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雨巷又逢丁香花
TUhjnbcbe - 2020/12/27 8:00:00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是年,诗人戴望舒在他的诗作《雨巷》中开头的几句诗。

借助与“丁香”这样一种独特花卉的类比,诗人把一位满怀愁怨的姑娘,一举塑造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

丁香花,清新淡雅,素面芳容,却为何被贴上了忧愁和悲伤的标签?

今天就让我们从杜甫的一首《江头四咏·丁香》中来感受一下。

江头四咏·丁香

(唐)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这是杜甫晚年所创作的《江头四咏》组诗中的一首。杜甫笔下的丁香花,从内到外都散发着朴素静美的气息。他就像一位工笔画家,细致地描绘了丁香的三种形态。

诗的一开始就用“柔弱”来概括丁香的形象,也奠定了丁香花的风格。

丁香不单单是花朵娇弱,连叶子也非常秀气,衬托得花朵更加令人怜爱。所以说,柔弱是丁香的第一种特质。

为什么说杜甫是一位工笔画家呢?来看第二句中的描写,“细叶带浮毛”,就连叶子上细小的绒毛,都被精心描绘出来了,简直就像杜甫拿着高清摄像机拍下来的一样。

但是吸引杜甫视线的一定不只有叶子,还有清新素淡的花朵。

“疏花披素艳”,丁香并不是花团锦簇,而是稀疏松散,色彩素淡而不浓艳。因此,丁香花的第二种特质就是素雅。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闻到了丁香花的香气,又不免为它担忧起来。丁香花香气宜人,可能会被当成一种香料,与兰花、麝香一样被碾成粉末,供人使用。

但诗人并不认为成为香料对于丁香来说是一件好事,这反而会给它带来粉身碎骨的灾难。倒不如盛放在角落里,让懂它的人来欣赏。

杜甫在这里运用了一种比拟与讽喻的手法,通过丁香来告诫那些有高洁品质的人,不要因为世俗的荣华富贵而迷失了自己。

这正是丁香的第三种特质,也是杜甫最为欣赏的一种内在品质:始终不与“庸脂俗粉”为伍,保持自己自然脱俗的香气。

丁香在春季开花,花开的时候,浓香四溢,沁人心脾。丁香花分紫、白两种,紫者清丽、白者淡雅。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幅画,就是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紫白丁香》。

▲《仙萼长春图册之紫白丁香》

清郎世宁

绢本设色33.3cmx27.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康熙年间作为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将西方绘画艺术带入了中国,他自己也融合了中国画的技巧,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郎世宁画像

这幅《紫白丁香图》非常能体现出他中西合璧的绘画技巧。乍一看,很接近西方油画的风格。

画中的丁香,尤其是花朵和茎,非常立体,这是因为郎世宁借助了素描的画法来描绘这株丁香花。

那么为什么看起来也很接近中国画呢?

一是因为色彩的使用。他将清淡素雅的色彩轻轻点染上去,这是非常中国风的处理。

尤其是花瓣和树叶,也很讲究渲染的层次变化,花瓣边缘用胭脂淡淡点染,花瓣中央用白粉轻轻晕开,树叶用墨绿和淡绿交织表现,显得生机勃勃。

二是因为在构图上,很明显,郎世宁使用了留白的技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幅画对于中国花鸟画神韵的把握并不是很完足。

我们这里选取一幅南宋画家林椿所画的《果熟来禽图》来与这幅《紫白丁香》做一下对比。

▲《果熟来禽图》

南宋林椿

绢本设色26.9cmx2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顶峰时期,郎世宁的很多作品也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宋人花鸟画。

但是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流动、意在画外,就比如我们选的这幅林椿的画,在被累累硕果压弯的枝头,有一只鸟儿在仰望天空。

这幅画的精妙之处,就是所有的静物都有一个即将要来的动势,可能鸟儿将要飞走,树枝因为鸟儿的发力,微微颤动,果实也随之轻轻摇摆。

我们再来看郎世宁的这幅《紫白丁香》,更像是一张照片,还是摆拍的照片,丁香花和鸟儿像被做成标本一样留存在画中。

因此,郎世宁的花鸟画只学到了技巧,但是没学到精髓,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但是他这种中西合璧的尝试,也为后世画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春天到来,丁香盛开。百花绽放的季节,因为丁香而平添了一份柔情与浪漫。丁香花的诗意萦绕在千百年来的艺术作品中,晕染出一抹哀婉与美丽的色彩。

▲▲▲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雨巷又逢丁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