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6日-8日,以“科技驱动产业振兴”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江苏、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青海、西藏、台湾等二十多个省市地区以及韩国的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前来参会。
桑黄是一种传统药用真菌,传奇而珍贵,主要分布于中、日、韩三国,我国的桑黄主要分布于华西南、华东南和东北地区。在桑黄悠久的用药史中,人们发现了桑黄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在边应用边探索的进程中,桑黄已然成为国内外公认的抗肿瘤效果最好的真菌之一。桑黄的这一药用价值吸引着各国的学者探索研究其抗肿瘤的物质基础。
桑黄作为中医药百花园中具有独特功效的珍宝,近年来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并受到了真菌科研领域专家的认可,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市场的香饽饽。
桑黄产业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近几年,桑黄在安徽、浙江、吉林、陕西等地实现规模化栽培,每公斤售价甚至可达到元,成为不少地区扶贫攻坚的新兴产业。随着科研成果的转化,桑黄茶、桑黄口服液、桑黄胶囊等深加工产品出现在市场,也带动了一股消费热潮。
自然界野生桑黄数量稀少,难以成为稳定的工业产品来源,国内虽已有医药企业和生物公司培育、生产、销售桑黄产品,但尚未形成产业规模。
据业内人士测算,最近3年来,桑黄产业规模每年%的增长。目前,种植成熟的地区吉林、浙江、安徽,正在跟进的区域有山东、陕西、江苏、山西、四川、黑龙江等地。桑黄产品以农副产品为主,少部分产品为袋泡茶、但湖北、安徽已经出台桑黄地方中药饮片泡制规范,可以生产桑黄作为医院中药房。
市场前景巨大,但问题也不少。首先是菌种统一问题,全世界有14个菌种,中国9个,各地菌种有差异,需要解决从学术界到种植桑黄拉丁名的统一问题;其次是质量统一,需要建立桑黄种植规范与原料等级标准,确保桑黄的有效性成分;最后是全国有序发展问题。
现在桑黄市场越来越热,未来很有可能从规模超过灵芝产业,因此很多大规模搞食用菌种植的企业开始转向桑黄种植,但在产业标准还没有制定以前,很容易导致种植的混乱和市场价格的无序竞争,桑黄产业分会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就是制定标准,推进产业有序发展。
据悉,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未将桑黄列入中药饮片及保健食品原料,成为桑黄产业发展的极大障碍。
本次大会邀请到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吴声华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戴玉成教授、韩国国立公州大学张明俊教授、吉林农业大学包海鹰教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杨焱研究员莅临现场进行大会主旨报告。同期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成立会议、桑黄学术研讨会、桑黄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桑黄产业企业家论坛、桑黄产品展销及品牌推介等活动。(摘自:杭州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