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马金萍旧梦残痕录五
TUhjnbcbe - 2020/12/21 7:59:00

旧梦残痕录(五)

文图/马金萍

临江仙?回乡

癸未年正月初二,我从长春搭乘别人的车回老家松原(原来的地名叫扶余)看望老母及女儿和我的外孙。我是年的年底正式调到长春来的。一晃已经十多年了。这其间虽然断断续续没少回去过,但自从父亲过世,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子愈来愈懒,回家的时候就愈来愈少了。尤其是这二年,没有大事,几乎很少回家。因此,当车过松花江大桥,看到枯瘦的江水在寒冬的冰雪覆盖下一片苍凉的样子,不由得引起了我的许多感慨,于是默默哼成了这首词。回家后经重新润色,现在记录在这里。

梦里常游松江水,一别已是十年,而今寻梦回故园。寒雾锁江畔,水瘦无波澜。

当年中流击浪日,回忆恍如昨天。转眼鬓发已苍然。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复还。

这是老郭尔罗斯火车站(俗称前郭火车站)的站牌。是伪满日本人修的。我那时从长春回老家,这是必经之地。必须在这下车后,再乘坐小公共或者打车跨过松花江,才能到我的老家扶余。现在这两个县城合并成为松原市了。建市之后大兴土木,到处修建的是火柴盒式样的高楼大厦,到处是喧嚣的车流人流,到处是躁动不堪的叫卖和超分贝的商家门前的大喇叭吵闹声。过去的那种静谧安详时光像缓缓流动的河水般的感觉一点都没有了。

春雨为茅屋所破歌

这首诗写于年4月21日。头天夜晚,下了很大的一场春雨,“人说春雨贵如油,我见下雨就犯愁”。这确实是我当时的一种心境。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家的房子,每逢下雨必漏,怎么弄都不成,想了很多的办法,终于也没有把漏房弄好,那天晚上下大雨,屋里漏的没办法睡觉,只好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宿,第二天原打算去长春,终因屋漏而未去成。找油田的朋友要了几卷油毡纸,把房子苫上了。但仍无济于事。所以写了这么一首“打油”。

阴历四月白毛雨,

漏我土屋三尺许;

发妻卧床正生病,

吾因劳累又难起;

夜半更漏举家迁,

水泥地上栖半宿;

幼女讥我未当官,

当官住房何如此?

无奈挣扎上房去,

苫上几张油毡纸;

攀梯忽念杜工部,

茅屋秋风所破矣;

梦里广厦千万间,

呜呼!

寒士何时有人理!

年1月27日重录于长春东岭忘忧

这是屋漏的那天晚上,因为炕上不能睡觉,全家只好在东屋的水泥地上将就了一宿。这我趴在炕沿上写的拉场戏《海棠花搭班》。这是我此生创作的第一个搬上舞台的二人转作品(拉场戏是二人转范畴内的,二人转一树三枝,分为双玩意儿、单出头、拉场戏)。这个戏参加了当年在白城举行的全省汇演,曾引起极大争议。但也正是这个戏,使得我后来能在这个领域内创作出了一些有些影响的二人转作品,奠定了我创作的基础。我就是从这个小戏开始,正式开始我的二人转拉场戏创作的。(这个戏的表演者是唐维和姚艺辉,姚后来曾在电视剧《刘老根》里扮演过满桌子)

水调歌头?感怀

甲申早春,偶得空闲,重读苏轼老先生的《水调歌头》,不由得感慨系之。人生之须臾,生命之短促,思来便觉胆寒。但古往今来,从帝王将相到百姓黎民,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到街市上的引车卖浆者流,有谁又能够长命百岁乎?人世间的生活过程就像是春花秋梦,转眼便零落萧条。把握住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的时刻,便不枉此生矣。因此步其坡公原韵而和之。

人生何其短,把酒问苍天。不知天宫地府,可曾有神仙?总叹年华易逝,青春一去不还,思来便胆寒。少时不更事,尽挥霍时间。

现而今,斜阳残。看来路,何须悔恨?人间晚景更粲然。秋菊春花谁美?朝霞晚霞同艳,不应去比攀。但愿人长寿,安康享晚年。

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下午茶。

踏莎行?怀念张德兴

昨晚酣梦,今晨醒迟。躺在床上忽然想起了德兴君。他已辞世近十年矣,每每思来,不觉泪湿青衫。我能走上这条专业创作的道路,全仗张德兴介绍引路。回想起多年前在乡下我俩那一次次的豪醉当醒,那一次次的竟夜长谈,那酒醉后的放浪形骸,那一幕一幕的情形,恍若隔世。今晨恹恹懒起,于是填了这首《踏莎行》。

雾锁寒江,风迷归路,天涯望断无寻处。可怜当年频豪醉,昏鸦声里斜阳暮。

长歌当哭,泪洒驿路。此恨绵绵难计数。当年君走吾在外,烧张纸钱传尺素。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城市晚报》上连载的一部反特小说。这小说后来曾先后在《成都晚报》和《西安晚报》和其它的一些城市的晚报上转载过。

卖花声?暮春

甲申年春残之时,余应约创作长篇电视连续剧《老药铺》(这个电视剧后因各种原因没有拍成),从三月到五月,每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房,真是苦不堪言,偶有一天,偷闲出门,到外面去寻芳觅景,在大街上看到那些绽放的杏花丁香,不由得感慨万端,回家后,就写下了这首《卖花声》。聊作偷闲之笔,也算是对这段生活的一个记录吧。现抄录在此,以备他日检索。

又是暮春残,落红点点。酒醉长街觅芳颜。不是招蜂引蝶客,休到花前。

独步上高楼,云淡天宽。忽忆故园路已远。回首夕阳红尽处?草漫关山。

年暮春

这是我创作的中篇小说《电视剧组》的样刊。这个故事写的是啥,我早已忘干净了。这也是收拾书柜时发现了刊载这部小说的杂志,随手用手机拍下来的。

临江仙?送万吉回深圳

年5月5日,晓华做东在新疆街知味轩送万吉回深圳,约我跟老冯(延飞)赴宴,恰逢张殿峰也从四平挂职归来,大家在一起举杯畅饮,笑语欢声,极其高兴,回家后填了一首《临江仙》,以示纪念。

故人南行春意晚,疾风吹落花残。知味轩里笑声喧,此情谁知晓,别后已经年。

遥想当时初相见,冰雪笼罩苍原。十年交情一杯酒,今宵聚塞北,明日到岭南。

*万吉,本名张万吉,著名摄影家。曾任深圳画报主编。我的老朋友。我们俩相识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给吉林电视台写了一部名为《关东大喇叭》的电视风情片,是一家叫做《农村天地》投资的,万吉那时是这家杂志的副主编。又是摄影家。有一天去现场拍片,我也正好在现场,我们就这样相识了。这是他年回长春,朋友程晓华在新疆街知味轩请他吃饭,我也在座,回家后写的。

这是张万吉当年拍摄的《关东大喇叭》的照片。这么多年竟然还能找到。真不容易。

虞美人?春晨

西风吹来破晓雾,露浓花生树。晨起忽忆昨宵情,犹似昏月迷离鸟朦胧。

懒坐床头看窗外,春光已不在,透过光阴想当年,忘却两鬓生霜已苍然。

年暮春

这是我上世纪中期在四川《处女地》和文学报上发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阮郎归?小满

暮春又是阴霾天,微雨燕低旋。漫步楼台观春景,小满鸟来全。

杏花落,丁香残,蜂蝶尚贪欢。欲将愁肠换笑颜,何处觅家园?

渔家傲?陪金海兄回故乡

04年6月30日,陪金海二哥回老家扶余给父亲上坟。我上次回家还是春节期间。在家只待了一宿,就匆忙赶回长春。倏忽间,这又多半年过去了。从老家回来后,上沈阳给赵本山的剧团改本子,其间极其忙碌,抽暇填了这首词。留待他年检索。

塞北熏风吹暖意。上京归雁欲何去?四野青纱漫天起,放眼望,又见繁花开满地。

故乡欲近心忽悸。白发老母亲兄弟。原上荒草枯又绿。常相忆,头染寒霜思乡泪。

这是上世纪中叶我给长白山音像出版社写的盒式录音带《闹庵堂》。录制这盒磁带的演员周春燕、张学君、秦丽君都是我省吉剧团的好唱手。一晃已三十余年矣。

雨霖铃?回乡游松江

04年6月末,陪金海回老家扶余,得闲畅游松江。我自从上世纪年年底正式调入长春以来,已经十几年没有在松花江里游泳了,因此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江水里的时候,那种畅快和感觉真是难以言表。因此写下了这首《雨霖铃》作为永久的纪念。

江波西泻,草长莺啼,江风猎猎。百舸中流逐浪,波光潋滟,层层叠叠。遥想当年情景,已声嘶哽咽。弹指间、几十寒暑,光阴竟如此迫切。

重归故里船头歇,有谁知、命运之难解?今夕水中浪游,酣畅处,擒龙捉鳖。人生如梦,更应、活得真真切切。即便是、乘风归去,依然新世界。

画堂春?看雨打娇花

7月29日,下午大雨。看阳台外的娇花嫩草在风雨之中被打得落红缤纷,甚是心疼,因此有感,故写下此词。

云浓雾重天欲倾,瞬间雨泼雷鸣。柔弱娇枝散落红,更有疾风。

忆昔露台之上,艳香四处飘零。寂寞空对冷画屏,如今谁疼?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发表在《剧本》月刊上的拉场戏小品《上班》。这个小戏是由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和唐维演出。曾获得全省汇演一等奖。这张剧照是高秀敏演出我创作的拉场戏《县长赶集》时拍的。高秀敏饰演杏花嫂。如今斯人已去,空余回忆。

山花子?夏尽

8月7日,立秋。不知不觉之间,这一年已经走过大半。又到了夏尽秋来之时了。晨起闷坐书房,神思恍惚,看窗外残月渐尽,晓雾漫退,新阳升起,一时间忽觉悲从中来。生命之须臾,人生之无奈,竟然如此之匆忙么?

繁华盛景晓雾中,百花放尽欲飘零。寂寞画堂窗前月,照落红。

柳舞熏风骄阳烈,鸟衔枯枝筑巢蓬。唯有花间蜂与蝶,兴正浓。

醉桃源?题家齐赠画

张家齐乃我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画师,画与字俱佳。他与我同室办公,退休前赠我一画,《老子骑牛图》,并取名《路》。题款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云,此乃老子语也。吾甚喜爱,装裱在画框里,悬挂于堂前。因此写下了这首《醉桃源》。

老子骑牛欲西行,夜半露正浓。残月迷离万籁静,俯身唤书童。

一生二,二生三,三引万物生。莫道世间本无路,路在脚下行。

南楼令?忆当年醉游瘦西湖

年,中国现代戏汇演在江苏的扬州举行。我那时还在扶余创作组工作,与省里的一些专家学者朋友同去观摩。某一天,从剧场溜出,与吉林日报社的孟繁杰游玩瘦西湖。当时,天正微雨。我俩湖畔豪饮数碗烈酒,然后泛舟湖上,高歌嚎唱,几乎翻船。如今想来,恍如梦中。而今看身边同去扬州的故友已不多矣,因此感慨有加,哼成此句,录在这里,以为存念。

微雨燕低吟,淡雾锁红尘。三杯烈酒壮士心。豪醉当醒泛舟去,浪子意,江湖身。

船荡水波轻,湖瘦景色真。梅花岭下春已深,欲话当年醉游事,看周遭,有几人?

这是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我发表在《说演弹唱》上的两首顺口溜。那时就为民主呼吁。呼吁民主选举。可是今天我们还在呼吁,真是历史的笑话。

凤凰台上忆吹箫?遥忆旧人

时近暮秋,天气渐冷,枯坐寒舍,看日影西斜,渐渐退尽,绵绵夜风,悄然刮起,冰冷间,忽想起远在东瀛的W君,不由的心头一阵温热,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诗句。

松江月冷,古渡霜稠,梦里携君畅游。多少情和爱,欲说还休。花落花开几度,蝶翩飞、何处勾留?当年事,君还记否,篝火桥头?

悠悠。云烟过眼,如白驹苍狗,鬓霜盈头。念大江东去,棹头添忧,长天雁过留影,何曾见,尺素归舟?惆怅间,落叶飘零,又是暮秋。

水龙吟?秋雨独吟

甲申秋二十六,无边秋雨,淅沥一天,忽念家乡老母,有感而作。

彤云漫卷疾风,塞外寒柳已萧瑟。门前芭蕉,塘里残荷,悄然无色。雁唳长空,虫鸣衰草,蛙栖水泊。呜咽秋声,无边漫起,惆怅间,雨飘落。

人生本是长旅,更哪堪风雨阻隔?遥望家山,水远路长,荒原大漠。白发娘亲,期盼游子,独对灯火。叹此间大雨,更令羁旅,平添寂寞。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上爱新觉罗?溥杰老先生家拜访他时留下的照片。一晃儿已三十余年矣。当时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已是阴阳两界,生死相隔了。

梦江南四首?忆旧

A/晨梦醒,残月已凄迷。懒靠床头忆旧事,伊人独步漫柳堤,憔悴怨相思。

B/晨霜重,黄叶舞秋风。遥忆当年如梦境,梦醒人去楼已空,何日能相逢?

C/风又起,寒江荡波澜。水边荒草年年绿,南飞大雁去又还,何日见君颜?

D/霜月冷,塞上起秋风。风吹芦花白如雪,雪打芦花乱飘零,思君泪如倾。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与孤独的骆驼合影。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人心何尝不孤独呢?

荷叶杯?怀人

犹记当年情景。秋夜。风吹笛声咽。四野虫鸣声凄切,云掩苍原月。

与君把酒当歌,相别。从此天涯两界。如今鬓发霜如雪,相思更强烈。

年暮秋

这是发表在《小说月刊》上的中篇小说《情绝净月庵》的那期杂志。都是过往云烟了。

生查子?忆故人

风来雨欲收,天寒花开少,醒来凭栏站,雁鸣昏昏晓。

人已去,情未了,回首泪沾袄。霜重雪压时,何处觅芳草?

作者简介:马金萍男。民族,汉。本名马金平,笔名有马金萍、司马荒原等。吉林扶余人。文革后期毕业于吉林省扶余县第一中学。后因前途渺茫,遂入伍戍边,曾先后在在陆军40军师团一连当兵,后被选入团文艺宣传队,因创作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两年之后又被调至师文化工作队,先后任创作员、创作组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扶余县戏剧创作室,任创作室主任。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高级进修班代职进修,主修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编剧,同年结业。年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艺委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理事、二人转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等闲职。马金萍创作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孙连梦演唱)、《咱们屯里人》(赵本山、刘德华等演唱)、《老家大东北》(火风演唱)、《东北二人转》(小沈阳、沈春阳演唱)《永远伴随你一生》(阎学晶演唱)《情满西厢》(阎学晶演唱)《蓝河遗恨》(阎学晶演唱)《回杯记》(阎学晶演唱);(《东北人的歌》(王小利演唱)《高粱叶子窄、苞米叶子宽》(衡越演唱)《弹起吉他唱起歌》《努尔哈赤的故乡》《黑土地——生死之吻》《东北大粮仓》(日本、韩国等电视台多次播出)等,在国内外流行歌坛影响巨大。除歌词创作外,他的主要影视作品有: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三集贺岁片《讨个老婆过大年》之《四喜临门》;10集电视系列剧《缴枪不杀》、电影剧本《镜泊湖的枪声》(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剧本《代乡长主政》(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48集东北风情电视系列剧《拉拉屯风情》;30集电视系列剧《恭喜发财》(与人合作)等;参与策划、创作的影视作品有百集系列剧《北方故事》(吉林电视台);千集网络微喜剧《关东微喜剧》、《荒唐县令》;网络电影《东北赌途》《东北山炮》;东北风情纪录片《关东大喇叭》《龙腾黑土地》等;其中20集电视连续剧《海风吹过的乡村》获年度全国电视剧评奖“飞天奖”,并同时获吉林省文艺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创作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白色的太阳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人在江湖》(电影出版社)、《黑道生涯》(电影出版社)、《线人》(新文化报连载,电影出版社)、《尘世浮情》(城市晚报连载)、《腐?败》(电影出版社)、《反贪局长自述》(中国电影出版社)、《黑色娱乐圈》(中国电影出版社)、《谁玩谁》(群众出版社)、《逃亡日记》(群众出版社)、《月光花园》《新文化报连载》、《谜底》(时代文艺出版社)、《交易》(新文化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与死神搏斗的人们》、《光明行》;中篇小说有《原罪》、《宿罪》、《人欲》、《女犯》、《在掌声中死去的女演员》、《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爱到伤心才是情》、《爆炸》、《横祸》、《伪都》、《八卦》、《断落》、《在极乐园疯人院里》、《狼谷》等六十余篇。其中中篇小说《佛眼》获“关东三宝”奖。《同时出现的三个妻子》获“东北文学”奖。小小说《聋爷》获吉林省建国五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在进行影视及文学创作的同时,主要从事戏剧、二人转、以及歌词和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出版有《马金萍剧作选》(上下卷);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大型戏曲《皇帝出家》、《盘丝洞》、小剧场话剧《瀛台落日》、《鸳鸯扣》、《绝响》、《人欲》等。其中《鸳鸯扣》获戏剧文学奖;《人欲》获第四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优秀剧本奖。二人转、拉场戏作品有《矬乡长》、《挂风铃》、《盘丝洞》、《幸福鸟》、《生财有道》、《二姑爷拜寿》、《孙成打酒》、《济公新传》、《猪八戒照镜子》、《县长赶集》、《徐九经赶店》、《焦大骂园》、《大劈棺》、《劈关西》、《听声》、《招聘记》、《二大妈打庙》、《大炼活人(演出时易名为《顺水推舟》)》《黑吃黑》等多部,二人转《矬乡长》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拉场戏《生财有道》获吉林省政府最高奖“长白山文艺奖”。二人转《挂风铃》、《盘丝洞》、《矬乡长》、拉场戏《二姑爷拜寿》、《济公新传》、《上班》、《珍珠翡翠白玉汤》、小品《杠杆》、《谁帮谁》等分别获国家和省级会演一、二等奖。另外除此之外,还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戏剧论文、散文等各种文字数百篇,共发表各类作品多万字。《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新文化报》、《城市晚报》、《戏剧文学》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撰文刊载介绍、评论他的创作成就。国内50多家出版社编撰的各类人物辞典登载过他的词条。

马金萍往期文章点击欣赏

作家马金萍:心灵荒原

作家马金萍:南行诗录

马金萍:秋凉几处叹人生

谒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

梦回前朝:与古人唱和

马金萍:旧梦残痕录

马金萍:旧梦残痕录(二)

马金萍:旧梦残痕录(三)

马金萍:旧梦残痕录(四)

(点名字阅读编委作品)

名誉顾问:杨炼

总编:木子(枫叶丹)

编辑:阿静雪儿河汉女

宣传:黄龙大漠烟云老道士静水流深

作家诗人:《作家诗人名录》第八版

总编

投稿须知

1、唯一投稿信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金萍旧梦残痕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