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5期(总第期)
作者简介
朱小溪,年生于大庆,年毕业于黑大中文系,同年进入黑龙江省报业集团生活知道网和生活报做了五年编辑和记者。年从媒体辞职,随丈夫到山东青岛自主创业。朱小溪自小受长辈和老师的熏陶,热爱文学,11岁就在大庆晚报上连载童话《小豆芽历险记》并手绘插画。高中毕业时出版文集《和我一起行走》;进入媒体第二年,成为网络特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等我微笑着忘却》,第一次拿到版税。朱小溪酷爱绘画,小时候的儿童画曾荣获大奖。
寻找五瓣丁香文/朱小溪
丁香花的绽放,是一种语言,喃喃在春光五月。四月末的时候,它们还紧紧地含着。如一颗颗愁苦的米粒,是白的,是粉的,在枝头努力地举着。然后的五天不见,来时,它们就在风中开了,于是整个校园都涌动着若有若无的暗香。(一)在夕阳里看到了它们。串串的丁香花正在用寂寞、体贴、纤细的感情眷恋着余晖。颗颗小小的精灵努力地撑开花瓣,在微风中甜甜地笑。我站在树下极尽所能想找到最美的词描绘它们,却只能在这清香的世界里停顿,实在不能让思想前进。听到不远处的喧嚣,这里可是无意而成的天堂?花儿在无人来赏的境界里仍保持最优雅的神态!我轻轻地拉低一枝,那淡粉的容颜是五月里最美的故事。张开的像在窃窃私语,而微笑的则饱含着欲语还休的矜持。松开手,枝条便抽了回去,又重新相互纠结在一起,远远地走了开去,回头望,素淡的一大片。(二)清晨,我努力地早早起来,去看凉凉的丁香花。是凉的,在雾霭里微笑着,在晨风里逍遥。抬头看,太早的缘故,有的还在沉睡,惺惺松松的酣态,却已有待发的意思,好像正迷醉在清梦里,等着年轻暖嫩的阳光来叫醒它。我走出这块静谧之地,重回到冰凉的被窝,寝友嘟囔一声:"关门……"我暗香,这一关,将有多少纯情被挡在外?(三)紫丁香是少女们的浪漫情绪,如铅笔的质感,从中间的深紫渐渐晕开来,直到忧郁成浅浅的炽烈。粉丁香最是泼辣,竟在春风中笑得翻卷了花瓣,细细长长却歪扭的卷,近前,是熏熟了的温香。因为惦念,白天又到这里。树干、树叶、屋顶、丁香花、道路,一处处的风物都享受着阳光的沐浴,灿烂夺目,艳美极了。我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我坚信这是五月丁香带给我的感动。除了它的美,没有任何景物可以使我停下奔跑的脚步。我窃以为我只能在身边掠过的风里感到安慰。白丁香是凄迷的美,如黛玉------静若处子。感情忧郁,柔嫩但坚定,饱满的四枚花瓣轻颤着,苍白又清脱。我爱它。(四)听说五瓣丁香能带来幸福,便放开了来找。屈身、踮脚、拉下、举起、收获颇丰。也有规律:原来粉丁香的五瓣较多,像撕裂的纸、嫩嫩地绽开傻傻的笑脸。其实,它真的很不像话,引人们在它身旁忙碌,自顾地和其它丁香攀谈。找到了的人便小声地惊呼,传授经验说只要诚心便一定能找到。有几棵丁香树很奇怪,开的花儿硕大是层层叠叠,一包惊喜。何止五瓣或七八九瓣?是无休无止时刻迸发的幸福。夜幕里的丁香仍是诱人的,因为见不到形,便可以更真切地闻到那香。香味有时浓烈,有时淡定,又似乎无孔不入,惹人爱怜。那香味是有感情的,时而张扬,时而腼腆。张扬的是在挑逗,腼腆的便在枝丫上空沉浮。(五)晚上,就起了风。风涌着,扯着丁香花。窗旁的花簇簇地拍打着窗。像只只小手无助地垂打。不敢看,好像满目焦灼。想丁香树无依无靠,岌岌可危,大风实在可恶。但更可恶的是竟还有雨,漾漾的雨,斜斜地拉着长线,于是疾风斜雨夹着丁香的低头。我很担心,丁香花能否经受住如此暴虐。(六)第二天,满怀怜惜地去看---果然,丁香太劳顿了,仿佛有种病态,白花抽搐,紫花涣散,粉花也淡了许多。整个世界吟着低靡的歌。低头想些残破的花瓣,却没有,蓦然抬头,丁香花枝擎着丁香花,消瘦在风中,有勇毅的表情。我猜,那是丁香花最想说的。我希望我是丁香花,生在四月末五月初。淡淡地生活并在风雨飘摇中仍留有余香。小小的丁香花,话语不多,生命短促,却足以证明些什么了。张郁民:不可以忘却五瓣丁香
——解读朱小溪的青春密码
一本是散文集《和我一起行走》,另一本是长篇小说《让我微笑着忘却》。两本书都是朱小溪写的。
写散文的时候,小溪还是一个中学生,而长篇则是她在读大学的时候写的。如果说读了《和我一起行走》让我感到震惊,那么读完《让我微笑着忘却》,产生的是一种陌生感。是相隔久远、隔岸观火的陌生,是两代人之间的陌生。
我认识朱小溪时,她还在母腹中。小溪的爸爸和我是同乡,妈妈和我是同事,我们又都热爱文学,就把认识小溪的时间提前了。提前到她夸张地陪着母亲一起采访、一起读书、一起写新闻、散文。
实践证明,胎教是有效的。她母亲是一个"书痴",轮到小溪,比书痴还书痴,简直是个"书虫子"。多少书都不够她读,直读到母亲不断数钱包。
读书使小溪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得早,学习质量也日渐精进。这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来。单是写丁香,就能写出六章,还写得淋漓尽致——
清晨,我努力地早早起床,去看凉凉的丁香花。是凉的,在雾霭里微绻的,在晨风里翩跹。
抬头看,太早的缘故,有的还在沉睡,惺惺忪忪的酣态,却已有待发的意思,好像正迷醉在清梦里,等着年轻暖嫩的阳光来叫醒它。我走出这块静谧之地,重回到冰凉的被窝,寝友嘟囔一声:"关门……"我暗想,这一关,将有多少纯情被挡在外?
小溪寻找"五瓣丁香"的样子尤其可爱。她是这么说的——
听说五瓣丁香能带来幸福,便放开了来找。屈身、踮脚、拉下、举起,收获颇丰。也有规律:原来粉丁香的五瓣较多,像撕裂的纸,嫩嫩地绽开傻傻的笑脸。其实,它真的很不像话,引人们在它身旁忙碌,自顾地和其他丁香攀谈……
这哪像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文笔?这种感觉和表述,与《荷塘月色》有一拼。
小溪说,有位老作家——从青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是无人赏识的愤青——教导她说,上大学你根本不用学东西,就好好写小说,卖版权,拍电影……
这个老愤青,不知道是不是我。
我确实对小溪说过类似的话,包括赚稿酬这样声名狼藉的念头。因为我亲见一些很有才华的文学青年,读完大学便灵性全无,再也写不出让人撕心裂肺的作品,只能去写公文。
小溪的两部作品,不能说尽善尽美,甚至还有很大的成熟空间。但就其中语感的把握,对生活平实的忠诚,以及那种旁若无人的表述,都让我感到震惊与陌生。
我家乡的山峦中,每一条沟谷都有一条小溪,从山泉里涌出,永不干涸。溪水遇树拐弯,遇石生浪,由着性子流淌。这恰如朱小溪的作品,清新自然不矫情。
这还不够。我们读那些传世之作,真纯只是一个方面,还要有对生活的本质把握,有作家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小溪才刚刚走出校门,谁能说她以后找不到属于她自己的思想呢?
在没有找到自己的思想之前,记住"五瓣丁香",记住"潺潺流淌的小溪"。这份纯真足可以支撑小溪走得很远。
(转自大庆网.1)
网络文学走天涯
顾问
张云凤
文学导师
赵丽
主编
王勇男
执行主编
刘培亮
副主编
白玉兰陈意超宋丽梅赵国徽孙悦平
编委
王勇男刘培亮白玉兰陈意超宋丽梅
赵国徽孙悦平李碧莹刘俊昌陈桂生
陈浮杜莹张银春顾占春秦伟
程显峰喻岳平霍峰王友田冬青
于艳春宋丹丹张立新宗术彦周生运
作品审核
小说:刘培亮陈意超杜莹
散文随笔:李碧莹喻岳平
诗词楹联:霍峰陈桂生
游记:刘俊昌顾占春
纪实文学:孙悦平于艳春
评论:陈浮程显峰
哲学·时评:王勇男田冬青
平台发布
陈意超秦伟张毅群
投稿说明
投稿时要求附上
作者简介(字左右)和照片
投稿信箱
网络小说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