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群的邀请)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相信大家已经给自己囤了足够多的好书,所以纯粹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最完整版的画家朱春林的“庚子日记”系列作品。从年的正月初二开始,朱春林以每日一幅的频率创作静物油画,直到三月十五,他一共创作了70余幅作品。这不止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毅力,更是艺术精神的诠释。在疫情期间,朱春林用自己的“绘画+行为”创造了一个十分沉静的艺术语境,在沉思中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祈祷着、纪念着、生活着,这种由艺术和灵魂深处带来的疫情中的定力,实在宝贵而令人动容——盼望这本《庚子日记》早日出版,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份难得而珍贵的艺术纪念。
庚子日记正月初二《庚子之殇》
不寻常的春节,突发事件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少了往年的喧闹年味,大把的时间可以窝在家里读书、画画、刷屏,祈祷每一个家庭平安!
庚子日记正月初三《送瘟神》
灾难降临,也是我们每个人反省的机会,画画也是一种祈祷,希望疫情尽快过去。
庚子日记正月初四《真相》
及时让公众了解真相才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没有人能阻挡人追求真理、了解真相的权利。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失才令人恐慌,真相总有大白的时候,到那时,将会是谁的耻辱?
庚子日记正月初五《面对》
继续窝在家里画画,一遍遍听歌,为武汉加油。
庚子日记正月初六《柴鸡蛋》
庚子日记正月初七《逆行》
庚子日记正月初八《文官》
自古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大疫之时,考量着每一个人性,需要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人,希望不再出现昏官庸官误国的悲剧。向奋战在一线的勇士、天使致敬!
庚子日记正月初九《被打开的盒子》
庚子日记正月初十《家有余粮、心中不慌》
庚子日记正月十一《暖手炉》
今天立春,武汉仍然很冷,前线的战士与患者需要暖手,更需要暖心。盼望春风尽早吹尽阴霾,待春暖花开,举国同安、岁月静好。
庚子日记正月十二《杯》
庚子日记正月十三《权利的游戏》
庚子日记正月十四《一抹光(献给吹哨人)》
庚子日记正月十五《正月囚徒》
这恐怕是从未经历过的春节,年已尽,疫情似乎还看不到尽头。漫漫长夜,吹哨人已离去,预警被当成谣言,红墙内外,你我皆是囚徒。
庚子日记正月十六《官人》
庚子日记正月十七《无题》
庚子日记正月十八《蜜桔》
庚子日记正月十九《盼凯旋》
庚子年注定是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政府的大考之年。这次大考,考验的不仅仅是政府和官员,也在考验着每一位公民的良知与人性,灾难面前,没有局外人。五湖四海,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山竹与香梨》
这水果的名字虽然好听,却让我有种莫名的忧伤。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一《情人节》
向奋战在一线的战士、白衣天使致敬!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二《梨》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三《天问》
这个时代最大的危机是什么?答案在风中飘扬。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四《孤岛》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五《两条深海红鱼》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六《大国的忧患》
一场瘟疫按下了暂停键,是该反省的时候了。
多少家庭痛失亲人,甚至遭遇灭门之灾。损失难以预估,代价是惨痛的。灾难会过去,希望这场灾难能唤醒中华民族自上而下的整体性反思。没有人不爱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在灾难面前人类虚妄的自信显得多么的渺小与可笑。人类需要联起手来共同面对未来。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七《糊涂帐》
一本糊涂账,皆是伤心事。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八《春天来了》
以花为题,拉开春天的序幕,祝愿大家好心情。
庚子日记正月二十九《虞美人》
正画的时候,花骨朵突然炸开,每一朵花都努力绽放,尽管不久之后将会凋零。
庚子日记二月初一《案头菊》
庚子正月已过,疫情并未结束,继续画画。以此画纪念庚子正月逝去的生命以及逝去的岁月。
庚子日记二月初二《阳光百合》
如此美丽的鲜花,却只能有几天的绽放,趁着枯萎之前赶紧入画,愿你娇妍的身姿,在扬子江畔竖起一座座丰碑。
庚子日记二月初四、五《映山红》
庚子日记二月初六《悲伤的天使》
庚子日记二月初七《冬笋》
冬笋历经寒冬生长缓慢,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美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能助消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希望特殊时期大家都要注意营养均衡,保持健康。
庚子日记二月初八《蓝色的眼睛》
凝视画中蓝色忧郁的眼神,让我想到顾城那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眼下意大利与我们一样陷入恐慌,莫迪利阿尼的眼神是否更加忧郁了?
庚子日记二月初九《马踏飞燕》
中国绘画题材常常取谐音图个吉利,比如事事(杮柿)如意、平(瓶)安富贵、白菜(百财)?等等,其实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是讨个口彩,这也是世俗最朴素的愿望。今天的作品马踏飞燕(肺炎),希望疫情尽快过去,大家都回归正常的生活。
庚子日记二月初十《海之花》
画面中白色主体是多年前在海滨买的一块珊瑚礁石,搭配一块朋友送的日本铸铁蓝鲸镇纸,旁边水晶花朵曾经不小心摔断了,好在粘上并不影响形态。在画脑花般的珊瑚石过程中浮想连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不过是个小水珠,却在不断领受难以想象的恩泽,而我们仍然不断毁坏践踏。长此以往,我们将何去何从?
庚子日记二月十一《惊慌的貔貅》
前年深秋带学生写生,安徽铜陵一画友随行,送我一铜陵产红铜镇纸,上有回首造型奇特之貔貅。貔貅凶猛威武,寓意丰富,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下。
今庚子大疫,貔貅也恐难应对,有天使助力,望早得解药,天下太平。
庚子日记二月十二《花语》
春渐暖,微雨众卉新,尽显芳华
昨日花容未落,再添新枝
梦已醒,花语缠绵
今日惊蛰,按常理瘟疫衰于惊蛰。
庚子日记二月十三《第一步》
画中主体是女儿收集的卡通形象,女儿从小喜欢日本动漫,怕影响学习我曾试图阻止她。如今女儿远在他乡,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时期希望远方的女儿、家人平安。
凡高当年在法国南部割了耳朵后住进圣雷米修道院疗养,在这里以自己的方式临摹米勒作品《第一步》,今以此图为背景作此画,感恩天下所有的父母,也希望飘泊远方的游子,无论你今天如何,不忘记父母是最牵挂你的人。
想到自已幼年牙牙学语时因为父亲的陪伴无意中启蒙了我绘画的兴趣,父亲并不会画画,当时只是为了哄我开心,不曾想却是我走入绘画的第一步。
庚子日记——二月十四《光阴的故事》
我猜所有的女人都有类似的百宝箱,里面珍藏着很多与自己的记忆相关的东西,未必都是贵重物品。也许是亲人留下的遗物,也许是某次旅行的记念品,也许是初恋的情书?,总之一定有很多难忘的故事。不知今年庚子之春又会留下多少故事可以珍藏,或许并不美好。
明天是女人节,这个时代敢说真话的往往是女人,提前祝女同胞快乐!愿女人多一些母性的温存,也愿男人多一些君子之风。
妻子的话:以前,我喜欢旅游。喜欢逛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古玩市场,跳蚤市场,市集,用不多的钱买一些小物件,存放家中做摆设。云南土布,陪嫁物,印第安小木盒,以色列的小花瓶,海边的木块和鹅卵石?,丈夫不怎么喜欢我买这些琐碎的无用之物。如今他隔离在家,突然发现这些小物件的“宝贵”,并惊讶我过去买了这么多他眼中的“无用之物”。这些小物件都成为他创作的道具,经过自由组合和摆放,成为作品,带给他不少灵感。他开始夸赞我收集的这些小物件,见物思情,每个物件背后都有一小段故事。作品不单出自笔端,是由心里发出来的,带着体温,诉说故事,也深含寓意。人生很有意思,经过快两年的学术和逻辑训练,我一改过去收集小物件的习惯,越来越趋于自制、条理和严谨。丈夫则珍视这些小物件的价值,越来越在绘画中讲述故事和表露情感。这些小物件也没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它们的有用与否取决于主人的眼光和赋予价值。——郭颜(朱春林之妻)
庚子日记——二月十五《荆冠》
今天是女人节,本想画束鲜花应景,早晨醒来看见天气昏暗阴沉,雾霾锁城,顿时失了心情。冷眼看见角落中几年前在太行山写生时带回来的荆冠,就以此入画吧。
绘画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虚实之间才有文章可做,虽画荆冠却更需这堆石头的帮衬。在藏区常常看见路口、湖边、山上有一些堆起来的石头,藏族称其为玛尼石,用意是阻秽禳灾、镇邪祈福。
我也想借此画为众人祈福!
庚子日记——二月十六《他山之石》
石头也有灵性,这是一块金矿石和普通的观赏石。其实平凡的生活中处处是金矿,物质的及非物质的,只待有心人慧眼发掘。
随着国际化进程,近代中国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文明互鉴、彼此尊重的国际环境中,国人当自省,不要陶醉在"厉害了我的国"的狭隘思维中。
当今世界面临着共同的问题,也是人类普遍的问题: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因而无所适从。
我的想法很简单:爱你周遭的一切,做好自已的事情,尊重他人,以开放的心接受不同的文化。
庚子日记——二月十七《伤春》
此时南方已春暖花开,往常这个季节或许正在南方某个村落写生,可今年只能继续宅在家里任花开花谢。
庚子日记——二月十八《春波漾》
赏花观物,时光静静流逝,忘了一切,回到最简单朴素的状态,静下来,让笔触色彩随心游走,享受这份寂寞与孤独。
庚子日记——二月十九《挽歌》
这座祥云马是三年前写生时的额外收获,造型简练可爱,一直还没画过。有时我看上的东西并不在意是否是古董,只要喜欢放在画室或许一直会释放信息,慢慢滋养你,不知何时就会进入你的画面。
这几天确诊病例在不断减少,疫情好转似乎已经有盼头,难熬的日子终会过去。而此时并不是庆功的时候,我只想借着祥云马献上一首挽歌,为这场灾难中献上生命的医生、护士以及因病逝去的每一个生命。
庚子日记——二月二十《埙与哨子》
近期哨音频繁而尖锐,我想并非是简单的情绪渲泻,更多是期许和盼望。
庚子日记——二月廿二《下午茶》
这段隔离的日子,对很多人恐怕是难得清闲的时光,不需要为各种无谓的事情消耗时间,可以沏杯绿茶,读会儿闲书,发会儿呆。昨天收到朋友从福建寄来的枇杷,惊讶这么早就已经熟了,很好吃。记得前年五一之后在江西朋友家承包的枇杷园中边摘边吃,同时还留下了一些创作素材。这段时间虽无法与朋友们见面,却不时得到满满的温暖,谢谢大家!
庚子日记——二月廿三《西望》
目前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了,可是全球性的蔓延已在所难免,特别是欧洲的形势令人堪忧。这是关乎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的一次重大考验,希望人类共同渡过这场劫难。
庚子日记——二月廿四《郁金香》
无论这个冬春多么难熬,春天还是如期而至。
庚子日记——二月廿五《紫罗兰》
春去春回,花开花谢,这两天专注的沾花惹草,不负春光。
庚子日记——二月廿六《照妖镜》
虽画静物,更像是画风景。
疫情爆发以来,改变了所有人的日常,焦虑、恐慌、逆行、担当、牺牲、奉献、正直、悲悯,多少人间故事一幕幕展现。
在这悲情时刻,各类粉红粉白也粉墨登场,喧闹嘈杂,真假难辨。
疫情是面照妖镜,照出世态炎凉,人生百态。
庚子日记——二月廿七《时间的角落》
多年前在法国南部逛一家旧货市场,买下这个小铜雕一直放在案头做摆设。我不确定这是亚历山大或者其他的哪位大神,不过无所谓,这只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种文化符号,它可以提醒我们该遵从的道路和真理。尽管时间已经将昔日的辉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仍然应当为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带来的福祉心存感恩。文化的兴盛乃是以民心所向、安居乐业为基础,尊重历史才能面对未来。
庚子日记——二月二廿八《方舟计划》
陶罐、薰衣草、海螺、石头、种子,加上一个方舟玩具模型,这些看似无厘头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想要的画意。背景的明信片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弗兰切斯卡的作品,原作存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现实有时更加无厘头,这场瘟疫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灾难,剧情不断翻转,谁来拯救地球?
庚子日记——二月廿九《玉兰》
春光明媚,邻家满树玉兰花开得正旺,征得邻居同意,摘下两枝入画,特意选了一个有花形的釉罐当花瓶,它们可以在画中作伴,有说不完的呢喃细语。
庚子日记——二月三十《玉兰之二》
当你在画一幅画时,不是画一个具体的东西,不是画几朵花儿,不是画一个花瓶,而是在画一幅完整的形色关系。每一个色块、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笔触都应当构成一个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整体关系,做好这点其实很难。
庚子日记——三月初一《玉兰之三》
窗外绿意朦胧,窗内阳光慵懒,窗里窗外皆是春色。
凡画以气韵生动为先,谢赫六法同样适用于油画,水墨与油画只是材料工具的不同,审美与绘画的原理基本相通。
今日有事耽搁,行笔匆匆。
庚子日记——三月初二《迎春》
已是仲春,早晨出门散步,路边各种鲜花盛开,满园春色。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此时,该用绘画留住春天。
王阳明曾经和学生谈到山中之花: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对画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恰当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庚子日记——三月初三《春雨》
昨夜春雨,润物无声。
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加法需要意志,减法需要勇气。
庚子日记——三月初四《争艳》
花开不为争艳,看与不看,它都在那里,况且很快就会凋零,只是不辜负此刻绽放的生命。
处理画面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又不能过于在意方法,否则会导致概念化和程式化。想法先行,方法随着想法灵活而动,法无定法乃为大法。对画面整体关系的高度概括很重要,有时成败只在一念之间,正确的想法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庚子日记——三月初五《切开的水果》
今天没什么想法,将就着画一幅。
美国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很是担忧。没想到新冠疫情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全世界都卷入其中,不得不参战。希望人类联合起来,共同战胜病毒。
庚子日记——三月初六《和风旭阳》
窗外的海棠树前几天刚冒出嫩芽,转眼间已经满眼绿色。嫩绿的枝条在风中摇弋,麻雀在枝头欢快的跳跃歌唱,不时将嫩叶啄下来抛在风中。
光线始终在变化,感觉也会随之变化,你不能确定你最终抓住的是什么,这是很有意思的过程。
风景和静物本无区别,风景不过是放大了的静物,静物也可以说是缩小了的风景。无论画什么都需要以抽象的思维来组织归纳画面。
庚子日记——三月初七《良辰》
这个像椅子的家具实际上并不是椅子,它有一个特殊的功能,专门用于祈祷。
14年前油画院还未成立,当时的高碑店是北京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有一家叫古风堂的店铺专门收购欧洲古旧家具,很多画家都喜欢在他家买东西。那时油画院受高碑店乡之邀打算在此落户,与古风堂老板有交集,得到老板的慷慨支持,将他们租用的厂房转让给我们,也就有了后来的油画院。
这把祷告椅是古风堂老板当年送给我的。
昨天看到教皇在圣彼得广场祈祷的视频,为人类的愚妄和罪行悔改,祈求上帝的怜悯。
这次疫情的全球爆发对人类是极大的警醒。
庚子日记——三月初八《石槽之一之二》
从寒冬画到仲春,从室内画到室外,从来没有这么专注不被打扰地画画。
室外光线变化比较大,先调整适应一下。
这个石槽漏水,只好用来种花,可惜这个位置晒不到太阳。
印象派画家在外光中写生,捕捉光的色彩变化,使色彩的魅力充分释放。塞尚在巴黎与毕沙罗一起写生,色彩有很大突破,后来又不满足于印象派浮光掠影的方式,回到家乡普罗旺斯,孤独的走自己的路。在他眼中可见的只是表象,他所追求的是透过表象发现本质。
庚子日记——三月初九《新绿》
向上生长,向下扎根是植物的本能。
有时同一题材画久了会有视觉疲劳,总想找点变化,尝试不同的感觉,如果找不到意味,就会缺少兴致和动力,尽管需要冒险。对自己始终不满足,总在寻求突破,这符合艺术探索精神。如果认为自己已经很成熟了,那么很遗憾,你已经停步不前,很难再有提高了。
塞尚晚年说过:我每天都在进步,尽管百般艰辛。
庚子日记——三月初十《丁香》
当世界处于危机,各国都在经历瘟疫肆虐煎熬时,除了祈祷又能做些什么呢?窝在画室一隅安心作画近乎奢侈,尽量不给世界添乱。芳华易逝,希望还能留下一丝美好。
庚子日记——三月十一《白色丁香》
春花浪漫,可是花花世界也会容易让人浮躁。
画画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沉下心来才能看见本质。追求单纯但不可简单,而是在简约中包容更大的信息量。
绘画不单需要悦目更需悦心。
庚子日记——三月十二《清明》
这个竹器是个水壸,里面有个葫芦,我喜欢这种竹编的器形,环保朴素又很实用。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农耕时代,我想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心里仍然有个桃花源。
今天清明,本该扫墓踏青的日子,特殊时期摘一枝海棠,以画祭奠逝去的生命。
庚子日记——三月十三《花儿为谁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今年的春天不能像往常一样怡然赏花,可花儿依旧绽放。
早就想画这尊石猴,一直拖到今天,在鲜花的映衬下,欲言又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中国绘画重视笔墨,墨分五色、笔断意连、意到笔不到,这些都是极智慧富有韵律的表现。
庚子日记——三月十四《苦难》
疫情迅猛扩散,全人类都在蒙受苦难,这场疫情暴露了人类制度的缺陷、系统的脆弱以及人性的罪恶。苦难使我们更渴慕接近真理,愿我们不辜负所遭遇的苦难,重拾希望。
庚子日记——三月十五《大杯(大悲)》
这是一个多年前淘的木器,大杯造型,开裂的地方钜了很多大铁钉,这大概是类似石臼用来杵米的老件。
20年已经过去百天,疫情发生使我们被困家中,从庚子正月初二开始至今已完成71幅大小不同的写生作品,该到休止的时候了,也希望疫情早日终止。
庚子日记这个系列该结束了,绘画还会继续,生活还要继续。过几天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复话节,也愿复活的大能在你我卑微软弱的人身上显出作为。人类不应该愚蠢地走进互相攻击、彼此戕害的泥淖中,在这个世纪灾难面前,愿这个世界少一些纷争、指责、仇恨,愿爱之火继续播撒,愿世界重燃希望。
感谢朋友们这段时间对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