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治疗癌症的思路及验方
TUhjnbcbe - 2021/3/7 3:57: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前些日子,看了电影《无论西东》,虽然故事情节我觉得很牵强,但清华园的景色拍得真美,对于久居清华园内的人来说,在影院银幕上看到的景观,甚至比日常看到的还要美,更能唤起对清华园美景的美学感受,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心思都在工作,学习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琐事上了,生活在美景之中,却不免有些审美疲劳,视而不见,身在美景之中而不觉其美。

动农馆外,校河边的银杏树

清华园四季的景色各有其经典的代表,又多和各季的花相连。比如清华园的秋色,肯定以动农馆外的那两排银杏树金色叶子为代表,最好的秋色是树上仍然挂着一半金色的树叶,另一半已经被风铺了满地,上下金光,配上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70年代时,北京的银杏树并不很多,除了潭柘寺和大觉寺的古银杏树,能看到的还就是清华二校门外东侧的这两排银杏树了,说是两排,其实南侧的树多一些,北侧的树少一些,不过那时二校门已经被推倒了。

清华园冬天的雪景,应该说拍哪儿都美,因为雪把琐碎的,繁杂的,不那么有美感的东西都遮盖住了,留下的是在一袭白纱下的轮廓,那些大轮廓长得比较有形的建筑,就更加有凝固音乐的色彩,比如大礼堂,图书馆。你想想看,在漫天大雪的夜晚,在柔和的黄色路灯下,在静得似乎能听到飞雪穿过空气落地的声音的那一刻,你从大礼堂东侧,穿过校河上的桥,走向图书馆,脚步踩在落雪上发出滋钮滋钮的声响,图书馆窗上疏落有致地布满爬山虎的枯藤,透过枯藤的灯光,影影绰绰能看到或感觉到,坐在案前的学子,学子中有想象中美丽女生,那女生可能就是你未来的新娘。

雪后初晴

雪后初晴时的景色也好看,大礼堂外,一教外面都有雪松,雪压青松,有落雪在枝叶上的雪松才是雪松最美的时候,有落满雪花的雪松更像冬天的花。当然,我更喜欢闻亭的雪景,那闻亭的飞檐,那朱漆的立柱,通向闻亭短短攀延而上的小路,小路两侧有落雪的灌木,我和我的同学站在那小路上,大概那是我的第一张彩色照片。

路边的迎春花

春天的清华更是五彩缤纷,花红柳绿,岸柳亭花。从西北门进清华,往南走,在路旁气象台坡下的一侧是一簇簇怒放的迎春花,这类似的景色在敬斋对面的路旁也有;从西大操场往南看,水木清华北侧的小山坡满山坡的山桃花正开得烂漫;图书馆南侧的一段校河畔,是桃红柳绿的画面,只不过那红花不是桃花,而是更艳丽榆叶梅,稍有遗憾的是校河此时还没有放水,缺少点波光潋滟的意境,不过每年在校庆的前一周,总会开闸放水的。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是清华的校庆日,自然清华的校花紫荆花在四月也要应时应景地开放了,清华大学把紫荆花作为她的校花,那么清华附小附中就选择了接近紫荆花颜色的白色和淡紫色花瓣的丁香花作为自己的校花,这个色系,恰好配合了从小学到大学,学识渐进的过程,比如说用那白丁香花代表小学阶段,用那紫丁香代表中学阶段,那到大学就该变得像紫荆花一样浓郁的颜色了,红得发紫了。恰好这白丁香紫丁香和紫荆花像约好了一样都在四月开,在化学馆外这三种花排在一处开,也是园林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满坡的山桃花

不过70年代,校园里的花并不太多,主楼前,在两侧坡道端点各有一株,或各有数株白玉兰,那就春天校园里最珍贵的花,记忆中当时的校园只有此处,可能还有工字厅前院又玉兰花,在北京能观赏玉兰花的地方也不多,也就是颐和园里的玉澜堂前后院,还有大觉寺的院子里可以看到,不过那时校园里的玉兰树虽然少,但树形花型有亭亭玉立之姿。现在,从西门进校,校河两岸,玉兰花夹河怒放,却没有了那种亭亭玉立的感觉,而且许多玉兰花的花瓣过早地枯萎变得很难看。

花红柳绿但没有微波荡漾的校河畔

白丁香,紫丁香和紫荆花开在一处

夏天校园里的花的代表无疑是那两池荷花了。荷花属睡莲科,也叫莲花。莲花的好已经被周敦颐说尽,清华的荷塘的意境,也被朱自清加上了月色二字变为增一字则嫌多,减一字则嫌不足了。这荷塘月色无疑是清华大学经典景色中传播最广泛的,这荷塘月色四个字,就很撩人,也特别符合御定燕京八景的格式,所以就更易传播。比起二校门这种景观称谓,显得更典雅。现在留给我们后人可以置喙的仅仅是两处荷塘,哪一个才是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而已。我有时不免猜测,为什么不把荷花作为清华的校花呢?大概是让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一句话给限制住了,因为他说“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这句话就让任何学校都不敢把荷花作为校花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华的两处荷塘,都不太大,莲叶接天的感觉很难有,但“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还是很契合清华园的荷花的。

夏天的荷花池

今年四月的第一个周日已经过去了,这不由地让人联想到,把校庆日定在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真的考虑非常周到,若定为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今年可就惨了,虽然四月初芳菲满园,但与外国的愚人节,中国的清明节撞在一天的几率太大了。

今年四月有五个周日,还要等三个周日才能迎来校庆,校庆聚会时,那些花儿还在开吗?那些散落在天涯的花儿会回来吗?

文章插图均取自网络

相关文章:一轮明月,两处荷香

老唐

TUhjnbcbe - 2021/3/7 3:57:00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所以癌症就是一种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给癌症新的定义为:“癌症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治疗慢性病,就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治疗癌症这类疾病。临证中,发现大凡守方时间较长的病人,也就是疗效较好的病人。更方频繁的病人,也是病情反反复复的人。

有一例肝癌病人徐某,癌龄刚好满8年。年2月25日接诊该病人,为某省级重点中学老师,初次就诊就直言他是一位肝癌患者,阅读一大摞复印病历,大致如下:

患者于年底出现右季肋部肝区胀痛,有深压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放射性疼痛,无呕吐、腹泻等不适,查CT示肝右上叶近膈顶低密度占位(5.8×4.0×4.0cm^3),多考虑肿瘤性病变,肝癌可能性大。B超检查报告提示: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约5.6×4.8cm^2)(肝癌可能)。

年1月24日在全麻下行肝右叶Ⅷ段部分切除加胃网膜右静脉插管置化疗泵术,手术、介入治疗前后,没有中断中药(更方较多)、中成药(复方斑蝥胶囊、小金丸、化癥回生片等)和西药博路定(恩替卡韦片),几年来一医院就医,病情起伏不断,心情郁闷不安。

现症见:面色不华,轻微乏力,纳食可,偶有腹胀满,夜寐欠安,尿淡黄,大便溏结不调。舌质暗,苔薄腻,脉细滑略弦。即查B超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肿瘤大小为3.6×2.7cm^2。考虑肝郁脾虚,阴虚挟瘀。给予健脾和胃理气,养阴化痰,理气活血。疏方如下:

灵芝9g,鳖甲15g,牡蛎15g,神曲9g,浙贝9g,太子参30g,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30g,陈皮9g,八月札30g,蚤休9g,合欢皮9g,玫瑰花9g,山楂9g,炒谷芽9g,炒麦芽9g,枣仁15g,首乌15g,夏枯草30g,炙甘草6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停用其它中药和中成药,博路定坚持服用。

患者服药10剂后,精神、食欲、睡眠有所改善,效不更方。每2个月复查一次肝脏B超或肝胆CT,肿瘤总是较上次未见增大或稍稍缩小。近半年来复查原先肿瘤基本消失,可见钙化灶。该病人3年来,守方不变,没有作任何加减,仅是在偶尔感冒或其它不适时停药几天,临时另处方药治疗,过后续用前方前药。病人起初是一日一剂,一年后是2日一剂,至今已经守方七百余剂以上。

中医把治疗肿瘤一般分3期,第1期是肿瘤减速期,大约3~6个月,这一时期经过治疗,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放慢。第2期是平台期,大约6个月至1年时间。这一时期,肿瘤几乎没有增大或缩小,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第3期是恢复期,大约2年至3年。在这一时期,病人大部分不适症状消失,肿瘤缩小钙化或纤维化或消失,也可能一直带瘤生存。在癌症治疗的这3个时期,出现新加病证(标),及时跟进治疗,标去之后,又回到治本(肿瘤)的路上去。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说:“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外感病发病急、变化迅速、传变迅捷,有如将军临阵,当机立断,截其进路,不使内犯。内伤病,或由外感入里,或由七情所伤,或由饮食劳倦而成,然既已入里,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如良相治国,条分缕析,抽丝剥茧,缓消渐攻,兼以鼓舞正气,方可渐而有功,如孟浪为之,鲜不偾事。肿瘤为内伤病,具有顽固性,治疗上必须体现稳定性,处方用药要有持续性。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质也。本质不变,方不可变,更则无效。这就是说,在诊断明确之后,一病一方,证不变,方不变。

另有一例肝癌患者熊某,男,62岁,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为肝气郁滞,给予逍遥丸加减,治疗20余天,不仅症状有好转,而且肿瘤有一些缩小。病人急于求成,赴外地寻医,不出2月,因臌胀(肝癌伴大量腹水)急就诊,终于不治身亡。

中医提倡,对于象癌症这样的慢性病,不仅要效不更方,而且要效不更医。程钟龄在《医中百误》中告诫病人说:“病家误,性躁急,病有回机药须吃,药既相宜病自除,朝夕更医也不必。”更医必更方,所以治疗肿瘤处方难,守方更难。

癌症病人身体处于一种弱平衡状态,在某种意义上将,病人身体已经习惯或耐受了这种有病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只能用温和的方法对治,小破小立尚可,切忌大破大立。守方,其实是让身体进行自我调节,慢慢适应新的变化,在方不变的过程中随着量的积累,最终会发生质的变化即身体建立起来一个稳固的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的状态。

守方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医者辨证准确,对疾病治疗有信心,清楚地告诉病人自己治疗理念与思路,能够说服患者;一是患者对医者高度信任,能够很好地配合,而且在服药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治疗带来的益处,这样才能坚定患者治疗的决心。

兴阳温中法治疗癌症

外寒直犯中焦,或过服寒药,损伤阳气,或贪凉饮冷,伤及脾胃,导致中焦虚寒者,法以兴阳温中,代表方剂为理中丸,以辛温之干姜为主要药物,白术、人参、甘草,兴阳,健脾,温中。医案:耿某,男,76岁。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肺心病。年10月20日首诊。患者因罹患多发性骨髓瘤长期服用化疗药,不欲饮食,咳嗽,气喘,胸部憋胀不适,形体消瘦,舌黯苔白,脉沉。患者罹患恶性肿瘤,久经化疗后胃气极虚,不欲饮食,形体消瘦,因合并肺部感染、肺心病,而致咳喘,故用理中汤和射干麻黄汤联合方组治疗。处方:①人参5g,干姜5g,炒白术9g,姜半夏9g,炙甘草6g,10剂,2日1剂,水煎服。②射干5g,蜜麻黄5g,苏子9g,冬花9g,紫苑9g,干姜5g,五味子9g,姜半夏6g,10剂,2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上两方交替服之。疗效:复诊时,患者自诉服药后咳嗽明显缓解,饮食好转,精神转佳,他微笑着对我说:“门大夫,我得病以来从来没有感觉这么好过。喝了药,胃口好了,咳嗽也减轻了,您的药真管用!”我也非常欣慰。阐析:患者为高龄恶性肿瘤患者,加之化疗损伤胃气,疾病已逐渐消磨了患者求生的意志,在初诊时,他也表达了被病痛折磨的痛苦及对生命的不留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准备放弃生命的肿瘤患者,在使用理中汤兴阳温中、射干麻黄汤止咳定喘后,重燃生命的希望,坚定了生存的信心。这两个方子并没有针对恶性肿瘤治疗,而是立足于患者的功能状态,久病多阳虚,兴阳温中,止咳定喘,理中汤注重胃气的顾护,射干麻黄汤注重保护肺气,促进恢复肺脏功能,脾肺同治,疗效显著,充分说明中医的有效性。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中,目前普遍采用软坚散结的治法,或大量使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和肿节风等现代药理证实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但是,我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并没有采用这些方法。其实,到目前为止,我治疗肿瘤的方法依然没有跳出中医的思维。从中医思维而言,中医并不认识恶性肿瘤,但是中医了解患者的功能状态,通过调整患者的状态来治病。经我调治的癌症患者绝大多数都活着,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中医的生命力和中医对疾病的解读,这一事实也可以给现代医学提供很多治疗恶性肿瘤的证据和思路。久病阳虚,癌症患者阳虚者并不鲜见,通过兴阳法振奋阳气,增强代谢,解决外周阻力,帮助患者克服疾病的其他因素,如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代谢因素,激发人体正常的功能而改善症状,治疗疾病。只要正气还在,癌症患者就能活着。我常对患者们说,照我的方法治疗,咱们保证过大年。我之所以有时在讲课时稍显激愤,是因为作为医生,我的内心世界始终装着沉甸甸的东西,我的世界里除了学生就是患者,我的患者在等着我下一次给他们看病,我也在等着他们下一次来,来了以后再给他们延年益寿,就是这个单纯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良好的疗效,都是基于中医的方证经验。经方的使用,兴阳法的使用,联合方组的使用,贯穿其中,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本文摘自《门氏中医临床实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门九章

癌症见闻五则

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著

第一则:杂骨胶治愈肝癌

余之忘年交刘某,上世纪80年代在邢台*校学习时,与某县农林局张某同一宿舍,张云其弟患肝癌,服杂骨胶而愈。并云方来自一已愈的肝癌患者,为一老医所传之方。其弟所用之杂骨胶,系按老医所指,为北京某厂所产者,但去京时该厂已停产,仅寻得所剩者数斤,服之大愈,后得知该胶纯系杂骨所熬,遂自制服之而愈。

《纲目》诸朽骨项下云:“时珍曰:朽骨不分何骨,然亦当取知无毒之骨可也。”引陈藏器曰主治:“骨蒸。东墙腐骨,磨醋,涂痕令灭。又涂疠疡风疮癣白烂者,东墙向阳也。”杂骨胶或与诸朽骨作用相近,所谓疠疡疮癣,皆顽疾,现代医学治之所用药,多有与抗癌类者,如环磷酰胺、白消宁等,杂骨治疠疡风疮癣,当亦可治癌,有待研究。

第二则:芍药甘草汤除肝癌水肿

年,族叔56岁患肝癌晚期,下肢肿甚,左脚重,足趾痛,小便少,舌质红而干,服西药效不著,用白芍60克,甘草10克,煎服。下午7点服下,夜间排出尿约毫升,肿见消,舌质赤色减,次日晨又服一剂,尿量仍如前,肿已消,此《辅行诀》所谓酸甘除逆法。

白芍味酸为肝之体味,又为肺之用味,能收。在肝可敛阴以平衡肝之辛散,在肺可助收降之气以增“通调水道、下归膀胱”(《内经》语)之用。《本经》已有“利小便”之说,《别录》更有“通顺血脉……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之论。配合甘草之缓,以防肝因疏散过急(甘为肝之化味)之自伤。

本例为水肿,用药所除者是水,似与“除逆”龌龊。其实,“逆”与此例所除并不矛盾。《说文解字》云“逆”(古无走之旁):“不顺也”。如前所析,收敛阴气以济肝辛散伤阴之用,收降肺气以“通调水道,下归膀胱”都是芍药味酸之功,敛阴时配以甘草,可缓肝急,降肺时伍甘草,可助水之下归膀胱(甘、淡相属,淡可渗利水湿),可谓肝阴之损和肺气不下所至之水,都属“逆”的范畴,即都是正常的机能“不顺”,而后者正是该例“逆”之所在。仲景云此方治营阴不足,当是着眼于前者,可称益阴。进而言之,肝阴被损则不能荣养筋脉,或肝阳易亢而生风,为痉挛,为急痛,此痉挛、急痛,亦皆属“逆”的范畴而可用该方治疗。故酸甘同用也可称除挛、除痉或除痛。

藏经洞本《辅行诀》,此“除逆”,二字缺佚,先师张大昌先生还曾先后改为“益阴”、“除挛”等,可见师补缺的思路和根据,余认为“除逆”所指较广,可包容其他,在《辅行诀整定稿》中选定为“除逆”。

第三则:白丁香治愈直肠癌

本县贺钊乡西大城梁某,男,60岁,患直肠癌。数月来腹痛难忍,每仗杜冷丁止痛,后有人教服白丁香(量不详),便出一长约10公分,直径约3公分有刺之物而愈。

白丁香即雄雀屎,《纲目》云“苦,温,微毒”,引苏恭云:“治癥瘕久痼冷病,和干姜服,大肥悦人。”引陈藏器云:“痈苦不溃者,点涂即溃,急黄欲死者,汤化服之立苏,腹中痃癖、诸块、伏梁者,和干姜、桂心、艾叶为丸服之,能令消烂。”时珍曰:“雀食诸谷,易致消化,故所治疝瘕积胀痃癖,及目翳弩肉,痈疽疮疖,咽噤齿龋诸证,皆取其能消烂之义也”。

癌症之病理变化,多属阴疮之类,即所谓久积冷病;其恶性肿瘤之称,亦与腹中痃癖、诸块、伏梁相关。白丁香可使癌组织溃破脱落而出,即有烂积之功,故治直肠癌有效。

第四则:东平展子明接骨膏加血余炭,外敷治癌痛

威县医药公司付某之母,上世纪七十年代患直肠癌、子宫癌痛不可忍,每用杜冷丁注射以止痛,后先师张大昌先生教用一方贴之而疼痛立止。方系公牛角鰓(两公牛相抵而角落后所生之新角谓之牛角鰓)一个,火上炙焦,刮去一层再炙,再刮,直至完了,榆树白嫩皮一块,杨树叶(背面有毛者)七片,血余炭一撮,上四味均为面,再用黄米面(即黍子米面)加适量米醋中熬成糊,将上诸面加入调匀成膏,敷痛处即可。此乃清代陈杰《回生集》所载东平展子明接骨膏加血余炭,治癌痛竟如此有效,值得研究开发。

第五则:旋覆代赭汤加味治愈胃癌

年4月23日,本县公安局薛某告余曰,其姨夫本县后马庄村人,现年81岁,素健康,自去年初夏微感乏力,食少,未在意,至春节前脘不适,时微有隐痛,今年1月28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为胃小弯黏膜粗糙,充血肿胀,前壁可见一带蒂息肉,大小约1.0厘米,顶部充血,诊断为:胃窦黏膜病变,胃窦息肉。病理诊断:(胃窦前型)黏膜慢性炎,(胃窦小弯)低级别上皮内癌变。

自年2月23日,开始服某医中药汤剂处方,日一剂,方为:旋覆花15克,代赭石2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云苓15克,川连6克,苏叶10克,竹茹10克,白术10克,佛手10克,砂仁6克,内金6克,苏木10克,*参15克,服至今(4月23日)。在开始服药第7天,突感腹疼难忍,某医为一次注射3支强痛定,之后痛止。又3天后先吐出软粉条状物若干,继之又吐出约3×2厘米大小白色光滑硬物相连者2枚。吐后饮食增加,亦无它苦,昨因食豆腐皮而感腹稍不适,微痛,后又自行缓解。年12月,薛某告诉笔者,病人尚健在,且体重有增,毫无病苦。

本文摘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临证心得录》,学苑出版社出版。衣之镖著,赵怀舟校

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疗癌症的思路及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