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马丁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桑黄的古今利用
TUhjnbcbe - 2021/6/5 18:58:00

桑黄在中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入药历史。桑黄作为一种多孔真菌,在现代药理临床试验中发现,具有防癌抗癌、保肝护肝等功效。

抗肿瘤

桑黄能激活人体中的免疫细胞,增强巨噬细菌、病毒、癌变细胞的功能,同时生产出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癌细胞自发性死亡,达到抗肿瘤的疗效

增强免疫力

桑黄的酸性多糖、蛋白多糖,能对人体免疫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提升人体对抗病毒、细菌的能力

保肝

桑黄能降低人体血管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减轻肝脏负担,防治脂肪肝的产生。

抗炎

现代临床试验发现,桑黄正丁醇卒取物能有效抑制因巨噬细胞所引起的发炎反应,并且具有剂量效应。

降血糖

桑黄含有的多糖体,能促进人体胰瑔细胞分泌胰岛素,有效调节血糖浓度,临床上可用于帮助糖尿病患者稳定延缓病情发展。

在中国,桑黄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桑黄是一种食品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桑黄是一种很名贵的中药,它的功效堪比灵芝!其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等地。它被人们称之为“森林黄金”它就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十分珍贵的桑黄菌。而现在研究证实:桑黄菌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特有的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

桑黄的历史记载

《神农本草经》(成书约公元前一世纪)云:“桑黄,属上经,性微寒,无毒,久服轻身。”

《药性论》(成书于唐朝)言:“桑黄无毒,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记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

《本经逢原》(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云:桑黄“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金色者治癖饮(积水)、癥瘕(音:zhēngjiǎ)积聚,及肠风泻血、五痔下血、血痹虚劳,咽喉痹痛,一切血证咸宜用之。”

2

桑黄的成分

据分析,桑黄的成分极其复杂,除含大量多糖类物质外,还含β葡聚糖、几丁质(壳聚糖)、杂多糖(果胶、半纤维素、多糖醛酸等膳食纤维)等成分,在肠道中有促进有害物质及胆固醇排泄的作用。此外,桑黄还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护肝和抗肝硬化等药理作用,而这些药理作用恰恰是备受制药界青睐的。

桑黄及其人工培养菌丝体的另一重要应用领域为治疗脂肪肝以及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我国均为高发性疾病。日本和韩国早已将桑黄微粉胶囊用于临床治疗脂肪肝或肝纤维化等肝病,其疗效十分显著。

据了解,桑黄子实体含有异常丰富的天然氨基酸、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促进肝脏新陈代谢和肝细胞的再生,并可以降低血液中GOT、GPT值以及减弱肝炎病毒的复制作用。

3

桑黄的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桑黄的抗肿瘤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①防突变: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②防癌变: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③防转移: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④防复发:避免癌症的复发。⑤止疼痛: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疲劳倦怠等症状。⑥减轻副作用: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桑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来发挥作用,其影响机制较为复杂。

抗氧化作用,桑黄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中,黄酮类物质因具有还原性以及捕获自由基的特性,在抗氧化反应中能清除链引发阶段的自由基,也可以直接捕获反应链中的自由基来阻断自由基链反应,起到断链和预防的双重作用。

降血糖作用,桑黄多糖可以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其降糖水平与剂量曾正比率关系。有研究证实,桑黄菌子实体提取物具有抑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作用,在药效试验中可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桑黄的酚类提取物也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可以有效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基团,防止过氧化氢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达到降糖效果。

抗炎作用,研究表明桑黄确有抗炎作用,但其起作用的成分是什么,以及作用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药理作用,除上述列举的桑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外,桑黄还有保肝抗肝硬化、抗血管生成、治疗痛风、止血、活血、抗病毒等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桑黄的古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