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一光绪瓷器ldqu
TUhjnbcbe - 2021/5/20 22:01:00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光绪帝都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在家庭生活方面前面已经提到他有“八大不幸”;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在位长久却傀儡一生;不甘沉沦却难有作为。从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素养上看,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远见;但是他性格懦弱,缺乏政治谋略,又遇到慈禧这样一个强势的人物,所以他在政治上始终不能有所作为。

幼年的光绪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以求自保;反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也许,身为帝王,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但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他的人格显示出一定亮点是不必讳言的。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

中日甲午战争

光绪皇帝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只是生不逢时,有所作为,无可奈何的是慈禧强势干涉国家大政,无法作为在所难免,若从其个人修养及治国主观看待光绪,他是好皇帝。一、光绪的历史背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8月14日-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在位34年)。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光绪三十四年(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光绪帝在位34年,这34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光绪元年至十四年(-),是他读书阶段;第二段是十五年至二十四年(-),是他亲政、支持维新变革阶段;第三段是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是他被囚禁阶段。光绪亲政后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政治失败了,但是光绪时期的瓷器生产获得了一个短暂的光复期,为晚清瓷器留下了美言!

二、光绪瓷器总论

其实晚清的瓷器离不开慈禧太后的喜好,清朝最后的四个皇帝都和她有关,咸丰一朝国家动乱,官窑的瓷器无法正常生产,就是有生产也见不到慈禧的影子,到了同治、光绪、宣统三个皇帝实际上就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器就成为了晚清的经典,光绪一朝34年(~~),他的瓷器成为晚清最后的代表。这个时期社会局势相对稳定,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官窑器烧造数量、传世数量大,品种亦丰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回光返照”式的发展,仿制和创新都制作出了一批精良之作,这时候同样面临着独有的瓷器技术被西方和日本的赶超,所以瓷器生产的进步也摆在了面前!光绪瓷器多以仿效前朝的器形而闻名,尤其是光绪时期仿制了很多雍正、乾隆官窑的粉彩瓷器。在仿制的过程中,陶瓷工艺已经逐渐有所发展,手工绘制水平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华丽生动的纹饰更趋于完美庄重。清光绪粉彩龙凤纹双耳瓶不管是龙纹,还是器型光绪都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清朝在晚清时期的瓷器中,光绪瓷器在品种数量,乃至制作工艺上都位居首位,特别是仿康熙青花、五彩、红釉,仿雍正、乾隆青花、珐琅彩、粉彩器物等,也具有较高水平,大可以假乱真,所制作的鹿头尊、粉彩九桃瓶可作为其时期的代表作,但与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相比,依旧不可同日而语。有自己特色的:1、难得的“同光中兴”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瓷器生产方面,在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重要喜事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仿古瓷,仿康熙、乾隆两朝瓷器最多,尤以仿康熙青花瓷成就最高。除此之外,光绪本朝也出了一大批官窑瓷器精品。到了乾隆后期,有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

光绪粉彩云蝠纹赏瓶

大清一朝,开始由盛而衰,到了光绪年间,暮气沉沉。中国古代瓷器,经宋、元、明,屡创辉煌,至“清三代”到达了另一个高峰。清嘉庆以后,瓷器艺术日暮西山,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光绪年间所产瓷器,却令人耳目一新,当刮目相看。一些古瓷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在艺术上的反映。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厂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光绪时期景德镇在国破家亡时期,昙花一现,民国时期也有短暂的发光,但是这抹夕阳就如同大清帝国一样,走入了下坡路,是为末日的余晖。进入光绪时期,除了官窑制作开始大量生产,其他浅绛彩瓷、广彩瓷器也大放异彩。光绪广彩人物花鸟小球瓶生产的作品粗细兼备,大量优秀的民窑产品也创出佳业,瓷器出口也让中国获得了荣誉,崇古、复古的风气,官和民都烧造了大量优秀的仿瓷器。出口定制的徽章瓷、外销瓷器都有非常精美的作品,不是官窑胜似官窑的瓷器艺术品大量出现,官窑和民窑共同构建了晚清瓷器的辉煌。进入光绪时期,民间的浅绛彩瓷、广彩瓷器大放异彩。作品粗、细兼备,民窑业异常活跃,瓷器出口也让中国获得了荣誉,崇古、复古的风气,官和民都烧造了大量优秀的仿瓷器。这些仿制瓷器大都胎釉细致缜密,工艺精湛。光绪时期署有“大雅斋”、体和殿、储秀宫的瓷器水平更是可以代表了晚清的顶级制作,较常见的是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藕荷等底色上绘花鸟纹饰,色泽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清光绪黄釉“体和殿制”暗刻花卉纹捧盒如:“体和殿制”款工艺的完美犹如呈馒头形的这个捧盒,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器外通体施黄釉,釉面光润,色泽娇嫩。黄地上暗刻花卉纹,花朵娇艳盛开,叶脉、花蕊绘制细腻,圈足内施白釉。故宫博物院编《官样御瓷》书中一律把“体和殿制”款的瓷器定为光绪十年为慈禧太后五十大寿专门定烧的贺寿用瓷,完全改变了原来“储秀宫制”、“体和殿制”款的瓷器定为同治时期的惯例。故宫有研究表明光绪九年才改建出体和殿,之前并没有此殿。慈禧太后在同治登基时即离开储秀宫移居长春宫,光绪十年才回到储秀宫,此前不可能用储秀宫或体和殿命名瓷器。鉴赏:清光绪青花钒红五福捧寿纹盘,器型规整,瓷白如玉,红彩艳丽,富贵大气!鉴赏:清光绪青花缠枝莲纹盘撇口,浅弧腹,圈足,以青花为饰,内壁口沿绘折枝莲纹一周,盘心绘缠枝莲纹,枝叶缠绕,错落有致。外壁绘缠枝莲一周。纹饰线条婉转流畅,布局严谨,青花发色浓艳。圈足内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2、量大而丰富的光绪瓷器光绪是执政第三长的清朝皇帝,虽然权利被慈禧掌握,这个时期出产的瓷器却多姿多彩。如龙的形象,清中期以后,龙即不断出现在瓷器上,至光绪年间,则大量出现。这时期的龙,一改往日神圣不可侵犯,少了些威严、呆板,使龙仿佛从深宫走进平常生活,似乎还有些可爱。另外,瓷器中还不断出现外国人生活的场景,且“洋味”十足。这时期仿古瓷器也大量出现,如仿宋五大官窑瓷器,不少作品技法高超,几可乱真。无论是青花、粉彩瓷器等,无不造型生动、胎体坚硬、釉色温润、韵味十足。光绪时期,瓷器艺人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在绘画题材上,在釉色处理上,无不追求艺术境界。这里所说的创新,实际上是“复古中的创新”。

光绪黄地彩龙盘

工匠们有感于嘉庆以后瓷器艺术不断走下坡路,深为惋惜。一些有所作为的工匠,纷纷仿效明代瓷器、“清三代”瓷器的艺术效果,制作上精益求精,通过光绪的瓷器就可以证明和平时代需要艺术,也推动了艺术再创造!仿宋代的单色釉瓷器之所以仿得惟妙惟肖,亦出于工匠们的责任感。这个时期的瓷器烧造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这一时期,国门尽开,洋人进入国内大量购买中国瓷器,造成了瓷器需求量上升,这也是光绪瓷器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清光绪粉青釉八卦纹琮式瓶光绪时期还制造过许多特殊的器型,例如粉彩秋操纪念杯,云蝠赏瓶等等。1、整体上看,光绪造型多承袭前朝的传统。新创烧的器形有:荷叶式盖罐、加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体积较大的碗、盘、面盆和“大雅斋”款的瓶、盆等,制作规整,帽筒的制作数量很大。如:2、器物胎体较为厚重,瓷土筛炼较细,胎体较为缜密,比同治瓷器质量有所提高。仿康熙的器物,胎体轻薄,硬度不足。民窑器物胎质较粗,制作质量较差,但仿康、雍、乾三代的器物则较为细洁。釉色多白中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为纯白色,釉层稀薄,釉面欠光润,质地松软。如:3、器物纹饰装饰工艺以青花、彩绘为主。浅绛彩作为新品种大为流行,民窑中的广彩、徽章瓷、定制瓷开始大量生产以满足海外的需求,开始出口。4、光绪官窑的款识楷、篆并用,以楷书款为多,“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最多,楷书和篆书的青花款并用,茶叶末釉瓷器多用刻款,抹红款和描金款在官、民窑器物上多有使用。“储绣宫制”款瓷器,多见于大盘底,多为篆书,偶见楷书款。还有“永庆长春”、“长春同庆”等堂名款和吉语款。民窑器多见“光绪年制”四字抹红楷书款。

光绪粉彩草虫纹狮耳衔环瓶

光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为慈禧五十、六十、七十寿辰而烧造大批庆寿和赏赐所用的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几乎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既有仿古也有创新。官窑器物中,以署款“大雅斋”、“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永庆长春”等官窑器物最为精彩。青花精品极为少见,但是仿自明永乐、宣德,清康熙、雍正、乾隆的器物都很成功。图案装饰,传统的纹样几乎普遍使用,尤以八吉祥、龙凤呈祥、万寿无疆、福禄寿喜、玉堂富贵、群仙祝寿和博古图更为多见。光绪特色的

器敛口,垂圆腹,圈足。颈肩部饰对称鹿头耳。器身通景粉彩绘松鹤延年图,外底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所绘松鹤延年图:远处山崖险峻,近处瀑布飞涧,古松参天,傲然挺拔,潺溪萦绕,平湖溪岸,群鹤栖居,或奔跑,或嬉戏,或相偎,或觅食小憩,悠然自得,画面意境幽远,颇具清旷情趣。不禁使人想到唐代诗人王维“谷静泉欲响,松高枝转疏”的诗句。

“松”为“百木之长”,长青不老,孔子曾赞叹道:“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史记龟策列传》有“千岁松”之说,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之意。

鹤称为长寿仙禽,具有仙风道骨。《相鹤经》中称其“寿不可量”。《淮南子说林训》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又有“以鹤取寿”之说。

有诗赞“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鹤纹寓有“富贵长寿”之意,松鹤图体现了古人祈福求禄,逐寿求祥之意,寓意松鹤延年。

鹿头尊始烧于清雍正时期,为后世遵循,成为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乾隆、嘉庆、道光、光绪、民国时期有烧制,尤以光绪、民国时期器物较多,此器为光绪时期的代表作。

现存最早有关百鹿尊的文字记载即见于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之《造办处活计档?记事档》。当日,乾隆皇帝下发一百五十三件瓷样让唐英照样烧造,其中专门叮嘱:“洋彩百禄双耳尊一件,照样烧造不要耳子。”乾隆一朝的粉彩百鹿尊见有多种不同的画片,而其耳部之装饰亦多种多样,其中以一类饰矾红彩螭耳者最为常见,百鹿尊的烧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而光绪朝烧制的百鹿尊在器形上进一步创新,双耳往往作鹿首状,当为光绪一朝烧制的高级仿古瓷器。有自己特色的鹿头尊,也有光绪仿乾隆有模有样。

光绪仿乾隆粉彩百鹿尊

敞口,垂腹,圈足状,颈部饰双螭龙耳,器形周正,端庄大方。器身通景绘百鹿纹饰,画意生动,整体画面以苍松山石为背景,姿态各异的小鹿或嬉戏于山间,或饮水于清流,栩栩如生,意趣盎然。画面中峰峦雄伟,松枝遒健,颇有松岩撑天之气势。相比之下,梅花鹿形态轻盈,细小可人,更衬托出景观之宏大。百鹿尊以粉彩绘制而成,双螭龙耳涂红彩,巨松苍翠欲滴,小鹿五彩斑斓,画面色彩丰富,极具装饰效果。器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寄托款。还有许多不错的艺术作品,如:直口,长颈,球形圆腹,假圈足。粉彩绘制,一株粗壮苍葱的石榴树,鲜红的石榴花盛开,上结有硕大的石榴,外底松石绿地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寄托篆书款,为光绪时期制品。器因其形似天体星球,故称为“天球瓶”。天球瓶始烧于明代永乐、宣德朝,有青花品种。清代仿古之风盛行,天球瓶多宗明初之器,为雍正、乾隆两朝典型器物之一,多署本朝年款,为宫廷陈设用瓷。烧制品种较多,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加抹红彩、粉彩、斗彩及各色釉瓷等。粉彩器绘有九桃、喜鹊梅花、鹌菊图等。乾隆以后,天球瓶成为流行瓶式之一,官民窑均烧造较多。所饰石榴纹又称为“安石榴”、“丹若”,每年农历五月开花,时逢夏季,与兰花、蝴蝶花、海棠花合称为“四季花”。其果实因“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籽粒丰满,称之为“榴开佰子”,寓有多子多福的吉祥之意。为清代瓷器流行的装饰纹样之一。此瓶形制高大,纹饰布局满密,绘制工细,施彩明艳,为光绪时期民窑仿乾隆粉彩器的佳作。蒜头口,束颈,鼓腹,圈足。瓶身通体施白釉,以粉彩绘花鸟纹。瓶腹绘丁香枝叶,紫丁香及白丁香与绿蓝树叶相映衬,另一侧以粉红彩绘海棠花,飞鸟伫立枝头,画面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纹饰以工笔重彩绘就,敷色浓艳,刻画细腻,每枚花瓣和叶片都描绘精细,质感逼真。制瓷匠师将丁香花与海棠花两部分通过翠鸟相连属,使图案分而不散,动静相宜,浑然一体。“瓶”谐音“平”,民俗以瓶寓意平安。海棠的“棠”字与“堂”同音,海棠一般寓意满堂。鸟寓意吉祥,故整个画片寓意满堂平安,吉祥美好。本件瓶底部书有“永庆长春”四字楷书抹红款,为光绪朝典型款识,当为一件难得的光绪御窑瓷器精品。小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敛,浅卧足,内施绿松石釉,外施白釉,上以粉彩为饰,绘穿花龙纹纹,正反两面分绘行龙、立凤,四周百花环绕,繁而不乱,艳而不俗,近足处绘抽象莲瓣纹一周,底施绿松石釉,落“大清嘉庆年制”款。仿制北宋官窑也有滋有味,贯耳瓶器形仿古代投壶式样,颈部对称贴塑管状双耳,造型端庄,古朴大方,通体施仿官釉,釉质莹润,釉色均匀,虽素面,却以釉色为饰,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底承方圈足,整器胎体厚重,圈足平实,涂铁褐色护胎釉,底部书写“大清光绪年製”款。雍乾二君颇好瓶花之事,每以内府旧藏古器为范,广为仿制,各式古雅花器逐成,一直影响以后历代皇帝喜好,瓷制者甚多。此瓶是光绪时所仿之物,于晚清御瓷之中多见窑变釉,若如本品之仿官釉则甚为罕见,故虽为光绪御瓷亦可贵。

三、慈禧的专用瓷

自辛酉政变之后,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封建统治政权得到了暂时的巩固,进入所谓“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慈禧为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从光绪元年开始,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代宫廷和东西两厂烧制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不景气的制瓷业稍有复苏。光绪时期,政府企图重整瓷业,陶瓷业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繁荣的时期。在此情况下瓷器出现了一个新的款识和堂口“大雅斋”,“大雅斋”是慈禧太后御用官窑瓷器,揭开了一个独立的、个性的官窑时代。清朝光绪年间的瓷器,不管是工艺还是画工都超过了咸丰和同治,但是远远不及清三代的辉煌。但是此时的社会局面相对稳定,国内外的需求,倒也给景德镇瓷器生产一个振兴的机遇!有大雅斋独特的味道,如:大雅斋的来历晚清瓷器的精华非慈禧太后用瓷莫属,权利和艺术总是不能分离,喜爱艺术的权利一定会让艺术大放异彩!权利让大雅斋最具魅力。大雅斋的图案可以说是创新,一扫清宫的传统样式,开始有了自己的颜色和画面!云南籍宫廷女画师缪素筠在画稿上勾勒完了最后一笔。窗外,丹桂余香,秋意渐浓,而画案上一叠叠图稿中的桃花、芍药、牡丹、栀子……却争奇斗艳,生机盎然。这位深得慈禧眷顾,在慈禧画室中供职了十多年的云南女子终于完成了以“大雅斋”命名的慈禧御用瓷器小样的设计。不久,这些画稿就将粘上象征圣意的黄单发往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大雅斋的画稿此时的大清国力衰微,民生凋蔽,同画稿上和暖的春意相比,深秋的山河却一派萧意,旨意连同粘着黄单的画稿被送到了江西巡抚的手中时,连同九江总督及所属景德镇御窑厂等一干大小官员却相顾无言,束手无策,只得上奏恳请暂缓烧造。“大雅斋”瓷器的烧造就这样拖了下来。直到光绪元年、二年,头两批“大雅斋”瓷器才陆续完成。不过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景德镇的御窑厂再也没有烧出第三批“大雅斋”瓷器,缪素筠的画稿小样也从此在故宫中尘封。大雅斋为懿贵妃(即慈禧太后)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的画室。"大雅斋"款瓷器,大多是在蓝色、浅青色、藕荷色、浅紫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器物上边多有"天地一家春"以及"大雅斋"的款识,以及"永庆升平"、"永庆长春"等闲章。"大雅斋"款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盒、花盆、大缸等等。纹饰题材多描绘藤萝花鸟、葡萄花鸟、鹭鸶莲花等等,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据清人吴士槛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大雅斋名字从何而来?大雅斋瓷器上有“天地一家春”印文,这本是圆明园内的一处建筑名称,“大雅斋”则位于“天地一家春”的西间,是供慈禧绘画习字的自用画室。瓷器上的钤印“大雅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因此,大雅斋瓷器被看做为“大雅斋”画室烧造的慈禧太后专用瓷。大雅斋瓷器的底釉颜色有:白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藕荷地、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

清光绪松石绿地粉彩花鸟纹水仙盆

花纹图案有:海棠花鸟纹、牡丹芙蓉花纹、葵菊花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牡丹花纹、花卉昆虫纹、蜜蜂花卉纹、紫藤花、藤罗蝴蝶纹、桃花、牵牛花纹、鹭鸶花草纹、荷花鹭鸶纹、栀子桃花纹、葵花纹、绣球芍药花纹、荷花青蜓纹、藤罗月季花纹、腊梅茶花纹诸种。署大雅斋款的瓷碗应分为海碗、大碗、中碗、杯碗、茶碗、盖碗6种,盘碟的区分则以口径为惟一的标准:径九寸、七寸者为盘,五寸、三寸者为碟,当然我们认为这一尺寸标准也适用于高足的盘、碟。从现有的材料看,带“大雅斋”铭的瓷器有:花盆、盆奁、鱼缸、盘、碟、高足碗、高足盘、高足碟(高足碗、高足盘和高足碟在档案中称把碗、把盘、把碟)、盒、渣斗、羹匙。据实物和档案,所有这些器形,除渣斗外都存在有大小规格不同的多种差异。表现到花盆上除同形器的大小规格不同外,又存在着形制的差异,总其可见有方花盆、长方花盆、八角花盆、八角连体亚腰花盆、双圆连体亚腰花盆、海棠瓣形花盆、圆花盆、扇形花盆、方形连体花盆、元宝式花盆、六角花盆诸种。其特有的特征:一,所有这类器物上的署款、铭记,即"永庆长春"款,"大雅斋"铭和"天地一家春"印记,均以矾红彩书成。二,就其书写位置论,除盘、碟、高足盘、高足碟的"大雅斋"铭和"天地一家春"印书于盘、碟内面外,其余诸器均书于外壁。三,在书写顺序上,应该是先直接在白瓷上书"大雅斋"铭和"天地一家春"印记,后上低温彩釉,各器所见低温彩釉和红彩铭记有明显的漏接痕。四,除高足碗、高足盘、高足碟、花盆、鱼缸、盆奁类器的底部不书“永庆长春”款外,器底书“永庆长春”款是大雅斋瓷器的共同特征,但并不是所有书“永庆长春”款的器物都书“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款。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大雅斋瓷器都是粉彩瓷器如:

清光绪,粉彩荷花鹭鸶纹圆盒

口径29.2cm,足径20.2cm,高20.5cm

盒园形,盖面凸起,子母口,上下扣合紧密,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上下均绘有盛开的红色荷花、绿色荷叶,一对鹭鸶嬉戏于其中。

盖面纹饰空隙处,红彩由右至左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款识右侧有一椭圆形闲章款,闲章内书“天地一家春”5字篆书款。盒底白釉红彩书“永庆长春”4字楷书款。

四、洋风吹来,瓷器已渐渐融入多元文化

年,大清帝国在英国船坚炮利的攻击下,被迫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随后,“洋风”吹来,吹进这古老、尘封已久的帝国大门。此后,有关西洋体裁的作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制造”瓷器上。至光绪年间,不仅“洋风”仍吹,同时科举被废,新学诞生。实际上,中国的单一文化,已渐渐融入多元文化。这一切无不对瓷器艺人的思想及创作产生重大影响。一场中国制瓷史上的变革开始了,随着欧洲商船的靠岸,登陆的不仅仅是滚滚财源,更是一场中国制瓷史上的变革。

清光绪黄地绿彩龙纹碗

然而,景德镇与广州城之间路途遥远,又有山水之隔。欧洲人的订单传至江西、烧制成器、经过彩绘后再运回广州交货的漫长过程日渐显现出了弊端。途中出现破损在所难免,而纹样风格走形的情况更是层出不穷。这不仅影响到了行商们的经济利益,更毁损了广东商人的信誉。于是,外销瓷的生产重心开始了南移。变革首先是从设计开始,此时的广东出口的中国瓷器图案主题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五福捧寿、太平有象、马上封侯了,在街头商铺中陈列着更多的是圣经故事、君主头像、西洋风情。

粉彩西洋人物碗

这种变化不光是来源于欧洲商人提供的图案,更有中国商人对于欧洲人消费心理的揣摩。尽管广州的华人中还没有几个能够弄懂耶稣与圣母的关系,但是大多数中国画工们已经像模像样地画起了西洋画,在技法上他们尽量减少了对于传统直线的使用,开始以西方人所习惯的曲线来表达纹案之美了。继绘画纹案变革之后,外销瓷在器型上也进行了改良。欧洲人的需求,再次引领了中国制造业的变革。为了满足欧洲人的需求,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陶瓷匠人们制作出了瓷制的汤盆、盖盅、色拉碟、咖啡壶、马克杯等纯粹的西方生活用具。

晚清外销瓷

浅绛彩:始于道光末期,光绪成熟,用含粉质较少的浅淡软彩,施彩较薄,色调淡雅柔和,器口多有金彩,胎体较厚,釉色白度不高,拟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笔意的人物花鸟和浅绛山水画面往往有题句,并署有天干纪年款和作画人姓名。其绘画艺术特点是点染皴擦层次清晰,山水满幅烟云,堪于纸上山水画媲美。器物以瓶、帽筒、文房用具、茶具、瓷板最常见。

晚清浅绛彩

既有中国风,又有西洋风,光绪的瓷器代表了多元化,原来皇宫的独享,也被外来力量打破,龙凤图案也走向了民间,走向了大众,成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霁蓝釉描金皮球花纹赏瓶还是保留了御用的威仪,依旧华丽!撇口,细长颈,溜肩,球形腹,圈足。

清光绪霁蓝釉描金皮球花纹赏瓶

通体施霁蓝釉,瓶身以金彩描绘纹饰,口沿绘如意云头纹,颈部和腹部绘各式团花。肩部起弦纹,内绘缠枝宝相花纹和寿字纹,近底部绘仰瓣莲纹。圈足内底为蓝釉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本瓶蓝釉沉静,金彩亮丽,绘工精湛,图案排列紧凑,线条一丝不苟,是清晚期慈禧太后当政时所创立的赏瓶新样,时代风格明显,予人富丽堂皇之感。这件内青花外粉的三多碗也有了时代精神,活泼向上是这个时代的特色,皇帝也想突破思想的禁锢,只能靠艺术来表达心态了!

清光绪内青花荷花纹外粉彩三多纹碗

结束今天的文章,又看到两件艺术品,能够代表着光绪时期的艺术,如:清光绪白釉荷花式水滴“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光绪本朝成对,荷花式,柄为中空与杯相通,形制为管状中空,从梗端直通杯内,又可称为吸杯。蕊作器底,瓣为器身,梗作器柄,通身施以白釉,柄背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底留支钉烧痕,新颖别致,为光绪时期的创新品种。如:

还有几篇细说清代瓷器就完成了,把瓷器说清楚了,就把历史也说清楚了,历史的沿革,历史的兴衰,都写在了瓷器制作上,把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展现出来,我们保护的责任更艰巨。

也有许多藏家说,写的再详细也不能变成资产,其实错了,我们把各朝各代的顶级艺术品找出来,才能公平的摸到时代的脉搏,也许同治的瓷器做不到乾隆的奢华,但是它们依然可以有高傲的价值,因为他是时代的极品,时代心血之作,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件那个时代的精华,来完成我们今后更大的艺术品资产化的需要。

手握完整的全系列的清代瓷器,我们才能完整的挖掘出它们的价值,才能配合完成艺术品资产化的梦想。

不多说了,明天继续《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二)-光绪时期瓷器的品种!

年06月20日于山东省济南市大观园!okallmight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说清代瓷器三十一光绪瓷器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