才真正懂了!我毕业后也分到了宋站的农村小学,报到那天,雨过天晴了,我踏着泥泞的土路,还是一个行李,一个书箱,跟随来接我的同事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了那所周围只有几棵稀疏杨树的乡村学校,校后勤领导热情的把我领到了那间宿舍——学校后身低矮破旧的两间小平房,夏天漏雨,冬天四处透风。后来才陆陆续续知道前几年毕业的师兄也在此下榻直到成家搬走,美其名曰“师范生宿舍”。落差袭来,尤其是初中一些学习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入了大学校园。我知道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我信心满满,母校领导老师的鼓励声音响在耳畔——你们这些毕业生要肩负起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更需要你们。我们都知道,为了弥补农村教育的师资不足,从年到年有近万优秀初中毕业生响应国家的号召走进师范学校,他们承载着中国的基础教育使命,我能荣幸成为其中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后来再见到庆显师兄的时候,时光的列车已经行驶到了年。青冈一位同学家的孩子入伍招待各地同学。庆显师兄却出人意料地来了,我挨着他坐,在大家举杯庆贺,酒酣耳热之际,他把这些年的经历向我娓娓道来……

在他从教的第八个年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要转折,青冈某知名企业招聘办公室行政人员,他顺利地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了一名国企干部。曾几何时,无论是国企还是省企,工资福利待遇都强于教育。又源于他自身才能出众,又有超强的工作热情,工作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前途必是一片光明。

然而,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需求,国企的深化改革已是刻不容缓,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效益是每况愈下,最后是难以为继生存下去,无论是工人还是企管工作人员纷纷下岗分流,他也没有躲过这场劫难,下岗自谋职业也终于落他的头上。

下岗的打击是致命的,尤其是从铁饭碗的教师到企业管理干部最后到下岗自谋职业者,落差和痛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生活总要继续的,他后来试着做了许多工作,甚至开了几年电动三轮车,来维持生计。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他爱人又因病去世了,简直是祸不单行,生活又一次对他进行了严酷的考验。

有人说,命运有时候像一支小小的水流,可能一片树叶或者是一个小树枝就能改变其流向!也许是他多舛而拼搏的精神感动了苍天,命运又一次给了他人生转机,县自来水公司面向全社会招聘人才,他再次经历了笔试和面试的考核,又成了自来水公司的一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荣升了副总,随之重新组建了家庭,否极泰来,崭新的幸福生活开始了!

听完他这些年的曲折人生历程,我也为之动容,他并没有被多艰的命运丧失信心,而是勇于抗争,挑战了生活道路上的一块又一块的荆棘,这也许就是无数师范学子的真实的精神写照吧!

又过了几年,再听到他的消息却是身患重疾病逝的霹雳噩耗。

庆显师兄是众多师范生中的普通一员,母校的良好教育,学到了渊博的知识同时,更具备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荣誉面前不惊的良好风范,感恩母校!学生时代是一个人青春年华最美的乐章!四年的师范历练了我们承担风霜雪雨的坚强意志,也感受了青涩的心灵震颤。虽然每每想起会很痛很痛,却凝结成了生命中重要的记忆。

国庆节假期,我奔向老家探望母亲,顺便看一下同校挚友,我们曾经同村而居,他是上两届的师兄。他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的母校中学从教了,至今还扎根在那里已有三十余年,他见到我非常高兴,并给我展示了国家颁发的农村工作30年光荣证书。按惯例我们第一个曲目就是到乡所在地一个小酒馆把酒言欢,这个小酒馆存在了几十年了,我上初中时就存在了,熟悉的酒馆老板,熟悉的土色土香的典雅环境,熟悉的那壶在当地非常有名的双兴小烧,几样简单却总也吃不够的农家小菜,这小小酒馆,简单却味道独特酒菜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家乡味吧!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他给我讲了一段青涩校园之恋。金风玉露初次相识,惊鸿一瞥!他告诉我,她轻轻地来到他的世界,她的出现惊艳了他的流年,温暖了他的人间,让他的灵魂寻到了避风的港湾!憧憬着从穿校服到穿婚纱,共剪西窗烛!

他断断续续告诉我关于她的一切,她的母亲早逝,而且又是父母中年得女,视她若掌上明珠,后来因生活的需要父亲去了长兄家生活,而她留在另一位兄嫂家生活,她很懂事,尽管兄嫂待她非常好,但他深知寄居在兄嫂家也不易,她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事,每当放假回去,她都主动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力所能及地减轻家里的负担。现实的生活让她过早地养成自强自立的性格。她喜欢读书,他们在一起共同了阅读和赏析了《第二次握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尤其是那段:记得那年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真是诗情画意,深情缱绻!

那后来呢?我急问。他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人要生活在现实中,不是梦幻,我得回到了现实的农村,而她有着更高追求——诗和远方正在不住的招手,她去了渤海之滨,红海滩的故乡。我却微笑着将经年的风霜写意成了光阴的故事,一直绵延不绝……

你送她走的吗?我追问。他使劲地点点头,喝了一大口酒,他说他送过她两次,一次是二年级寒假的时候,他送她去车站,她要去看她那位疼她爱她的父亲,那是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季节,但他内心却十分的温暖和幸福,另一次是阳光明媚的六月,天空是那样的晴朗,万里无云,路边的大树早已枝青叶茂,田地里更是一片葱绿,好一幅春光明媚图!而他却心沉谷底——她要去远方了。离别的钟声终于敲响了,列车缓缓进站了,他们紧握在一起的手终于松开了,她挥挥手说:“如果有缘,此生必定能再相逢!”

暮色苍茫,华灯初上。屋内的灯亮起,高杯的酒液和冰块在灯光的折射下散发出曼妙的光影,入口柔情甜蜜又带些烈酒的苦涩,入喉似腥风血雨滑到胃里,卷起一阵阵痛苦的火焰,他醉了,我也醉了……脑海中荡起了赵薇唱的那首《离别的车站》:……当你走上离别的车站,我终于不停地呼唤呼唤,眼看你车子越走越远……何时列车才能把你带回……

我劝慰他,在觥杯交错中,我们相视无语。我突然问他你难道没有想过去看看她吗?他没有接我的话茬,只随口吟了一句曹植的《杂诗》里最为经典的两句: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

夜色澜珊,举箸倾杯。他独自给我吟诵了一段至今让我感动不已的心里诉说:我独自回首时,我至今能记忆你最初的笑脸,漫天飞舞的落叶随风而起,又随风而落,徜徉起的尘土早已迷失了我的双眼。时光总是匆匆而过,与你相遇却是一眼一万年的缘,你如温馨的暖风般来到我的身边,与你携手走过满是幸福美好的那年。虽然伴着短暂,酸涩,甚至痛苦的结局。留下了遗憾,但那些美好都放在记忆的心海,一生一世珍藏!

他睁开了醉意浓浓的双眸,对我说,也许是对他自己说:相见不如怀念!看着脸颊泛红的师兄,我想起了纳兰的两句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时光相册收藏着一帧帧史诗般的画卷,连起来就是过往的人生。虽然有些是痛触难抑,但师范岁月留给我们的深深的回忆,哪怕有如师兄那样的失恋般的经历,品味人生又有什么坏处呢!梦并没有破灭,而是重新起航,人生处处都有诗和远方的追求!

一朝沐杏雨,终生念师恩。

时光如白驹过隙,四年的师范生活终于落下了帷幕,但往昔的对恩师的感念,对母校深深的留恋却挥之不去。

如果说回忆是首歌,那我们走在稚嫩的青春路上,老师们一定是最动听最美丽的音符。他们的博爱,他们诲人不倦的教导如黑暗之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我们人生的航向,默默游走了岁月的老师,早已和青春一样成为我们岁月中最抹不去的记忆,虽然有一些老师早已作古多年,然而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王成之老校长虽然表情严肃,言语犀利,但对同学却和蔼可亲,关怀备至;于瑞玉老师那句“反应要快”至今响在耳畔,许爱军老师高高瘦瘦,戴着高度近视镜,夹着一本大生物书的样子仍是历历在目,他知识渊博,讲课声情并茂,尤其是遗传学的讲解,我们心里就是佩服;刘传文老师那句“这种方法真好”;梁海天老师说的“这不是马,是白马”“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王海友老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厚的数学功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发室明大爷干净热情和龙钟之态让人记忆深刻;刘云秀老师指挥的《黄河大合唱》、班王志双的《小白杨》、班陈吉福的《敢问路在何方》以及班连丽霞的《心愿》等等都堪称天籁之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同学之情是最纯洁质朴的人间真情!师范四年的朝夕相处让我们相遇相知,同寝室的八个兄弟来自周边几个市县,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清森,你现在可安好?回想起那个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都会仰望屋顶,天南海北地谈古论今,揭露一些小学初中时候的人和事,甚至有一些糗事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种难忘的记忆。青涩的往事,小小的坏事,谈论起来本班某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女生,有时谈论起其他班的女生,班级所有的男生都会记起另一个男寝八位男生施展才华,利用几个晚上录的那本张扬个性受到学生科领导表扬的那盘录音磁带,还有永民同学那个关于热水暖瓶的乐事,即使后来有人谈起我们总会开怀大笑,毕业离校前,学校在大食堂为我们八五级毕业生举办了隆重的毕业盛宴,校领导的讲话让我们感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责任重大的同时,更多地是感动,深刻地感受到这四年来学校对我们每一位学子的关爱和殷切希望。满桌的菜肴,学校也破例允许我们喝一点啤酒,刚开始大家都很平静,品酒赏菜,谈笑着畅想未来和工作分配去向,后来不知哪个女同学说了一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度相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分别时的痛苦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再也控制不住了,一些女同学哭出声来,而我们这些刚强的男生也都双眼湿润了,那种依依惜别的深情,现在想起来内心也是酸酸的,那场景是历久弥新,难以忘却。

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坚定而又潇洒地告别了曾经一起欢乐、一起成长的青葱日子,然后挥挥手,像蒲公英一样举着各自理想小伞,迎着火红的朝阳,奔向光芒万丈的明天!师范母校,这个梦开始的地方,让我们深深地眷恋!

时间追不上白马,朱颜辞镜花辞树。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当年告别校园走进了陌生的工作岗位,三十年来弹指一挥间,在社会这个大熔炉淬炼成钢,在三尺讲台上周而复始地重奏着近乎麻木的工作流程,在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训诫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秋冬春夏,承受着一场又一场的风霜雪雨,我们也都从那个风华正茂青年走到了中年,三十年的岁月悄无声息地逝去了,教室里的同学,操场嬉闹打雪仗的欢声笑语犹响耳畔,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依然是那样清晰。庆霞同学幽默大方的演讲,长泰多才多艺的文笔彧风,海民在教室修理小无线电的专注神情,王兴斌操场上万米夺冠的身影,王利民在书法绘画领域尽情地徜徉……

尽管母校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中与时俱进,旧貌换新颜,但我们的老教学楼依旧矗立,那个带着月亮门伴有假山喷泉的小花园还在,只是不见当年那个老食堂,教学楼前四周那些粗壮的大树也早已消失了许久,曾几何时,那些大树下的林荫小路曾是大家散步学习的理想之地,留下一串串欢声笑语,那些曾经开着五瓣花朵的紫丁香树还在吗?那个一声声叫着“小伙子,大姑娘照张相”的嘴甜的阿姨现在还好吗?艺体楼里那首《粉刷匠》的旋律还在回响吗?

师范母校是我们每一位毕业学子共有的家园,是我们理想之梦开始的地方!岁月的沧桑虽然洗尽了我们的青春年华,但我们由衷地感恩母校!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此文感恩母校的同时,也怀念和追忆我们逝去的学生时代!)

宁海清,班,毕业30年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现就职于肇东市第七中学,任教数学。性格内敛,勤于钻研,喜爱读书,闲暇之余,以小河边垂钓自乐??肯于吃苦,热爱生活,阳光向上。

责任编辑:孔令胜

审核校对:冯林财、kitty1、王宏兴、康海峰、刘道坤、李万波、李季、王利

采用?“十四道街”所有编辑模式,需标明出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期宁海清肇师,那个梦开始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