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
苏辙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誇后醉从橫。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里,保留着明清两代都城韵味的北京城,踏青赏花最是应景。在明清时期,京城人初春赏梅、山茶、水仙、探春,仲春赏桃李、海棠、丁香,暮春赏牡丹、芍药、栾枝,真可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梅花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梅花品格高洁,自古文人雅士对梅花赞誉有加。
《旧京琐记》载:由于京城地气较寒,梅树不可植于地上,多种植在缸、盆之内。《明宫词》记载:“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可见当时就已将梅树置于暖室之内;清代贝勒毓朗府中有梅树一株,“盖坑地炽炭,作玻璃亭以覆之”,对其呵护不可谓不周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记载,宫廷之中的梅树亦需制作花罩、搭棚、入窖等方法来防寒以延续寿命。
▼为请咨运送年例搭盖宁寿宫花树入窖应用梅花罩等项所需毛竹等物事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