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者:林上凡
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在人间遇到了漫漫长夜,
似乎要长达一年,还不知尽头,
善良的人们判断
不可能进入另一个十年。
在人间遇到了
所有传说中的鬼魅,
画了皮的妖精,榨食人血的鬼王
无边无际的僵尸军队
和跳来跳去的伥,
它们坚信活着,不知已化伥。
在人间听到了
各种小鬼的窃笑,
同道者皆陷暗中,
看不到彼此在哪里,
火种在手中握得发潮,
不能点亮却仍要握紧。
在夜里不能停止走路,
在夜里不能踩着迷魂草,
在夜里走路要放声歌唱,
让山谷里草木和石头听见,
让云朵里蕴藏的雪花听见,
让每一个亲爱的人听见,
走夜路的人不害怕,
要让每一个走夜路的人不害怕,
我们都还活着,
让走夜路宛若活着的天职。
1.口语诗不是裹脚布
余燕双
口语诗源远流长,有史以来第一首诗歌《弹歌》就是口语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是口头流传的反映原始社会狩猎生活的诗歌,句短调促,节奏明快,读来很有情趣。
还有《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还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还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新文化运动开篇之作——胡适的《尝试集》就是口语诗。其中的“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抗战时期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以上这些古代和现代的口语诗多么直接,有力,简洁,明快,没有任何铺叙、过渡,也没有任何委婉和曲笔,将一个简单的事实和推断直言相陈,接近生命本质,极具震撼力。对于修正过度意象、翻译风、修辞技巧、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消极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让诗歌鲜活起来,给人以真切感。
当前口语诗写作我特别喜欢刘川的:如《地球上的人乱成一团》
我总有一种冲动
把一个墓园拿起来
当一把梳子
用它一排排整齐的墓碑
梳一梳操场上的乱跑的学生
梳一梳广场上拥挤的市民
梳一梳市场混乱的商贩
只需轻轻一梳
它们就无比整齐了
口语诗可以干预生活,介入现实,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挖掘美。《地球上的人乱成一团》受超现实主义影响,趣味性,荒诞性和戏剧的幽默特征,让人难忘。
而《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也是一首口语诗。走夜路唱歌这个事象是来自于共同经验,运用隐喻及象征手法,呈现出诗歌的生活一面。这首诗写走夜路和鬼的关系,我们有过共同的体验。年轻时候走夜路也都要吼一声,或者吹口哨来壮胆,特别是喝酒了以后,吼得更响。这是一首接地气的诗歌,能和读者产生共鸣。
我想:口语诗要有发现,要有创新,千万不要有同质化倾向。
口语诗也要和古诗词一样讲究炼字技术,每一句、每一节都要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杜甫有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还有贾岛“推敲”的佳话。写作口语诗要节制文字,内敛情感,让读者看似简单,咀嚼极有味道。于坚说:口语是诗歌的基本元素。
口语诗不能还原于生活,应该高于生活。千万不要跌入口语的陷阱,不经意间变成白开水或者唾沫。不能一味沉溺于鸡毛蒜皮的事,不要写成流水账,不要写成裹脚布,要经过必要的筛选和过滤。请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歌短且精,和白话文差不多,易于理解,又不太过直白而失去意境之美。
提倡写绝句、小令或日本绯句一样的口语诗。
2.诗歌里出现鬼怪很冒险——简评《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娜·鱼
读这首诗,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为抗击新冠病毒而写的。因为这是目前人间遇见的一个大难题。那些不配合疫情防控的人和物,就像传说中的鬼怪一样可怕。
整首诗,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在夜里走路要放声歌唱,让山谷里草木和石头听见,让云朵里蕴藏的雪花听见”,有诗意。
鬼怪在小说里出现,有故事情节烘托,趣味性强,反应的社会现实也相对犀利、生动。
鬼怪出现在诗歌里,似乎并不受待见,或者说难以达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往往蒙上了一层装神弄鬼的外衣,有种不适感。若大胆一试,删除中间鬼怪的描述,也挺有味道的。
3.心藏猛虎,细嗅蔷薇
含笑
虽然很多时候,内心沉重,呈现于外表的是不苟言笑的样子,但我还是喜欢轻快活泼欢乐甜美的诗歌。这首诗歌,发在群里好几天了,初打眼就不喜欢,因为不喜欢这里面的用词:鬼魅,妖精,鬼王,僵尸军队,伥……纵使它们真实存在,我也会别过脸去。
今天把它抄了两次,抄,也有点勉强。然而,正是这勉强地抄,我才懂得它的意思。我觉得这首诗歌是告诉我们纵然置身于恶劣环境也应该继续保持内心的明亮而温暖和那份活在人间的责任感。
诗歌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在人间遇到了漫漫长夜”至“不能点亮却仍要握紧。”用铺陈的方法,表现人间环境的复杂和恶劣。第二部分从“在夜里不能停止走路”至最后,告诉了我们置身于恶劣环境中应该坚持的做法和态度。
写到此处,心头浮上这句话:心藏猛虎,细嗅蔷薇。这才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真正意思吧?现时代物质富足,而精神文明却远远滞后,人心更显叵测。面对现实中种种不堪,要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内心必须深藏一只猛虎。然后,现实中终有些美有些暖,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更不能忽视。我们要滤掉种种艰涩,感受其中的美好。
这首诗就像一碗心灵鸡汤,也像经常在抖音里刷到的提示我们怎么做个好女人好男人怎么样获取幸福一样。这首诗更适合年轻人读,对初入社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会有一种提醒作用,而像我这种浸透了岁月之腐水的人,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4.扑火且明亮
控飘
全诗写的皆非阳间事,却写尽了阳间人,我认为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物欲能够跟着生产力提升,思想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去实践,人们就会因此变得很虚,这种虚不是说读完义务教育用学历就可以弥补的,人们处在这种每天忙碌却对生命没有多少意义的重复劳动中,不是说劳动没有意义,而是人们在这当中对自己生命的索求丧失了疑问,这就是漫漫长夜,不知尽头。诗的后半篇写的是希望,是在黑暗中也要有握紧光的勇气,是慰籍人心的鼓励,是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也许在这世道中,唯有一些包括诗歌在内的美好才能给人一点清醒的力量,谁又不是阳间人,谁又不是身处阳间,谁又真正活在阳间过?身死心活,需要有大毅力。
5.勇气在此刻绽放
一弯新月
品读《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一品其流畅,读着读着就一下子到底了;二品其画面,惊险诡异让人胆战心惊。“在人间遇到了/所有传说中的鬼魅,画了皮的妖精,榨食人血的鬼王/无边无际的僵尸军队和跳来跳去的伥”这些语句让人不由得面对现实:被新冠病毒肆虐的全球以及期间某些国家无法掩饰的丑恶嘴脸……《人性》里有句话说:““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阴暗面,否则你会被伤得体无完肤。”当疫情蔓延时,有很多歹毒之徒却刻意隐瞒自己在疫情发生地的行程,甚至明知自己已经感染,还到处闲逛感染他人。三品其内涵。有的路,用脚去走即可;有的路,必须用心去走。绊住脚的,往往不是荆棘或石头,而是心。“火种在手中握得发潮,不能点亮却仍要握紧。”面对这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国政府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构建全民参与严密防控体系,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在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与守望相助之下,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从而使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如今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不应松懈,更不应该害怕,“要让每一个走夜路的人不害怕,我们都还活着,让走夜路宛若活着的天职。”只要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力量就会源源不断!
6.且放高歌同路行——读《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凌靖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正看着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移送检察院的新闻。想着这名吴女士正遭遇着自己的漫漫长夜,在取快递之后,她遇到了传说中的鬼魅、画了皮的妖精、榨食人血的鬼王、无边无际的僵尸军队、跳来跳去的伥。造谣的鬼、传谣的鬼,以及一堆网上看热闹嫌事情闹得不够大的“正义人士”,他们向小丑一样跳来跳去,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伥鬼。
是的,现在的世间已经充斥满这些魑魅魍魉,手持着真相的人却不知怎么去发声,都被淹没在无边无际的水军之中。这些黑暗从现实生活中蔓延到网络里,又通过网络干涉到他人的现实生活。亦不止于谣言,各类“专业人士”荒诞的言论和观点要把事实覆盖,要把经典和精髓抹杀。这是漫漫长夜,不知尽头。
但我们不能停止走路,不能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迷惑。哪怕其他人不理解,我们也要勇敢放出自己的声音,让每一个受蒙蔽的人知道真相,让身边的人不要为虎作伥,让同道中人明白他们没有在孤军奋战。
每个人都会有走夜路的时候。希望还活在阳间的人,少干点阴间的事情,这般,哪怕不得不走夜路,自己也不会再恐惧。我们也要放声歌唱,让每一个走夜路中的人知道,即便陷入暗中,也终有火种点亮的时候。
7.读一首诗时的牵强附会:读诗歌《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徐永强
读这首诗,引起我注意的是四个词:人间、夜里、歌唱、活着。因为这四个词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形成一种关联。它们之间的逻辑与脉络,我感觉大致是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社会、对生存状态的恐惧,这是从“人间”和“夜里”两个词所感受到的。诗人笔下的人间,他所遇到的、所听到的人间:是传说中的鬼魅、画了皮的妖精、榨食人血的鬼王、无边无际的僵尸、跳来跳去的伥、那简直就是鬼的国度,充满了惊悚与不安。这种深入到社会认知、生存认知的晦暗及恐惧到底来自于哪里?我想绝不仅仅是天气、环境或者病毒所带来的。他所指的更多是与人性相悖、与良知相悖的政治与制度,这更像是恐惧与不安的内在根源。这种状况让人想到的是:斯大林的大清洗、希特勒的纳粹、或者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当专制或独裁统治一个国家,人性与良知泯灭,背叛与出卖盛行。每个人对自己说过的每句话、做过的每件事都要谨小慎微,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死于非命。那么这人间就是漫漫长夜,这人间即是地狱。诗歌的另一个层面在于对社会、对生存不得不做出妥协的时候,每个人还需要坚守着自我和自尊。这是“歌唱”和“活着”传递出来的精神。“火种在手中握得发潮,不能点亮仍要握紧”。我们又将凭借什么对抗黑暗、成全坚守呢?可能是作者表述的歌唱和活着吧。用活着为社会添加微弱的光芒,哪怕这光芒微不足道。用歌唱为自己构建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哪怕同道者皆陷于暗中。人,必须要在人世中保持人性与良知。活着、歌唱、呼唤,从而催发活力、催发生机、催发社会的和谐、催发生命的美好。让每一个走夜路的人不害怕,这是活着的天职,“活着”不仅是对个体的生命而言,也可以对一个国家、一种制度而言。因为国家的存在必须建立在民众的自由与尊严之上才能稳固。斯大林、希特勒、萨达姆之类的独裁者或许忘了这朴素的真理。也许,我是把这首诗读得太牵强、太政治化了,但是每一个善良的人们,都希望过着民主、自由、尊严、不害怕的生活。而绝不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再回到过去的那个“十年”。
8.诗歌,要适合夜读
雁呢喃
前几天快半夜了开始抄这首诗,一路下来“鬼魅”“妖精”“鬼王”“僵尸军队”“伥”……天哪,这么多妖魔鬼怪,瘆得慌,赶紧丢下笔回房间。这首诗自然也是读到一半没有读完。今天早上起来看看后面一部分倒是不吓人“在夜里不能踩着迷魂草,/在夜里走路要放声歌唱,/让山谷里草木和石头听见,/让云朵里蕴藏的雪花听见,"这几句挺喜欢,也有味道,还挺正能量的,若是没有这么多鬼,我早就愉快地读完了。诗歌,要适合夜读,我胆小!突然想起咱们中药里面一些容易引起我们不适感的药都有一个漂亮的名字,比如“白丁香”“地龙”夜明砂“龙涎香”等等。若是真名,也许你就喝不下药了。诗人排兵布阵,群鬼出没,紧锣密鼓,读着读着自然想到过去的一年中的新冠疫情,疫情中发生的种种,诗歌的张力也就弱了。若是少几个鬼出没,就像写意画那样微微勾勒,松松几笔或许更耐读,更耐看。
9.别怕,总有人在高举火把——浅读《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爱晴
这首诗,唤起了我儿时走夜路的记忆。儿时最怕一个人走夜路,担心草丛里、树林里、竹林里,会有鬼怪出没,为了壮胆,就放声歌唱,据说这样跟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吓跑鬼怪。一路走手总是攥得紧紧的,回到家,一颗噗通噗通跳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而手心里都是汗。而如果有一个人或更多人同行,就可以相互壮胆,一路走一路说话,不再担心鬼怪的存在。
当然,这首诗里的“走夜路”不是我所经历的走夜路,而是一种隐喻。很显然是在写“疫情”期间的众生百态,但又不止于此。
想起武汉封城那段时间,“居家”的我们,见识了网络上的各种“鬼魅”,你方唱罢我登场,真相被掩盖,甚至被刻意扭曲……幸好有人手中紧握“火种”,有人放声“歌唱”,才逐渐带领我们从“夜路”走向黎明。这些走夜路放声歌唱的人,就像高尔基笔下的英雄——丹柯(高尔基《伊则吉尔老婆子》)他把自己的心从胸膛里掏出,高举过头顶,带领族人走出黑暗的森林,走向光明清新的草原。
历史上有许多的黑暗时期,但总有人高举火把,照亮前行的路。而活着的我们,需要相信,黑暗总会过去,光明总会到来!就像儿时走夜路,能坚持走完,是因为相信家的灯火在等我,家人在等我。
当然,只是相信,还不够,还要担负一定的责任,把火种传递,把歌声传唱。“走夜路的人不害怕,/要让每一个走夜路的人不害怕,/我们都还活着,/让走夜路宛若活着的天职。”
10.点亮一盏灯——读《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郭小祥
就好像是一个被压抑了许久的人,在坎坷的人生中发出了长长的一声叹息,“在人间遇到了漫漫长夜/似乎要长达一年,还不知尽头”,开篇就奠基了忧伤,愤懑的基调。
是的,人世间确有很多黑色影子藏在暗处,是“传说中的鬼魅/画了皮的妖精/榨食人血的鬼王/无边无际的僵尸军队和跳来跳去的伥”,这些魑魅魍魉活动在四周,他们在作恶。然后笔锋一转,再恶劣的小鬼,也不惧怕,只要心中点亮一盏灯,在黑夜里勇敢前行,大声歌唱,山花会绽放,希望就在。看得出那种勇气喷薄而出,面对黑暗敢于直面,敢于挑战,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着每一个人身处逆境时,该如何心中有光。人生是矛盾的综合体,你所经历的某些往往是你不想看到的,那些龌龊活动在你周边,世间事不一定都能拿到阳光下,而我们要把黑夜活成白天,诗歌带给人美好并富有热量的追求,慰籍了许多迷茫而无奈的人。
11.乐观可以战胜困难
荷之韵
《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总览全诗可以归纳的中心思想是:遇到困难挫折要怀有乐观精神,即使是走夜路也要放声高歌。希望总是在不远的地方等待着我们。诗人将目前我们面临的新官病毒疫情在全世界肆虐比喻为“人间遇到了漫漫长夜,”在这长夜中各种鬼怪出没,危害人间。“火种在手中握得发潮,不能点亮却仍要握紧。”希望的火种虽然现在不能点亮,但仍不能放弃,总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接着诗人连续用三个“让...听见”的短句,“让山谷里草木和石头听见,让云朵里蕴藏的雪花听见,让每一个亲爱的人听见”节奏性强,铿锵有力,思想逐步递进,情感一步步升华。我总觉得好的诗歌是让人细细品尝,回味无穷。这首诗在半夜读来,其实还是不敢回味,毕竟里面的“鬼怪”字眼太多,不敢细品。
12.且歌且行,朝有光亮的地方去
小白长红
前几夜,读策兰的《死亡赋格》,人间地狱般的画面,群魔乱舞,诗人把哀乐演绎成华章,悲痛、沉重,我有点入戏,不能自拔。今日读这首诗,同样是黑夜长夜,鬼魅当道,所幸的是,有人夜里长歌,带来光和亮,我的心渐渐“上了岸”。
读这首诗时,我想到了文革十年浩劫,牛鬼蛇神齐上马,正直清白之人蒙冤。想到了新冠疫情来临前,吹哨人被误解。想到了身边有做事者,却没得到期望中的好报。价值观滑落,公平正义难全面凸显,弱势群体的权利难全面保障。但不管怎样,我们要紧握火种,不能熄灭心中的希望,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你听,他或他们在走夜路时没有徬徨,在放声歌唱,这带来了光亮和力量!
13.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读《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应辉景
更多时候,挤点时间做点喜欢做的事情,便可找到前行的力量。因为,仅仅活着是不够的。
《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像一张堆满哀伤的笑脸,它是一个符号,是一声呐喊,更是一种丰富喻体。放声歌唱,仿佛注入了新的生命养分。有诗人亲历的故事,有联想的精神载体。”在人间遇到了漫漫长夜/似乎要长达一年,还不知尽头/善良的人们判断/不可能进入另一个十年”漫漫长夜,可以填满无数的破碎与美好。在人间遇到的意向所指,这是诗歌本体的真实再现。人间有无数日日夜夜,日月星辰,光明黑暗,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活着是一个真实的影子。
诗人抵达”人间”的清醒,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揭示出更多依稀可辨的纹理。”在人间听到了/各种小鬼的窃笑/同道者皆陷暗中/看不到彼此在哪里/火种在手中握得发朝潮”很多规则,开始证明诗歌存在的意义与光亮。不管小鬼还是哲人,在一条河流里谁主沉浮?是静止还是流动?在开始与结局的苍茫间,有尊严,有自由。活着是一场真实的守望。
外面的世界,有喧嚣,有尘埃。此时,放声歌唱的应该是谁?是大智慧的圣人?还是善良温婉的子民?我们不得而知。大千世界,无始无终的行止,惶惑与平静,一如”挥一挥手,不带走半片云彩”的豁达。”让山谷里草木和石头听见/让云朵里蕴藏的雪花听见/让每一个亲爱的人听见”听见了什么?耳朵与眼睛,仁慈与暴力,一切风声,可以吹开黑夜奢想,可以脱卸罪责浑浊。而让我们听见的,这是完整意义上隐痛的哀声,携手厮守人间的绝唱。活着,一个真实的开始。
我们都还活着。仅仅活着是不够的。汩汩时间,俯仰之间,聚离栖居,都在活着的河流间安放魂灵。
14.可怕的想象——读《走夜路的人要放声歌唱》
样子
“它们坚信活着,不知已化伥。”是的,在人生路上,偏离方向却不自知得有多可怕?明知方向不对,仍要一条道走到黑得有多痛苦?
人间不是漫漫长夜,它有它的灰调。在真理被世俗认可之前,要经历漫漫长夜,其间遇到的阻碍,乐观者不会将其比作鬼魅、鬼王、僵尸、伥……这是多么可怕的想象!
读完这首诗,心中有股阴冷许久不能排解。本诗虽然带有强大的追求光明的力量,但诗人心底里也许无形中将自己看到的灰色调黑暗化。他是否在过度地追求精神上的完美,以至于容不下一点光明以外的色调?
即便处于阳光下的暗影区,也是看得见光明的,只要经历时间的洗礼,一定程度的付出,总有一份收获。
最怕的,是内心的堕落。堕落的人,走到哪里都生活在暗影里。这些人,自己被暗影笼罩,便觉得哪里都看不到光亮。而让一个沉睡的人觉醒,并不是那么容易。
精神洁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带来巨大的伤害,键盘侠的厉害我们都见识过。人性复杂,我们所受的教育和自主吸收的精神力量,在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克服灰暗面。
15.一份宣言
陈允东
眼下,仿佛又到“辞旧迎新”时候。记得小时,是颇听这话的,要“辞掉”一个旧我,“迎来”一个新我。现在想想,几十年过去,旧我像是扎了根似的不肯去,而且还添了更多“旧”东西,新我也没长出多少,况且这“新”东西里面又有多少是真的“新”,恐怕也要待未来验证。
庚子年是真的要过去了?我看也未必,连同之前的己亥年或者更早的那些年真的过去了?我看也未必。吃人的还在吃人,吃相难看的也还是难看或更难看。骗人的还在骗人,骗人的老法子也还在用,新法子又发明了不少。这新来的日子恐怕也很快会染上旧痕,所以,于我,这“辞旧迎新”四字也就没太大念想。
要说这“漫漫长夜”,也不知何时是个尽头,那在长夜里“吹哨人”,也快被人忘得差不多了吧!何况,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却是不知道“吹哨人”的存在。以前看佛书,说是善也分种类,现在,只记得两类,一类叫“偏善”,一类叫“愚善”。这“偏善”大约是视野不开阔所致,这“愚善”大约就是教育不开化所致了。
鬼晓得,从前往后,会有多少“另一个十年”,但是“善良”的人总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并且因此遮蔽了自己的目光,看不到人间那么多“鬼”出没。并且自觉或不自觉为之驱使,连同有一天自己变成了伥也不自知。
但是,“诗人是报警的孩子”,“诗人是文明之子”。诗人一要走夜路,二要在走夜路时放声唱歌。这歌声要让同道听见,要让草木石头听见,要让云朵雪花听见,要让亲爱的人听见。
当然,也要让“众鬼”听见。我并没有把这首“诗”当成一首诗,而是当成一份宣言,当成一份诗人对“众鬼”的宣言。
现在,我渴望的是“走夜路要放声歌唱”不但是诗人的宣言,而终究能成为“人”的宣言。到那时,恐怕“辞旧迎新”就真有了希望。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